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调准备金率已非猛药 温和政策再传紧缩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10:14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7月21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距7月5日的上调还不到1个月的时间。很短的时间里,央行两次动用准备金率上调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其回收流动性之决心可见一斑。同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了首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3家获批银行的额度合计高达48亿美元。这一措施明显也是要为流动性减压。

  “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央行新闻稿内所表述的,显然此次货币政策调整继续采用数量工具,而非利率工具,央行是希望藉此贷款增速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下一步宏观调控将取决于贷款增速趋缓能否持续。但是,6月末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3.1%,连续两次上调后,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或将降至2%左右,这必然进一步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虽然短期看,准备金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短期利率必将出现剧烈波动。但显然再调存款准备金率重在心理紧缩,总体看政策导向作用更大。

  目前市场资金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达到6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8亿美元,增长55%。物价的上涨比较温和,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高增长、低通胀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经济增长态势,但人们担心的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累计达到2.18万亿元,相当于上年同期新增贷款的1.5倍,已达全年预期目标的87%。虽经央行几次出手调控,但由于相对贷款来说存款增加更多,贷款加息而存款不加息,存贷款利差扩大,再加上各地的投资冲动仍很强烈,可以说,当前的贷款需求和放贷意愿依然强劲,信贷增长的压力远未释放。

  经济学家袁钢明指出,除货币信贷外,第二季度的各个指标全面上升,均超过了预期的安全范围,从数字角度看,经济可能已经过热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最终也会导致产能过剩和金融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有些投资项目,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所以它的投资回报率最终是有问题的。

  的确,这种持续的高增长是存在过热危险的,它将使我国经济成为“刀锋”上的“舞蹈”。如果处理得当,将局部过热的投资消化掉,避免了通胀之灾,我国经济完全可以在10%以上的快车道上继续前行;但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滑向全面过热,其危害人所共知。

  如何调控成为政府部门,尤其是央行的棘手问题。因此,专家认为,央行要在短期内回收流动性又不增加成本,最简单的办法也许就是调高存款

准备金率和继续加息了。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没有马上采取加息的手段,而是继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无疑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对当前投资过热、信贷过猛的现象,应该会有抑制作用。中银国际控股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当然,也有专家观点比较悲观,像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尹中立就认为,由于目前银行的存贷差过大,该项政策估计很难产生大的效果。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