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李长安:二元劳动力市场制约大学生就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 12:18 中国经营报

  北京师范大学 李长安

  “我国大学毕业生薪金降低,月薪800就可招走”、“中国农民教育负担沉重,供一个大学生需18年收入”。两则新闻给年底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下了注脚。

  眼下正是2006年应届毕业大学生求职应聘的高峰期。不过从各地召开的大学生招聘
会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招聘现场都是人头攒动,求职队伍往往长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看来,今年4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扩招政策导致大学生数量猛增,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暂时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还有就是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使得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真正需要,等等。不过,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主要还出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上。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由于不完善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经济体制等制度层面上的原因,劳动力市场被分割成高级劳动力市场(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和低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等)。一般来说,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工资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升迁机会较多;在低级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工资较低,福利待遇较差,升迁的机会也较少。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在两类市场之间难以流动,即使流动也是成本十分高昂。

  对于大学生这类高学历的劳动力来说,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的,那么初始的就业岗位在哪里并不是其终极选择。换句话说,如果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很低,那么他们在初始寻找工作时所花费的成本就会较低,因为他们可以在以后很容易“跳槽”到更好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是,在我国,劳动力的流动却困难重重。一旦大学生在就业初始就选择了低级劳动力市场,那么以后如果想流动到高级劳动力市场的话,在户口档案迁移、职称重新评定以及家属安置、孩子就学等方面,将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难题。同时,不少单位还与大学生签订了调动罚款、降级处分等诸多的“

霸王条款”,更使得大学生的流动难上加难。

  更为严重的是,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大学生,他们的人力资本收益要大大低于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中可能获得的收益,其表现就是大学生知识价值的相对“贬值”。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进入低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大学生往往会遭遇学无所用、专业不对口等尴尬。这使得大多数的大学生把选择到低级劳动力市场就业视为畏途。

  可见,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是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而一味地往大城市、大单位挤,从而形成大学生“过剩”假象的制度性原因。

  因此,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前几年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办学思想上,尽快转变为注重培养大学生质量上来。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等制度层面上多下工夫,加快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如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我们“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立国”的目标又如何能够顺利实现呢?

  我国就业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实际折射的是城市和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还在逐渐增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