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调准备金率已非猛药 温和政策再传紧缩信号(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10:14 金时网·金融时报

  央行今年出台多次紧缩举措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货币和信贷投放就增长迅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反弹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央行的警觉,并采取相应措施。4月底,央行首先上调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拉开了货币紧缩的序幕。对于加息的目的,央行表示,主要源自当前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和信贷投放偏快。

  2006年5月18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向一级承销商定向发行1年期票据1000亿元,发行价格为97.93元,相当于收益率为2.1138%。央行推出定向票据,旨在继续贯彻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6月14日央行再度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与上次发行仅仅间隔了27天,由于新增贷款无论是5月份单月还是累计规模都比较突出,建行和农行成为被调控的重点。7月13日,又是间隔不到1个月,央行再度发行500亿元定向票据,发行价格与上两次完全一致,而此时该品种的市场利率早已高达2.6694%,央行的“惩罚”意图明显。不过,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定向票据的发行更具有针对性,一些信贷增速较快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成为“惩罚”对象。

  并且,数月以来央行一直在进行信贷窗口指导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央行于6月16日宣布的7月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也进入实施时间,但当日的市场反应是,不仅没有受到央行收紧流动性1500亿元的丝毫影响,甚至银行间回购市场资金表现充沛。因此,业内人士纷纷猜测6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仍不令人乐观,进而预测央行还会出台后续调控措施。

  存款准备金率“药效”有限吗

  尽管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巨斧”或“猛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具有“乘数”效应,产生多倍收缩货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

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远超过其维持正常运营所需水平,基本可用来补充法定准备金,从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上调起到缓冲作用。另外,目前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央票,也能随时从银行间市场获取资金,应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6月末,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约为2.5%。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则意味着超额准备金率可能会下降至2%左右。

  不难看出,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此消彼涨”,总的准备金数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所以,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对货币收缩的作用,也不能期望太高。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约2.9万亿元,并持有8.37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票等资产。因此,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体系可用资金数量仍会相当充裕。

  社科院金融发展中心主任易宪容表示,央行此次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将相当有限,“准备金率一直都在调,效果怎样,大家都看到了”。他认为,目前银行流动性过剩已经很严重,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这一措施对银行外资金起不到作用。“目前经济过热真正的原因还是低利率政策,必须采取加息,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作用”。

  但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调控则鲜用利率工具,而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持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即让中美利率保持一定的利差,从而加大投机
人民币升值
的热钱流入成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