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60亿美元:印度吸引外资的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15:55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刘晗

  抚今追昔,2005岁末印度在一周内的60亿美元足以让人惊叹。

  一周接受60亿美元投资是什么概念?从2005年12月6日开始的短短一周内,英特尔、微软、宝马、三星以及AMD纷纷投资印度,数额总计达到60亿美元。而在全球咨询企业AT科尔
尼公布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上,印度列第二,仅次于中国,排在美国之前。

  1991年印度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候,国际上曾有“印度是最后一个崛起的投资市场”之说,但十几年来外资规模进展缓慢。自1991—1992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11年中,外国对印度的实际直接投资额为329.74亿美元,年均仅29.98亿美元,尚不及中国一个月的数额。而即使在里程碑似的2001年,印度吸引外资首次突破50亿,总额也不过61.3亿美元。并且随后两年里连续下跌,分别只有46.6亿美元和45.4亿美元。就在今年5月18日,印度政府发表报告称,2004年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7.5亿美元。

  惊叹之余,更为值得思考的是其背后的原因。此次外资飙升是印度政府改革成效的表现,这些改革针对的是印度外向型经济的制约因素:基础设施,劳工法案等。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印度吸引外资的最大障碍。印度工商业联合会在2004年6月举行的“印度外资调查”发现,只有电信领域的基础设施被外国企业认为达“平均水平”或“良好”,其他领域都惨不忍睹。特别是电力领域,印度总装机容量尚不及中国的1/3,缺电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是首都新德里也不尽人意。针对这个问题,印度政府将公路、港口、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放在未来10年规划的突出位置,承诺投入1500亿美元资金。此外,印度政府特别推出了新的电力法案,鼓励外资进入电力市场。

  劳工法案也是让外国投资者兴趣大减的原因。印度仍然沿用建国初期的劳工法,一些陈旧条款,如企业不得自主解雇员工等做法,往往让投资者头疼。辛格最近表示,将大力改革这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款,在人力资源方面给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性。

  针对整体推进迟滞的问题,印度还效仿中国,通过经济特区来带动全国。2005年5月11日,讨论多年的印度经济特区法案正式通过国会下院表决,国会期许这一法案将更好地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就业。据该国工商部估计,仅这些法案出台,就可以带来2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看来,这个预言并非虚妄,印度的改革可谓立竿见影。

  实际上,这些改革举措对中国来说似曾相识,无论是改革的举措,还是未来的前景,印度的发展带有着很多的中国痕迹。其实,印度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此次外资方面的突破,是其大国梦的必要步骤,而印度的大国梦恰恰包含着或多或少的中国情结。用尼赫鲁的话说,“只有跟中国人打交道时,印度人才格外感觉到自己是印度人。”而从最近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改革的走向和目标,手段和措施,成效和结果,印度都在朝着下一个“世界工厂”迈进。而现在的“世界工厂”,正是中国。

  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不断赶超,除了带来必要的忧患意识和竞争心态以外,更多的应当是对

中国经济定位的重新反思和改进:一方面,在巩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大技术含量的开发和提高,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法律体系,特别是
资本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的法治建设。这或许是此次印度改革初见成效给中国的最大启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