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俄乌天然气之争是以市场名义行政治之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7: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此次天然气纷争或许预示着俄罗斯与西方的更大裂缝

  特约评论员 刘 晗

  新年伊始,在欧洲冰天雪地之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登场。1月1日10时25分左右,在乌克兰拒绝了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提出的有关2006年天然气供应和运输的提价
建议之后,莫斯科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

  仅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俄罗斯的提价行为无可厚非。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开出的价码(每1000立方米天然气220-230美元)是市场价格,先前则是50美元的优惠价。Gazprom的负责人同时表示,提价之举乃是基于经济利益的选择。但此举背后真正的决策者绝非Gazprom的管理者,而正是普京。在2004年对乌克兰大选控制的失败和2005年尤科斯(Yokus)危机之后,普京试图在2006年开首即通过能源战略来继续对乌克兰乃至其他前独联体地区施加影响。

  很明显,此次Gazprom所谓的“市场价格”不过是克里姆林宫对

乌克兰的“政治价格”。曾几何时,乌克兰也是独联体的成员国,是俄罗斯的“小兄弟”。既然亲如兄弟,俄提供作为恩惠的廉价天然气给乌天经地义(俄罗斯目前给其铁杆支持者白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仅仅是47美元每1000立方米)。但乌克兰“颜色革命”成功之后便移情别恋于西方,且频频对北约暗送秋波之后,俄罗斯就醋意顿生,加之连年来国内经济不景气,世界影响愈发减小(比如2005年底还挤着参加东亚峰会),普京就更加难受。此次断乌克兰的天然气,形象的说,是普京在警告“小兄弟”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跟着俄国老大哥走,你们的日子决不会好过。”

  但这种恐吓式的

能源措施似乎并没有吓倒乌克兰。有分析指出,从应急方面而言,乌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发言人认为,乌克兰不会立即陷入困境,其天然气储藏设备能够储藏该国全年40%的消耗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度过冬天所需的供给。”另外,既然大家闹翻了,乌克兰也不甘示弱,乌方提出了跟天然气完全无关的黑海舰队问题。乌总理叶哈努罗夫表示,俄黑海舰队“非法占据”了许多两国协议规定以外的乌土地,因此俄必须额外支付更多的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乌克兰地处地缘政治和能源运输的要津,是欧洲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天然气运输的枢纽。此次俄罗斯给乌克兰“断气”虽然解了气,但全局而言,是个昏招,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整个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事件发生之后,西欧各国同时向俄罗斯施压,而俄方则称乌克兰“偷窃”了1亿立方米的输欧天然气,无论这是真是假,西欧各国受到的影响是确证无疑的。比如,俄国最大的天然气买家德国就公开指责俄罗斯“不可靠”,显然,冰天雪地的西欧无法忍受天然气的时断时续。此外,美国也已介入并对俄颇有微辞。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一份声明中称:“这种草率行为造成了该地区能源供应的不稳定,由此引发的严重问题是,俄罗斯是否在利用能源问题施加政治压力。”

  在多方压力之下,俄罗斯于1月3日开始恢复了大部分对乌的天然气供应。普京显然已经看到,新年伊始的能源牌打得并不好,非但没能吓住变了心的“小兄弟”,反而触犯了众怒,恢复供气也是亡羊补牢之招,暂且息事宁人,再图进取。可以说,普京的2006开局并不顺利。1月2日的《纽约时报》更是毫不客气的指出,“对于普京和克里姆林宫而言,这是一个不甚愉快的新年。”

  进一步来说,此次天然气纷争或许预示着俄罗斯与西方的更大裂缝。正如乌克兰是俄罗斯和西欧的能源枢纽一样,它也是俄与北约之间政治缓冲的中间地带,在该地区进一步失势之后,或许普京会把更多视线和希望投向东方,这将带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