|
|
通胀压力加大 利率或再调108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04:21 经济观察报
LoganWright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鉴于信贷急剧增加,股票市场走高,政府已担忧经济过热。 十七大之后,新的调控政策可能随之出台。由于在过去三年,诸多调控措施并没能抑制住投资和信贷的增长,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大会之后政府也许会出重招,以减缓上述增长的速度。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之前,央行将再度加息108个基点,而其他政府部门也将针对投资采取一定的行政控制手段。 然而,在目前全球 (尤其是美国)需求降低的背景下,这些重招也许会有些过激,给国内金融系统、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推涨食品价格 在1998至2003年间,中国谷物总产量有所下降,直到2004年物价改革之后才开始回升。农业产量的小幅增长并没有赶上总体经济的前进步伐,同时许多可耕地被占为工商业用地,农业用地面积持续下降。另外,今夏国内南涝北旱,令秋收前景雪上加霜。某农业专家预言,今年秋收将至少减产10%。倘若如此,中国将不得不求救于国际市场,而这必定会给眼下正在上涨的全球食品价格推波助澜。 澳大利亚的旱情已经危害到其庄稼收成,使实际收成比预期低了44%。据美国农业部估计,世界小麦储备将下降至1.12亿吨,过去的6个月中,将于12月交割的小麦期货上涨了90%。与前些年相比,大米和玉米期货也呈现上升趋势。传统买方对于谷物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使中国面临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尽管中国习惯于限制谷物进口量,保持自给自足,但农业歉收很可能促使其扩大进口。国家发改委似乎已经开始行动:据其计划,大豆进口关税将从3%降至1%。 对美出口趋缓 与中国的高通胀威胁并存的是美国的消费增长走低和消费者信心低迷。今年9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至将近两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分析师们同时也正在关注呈下滑趋势的零售增长量。SMR分析师JoeLiro分析指出:“过去几个月,零售增长呈现减速迹象。面对楼市衰退、信贷标准紧缩,以及创纪录的高油价,消费者也许会采取自我保护的防卫策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楼市的衰落正在向经济的其他方面蔓延。 美国消费增长减缓可能给中国对美出口带来一定影响。尽管近来欧洲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但美国的消费需求对中国而言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安全阀。然而近期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价格一路上扬,可能使美国消费者采取更加谨慎的消费方式。另外,目前大量出口商品已经运往美国,以备圣诞消费旺季之需,但中国产品安全性问题可能给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未来订单减少。 最保守地说,今年中国对美出口上涨的可能性极小。随着贸易顺差在2004至2006年间激增,出口增长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通常出口对于国内产能过剩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安全阀,企业出口意在追求高于国内的商品售价。国家发改委已经认定包括钢铁业之内的部分行业具有产能过剩问题。尽管中央政府对于这一问题表示关注,但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在上述行业的投资)增长仍然困难重重,国内投资仍然以快于消费的速度在增长。因此,美国消费需求的降低将使出口的安全阀作用失效,同时,由于出口总量减小带来的市场份额竞争,企业利润将有所减低。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政府实现减慢相关行业出口增长速度的目标相一致,但美国需求降低也可能会加剧问题的恶化速度。 利率或再调108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困境,有一点有时会被忽略,那就是:过去4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续资金流入。当2003至2004年度外汇储备激增时,中央政府对于管理该流入资金及其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准备不多。而之后开始实施减缓人民币升值的相关措施,是针对该问题采取专门措施的开端。人民币升值速度增长或许能有效抑制贸易顺差和资金流入,但这同时也可能造成低增值出口型企业(如纺织企业)员工失业,导致较大的国内调整成本。相关政府部门通过抽走流动性及限制借贷和投资对抗资金流入,以期减缓人民币升值的节奏。 但是,这一措施并未真正抑制借贷和投资增长。8月份后期商业银行新增贷款3.078万亿元,同比增长21.3%。7月底,与固定资产投资联系紧密的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为23.3%。投资方面,增长率同比上升26.7%;房产投资今年前8个月增长率为29.0%,至今没有下滑迹象。 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为11.9%的数据发布后,中央政府开始对外表达对经济总体走向和信贷及投资增长的担忧。我们认为,十七大之后即将出台更大幅度的紧缩政策,预计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会集中在利率上调之上,同时配合一定的限制投资增长的行政措施;2008年第一季度以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将再度上调108个基点,并且这次央行可能加大每次上调力度,由通常的上27个基点转为54个基点。 调控新政冲击 未来新出台的调控措施会导致经济反应过度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国内企业和市场对于政府政策十分敏感。今年以来股市的多次大跌都与政策调整或相关传言有关,例如5月份财政部关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从0.1%上调至0.3%的政策决定,以及关于新增资本利得税的流言。另外,股市回落牵涉到企业利润,因为企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对其它股票投资带来的收益。即使股市维持稳定不跌,今年以来近一半的收益增长仍会付诸东流。 9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之时,政府的回应是通过限制银行贷款大幅紧缩货币和信贷供应量。但是在这样一个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且对国外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判断日渐敏感的时代,政府难以继续依赖这套老方法。 倘若新宏观调控措施引发超乎意料的经济硬着陆,国外消费这个国内企业最依赖的经济增长引擎将不再似预料中有效。如果实体经济衰退,政府也可能求助于财政刺激,但这种做法见效会较晚。 当然前景并非彻底悲观。如若央行适度采取紧缩政策、通胀预期消退、猪肉市场供应问题走出迷雾,且秋粮收成比预期较好,那么也许一个良性循环即将开始。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