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四倍:药品第20次降价 反思过前19次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0: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朱四倍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出通知,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的品种价格下调,平均降价幅度20%,最大降幅达85%,降价金额约70亿元。(《市场报》1月24日) 这是1996年以来,药品的第20次降价。此前的降价行为,市民体会不深,以致国家发改委有官员发出了“即使再降价 ,体现在市场上仍然没动静”的感叹!那么,这次降价能否达到政府和公众都满意的目的呢? 药品价格虚高已经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大难题, 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来抑制或降低药价,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并没有让公众感受到真切的实惠。这是第20 次药品降价的背景。事实上,对第20次降价的期待,必须建立在对前19次降价不甚理想原因的深刻分析之上,否则只能陷入降价依赖的治理困境,最终导致公众空欢喜一场。 有人用“三种效应”来分析前19次“空降”的原因:一是葫瓢效应。这主要是生产政府降价药品的企业通过采取改包装、改剂量或添加一些无关成分等手段,将已降价药品改为不在政府定价范围内的“新药”,以此跳出降价圈。二是退出效应,指政府降价的药品渐渐从医生的处方中退出。三是死标效应,指导招标中价格越低越容易中标,但中标价过低的药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医院。 “三种效应”的出现,是药价治理囚徒困境的折射。笔者以为,药价虚高是在现有的药品生产、医疗、医保、药品流通、药品监管等体制条件下, 有关利益群体博弈而形成的一种必然结果。博弈论认为,只有所有当事人都具有平等的讨价还价的机会与能力,才能最终达到制度均衡,否则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走出困境。在没有作为囚徒困境之另一方的公众参与博弈的情况下,制度的实际效力难免大打折扣,遭遇被抵制、修正、规避的命运也就不难理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