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漏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6:0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文/王婧 一体化进程长达十年的过渡期,为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长足的成长壮大空间。但面临正常贸易秩序下进口的增长,甚至在配额尚未放开之时,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频频呼吁“特保”措施。显然,仅以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论短长不足以说明贸易摩擦的根源。实际上,一体化的进程的不合理安排,及发达国家利用这一漏洞对自身产业的过度保
ATC的不合理性 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设限国在前三个阶段分别对相当1990年进口额16%、17%和18%的产品取消数量限制,而将49%的产品放在最后一个阶段。这种分阶段逐步放开配额的目的在于缓解配额一次放开,给发达国家国内产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为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与发展提供空间。 然而,将半数的配额在最后一个阶段放开,这显然不利于缓解纺织品在配额取消后大量进口的冲击,从而使国内产业在最后阶段面临更大的挑战与考验。这种前紧后松的安排模式势必造成发展中国家翘首企盼,等待配额一朝放开的时机大有作为。这最终成为了贸易摩擦的导火线。 不能不说,ATC进程的如此安排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公平竞争强烈呼声的压力下和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潮流面前,一方面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让步与妥协来适应时代趋势,另一方面又不甘心眼睁睁看到国内的产业遭到极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侵袭而走出的“曲线救国路线”。但正是这种所谓“曲线救国”导致了进口国产业成了“温室中的花朵”。 协议安排漏洞 由于ATC规定一体化放开配额的百分比,是以所有列在其附件清单中的产品为基础,并不专门针对设限产品。因此,清单中包含有大量原本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这就为发达国家在执行一体化过程中留有回旋余地。 在第一阶段中,所有的设限进口国均实现了他们在此阶段的解禁承诺,放开了既定比例的配额量。实际上,在这一阶段中只有一个国家放开了一个设限产品的配额,即加拿大解禁了工作用手套的配额限制。这种名不副实的做法却合理存在于ATC的一体化进程中,其原因何在? 仔细查看ATC所列产品的清单就会发现,清单中包括原本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设限发达国家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捷径,在第一阶段中首先将这些产品纳入一体化。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产业,而且又兑现了一体化承诺,可谓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呢?第二阶段的一体化同样是如此这般实现的。 我们应该注意到,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履行一体化的步伐十分缓慢。截至2004年3月即配额放开的第三个阶段末期,发达国家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配额,这相当于将30%的配额量安排在已经一体化阶段取消,而将70%的配额保留在最后,且其中大部分是市场销售紧俏类别。这种安排无疑给发达国家产业带来前期的宽松和后期压力的加大,同时也扩大了配额最终取消给进口激增带来的影响。 此外,追加的配额增长率对配额的实际增长意义不大,而且发达进口国在仍受配额限制产品的年进口数量上并没有按照ATC协定的规定增长率增加对配额限制产品的进口。 欧美加三国只在ATC协定执行的最后阶段超过了6%的增长率,而距原MFA年增长率6%为基础,逐年递增的增长率还相差甚远。以第一阶段为例,进入美国市场纺织品配额实际上只增长了1.29%欧盟配额增长了1.26%,加拿大为1.97%。毋庸置疑,发达进口国并没有实现如期按步骤放开配额的承诺,别有用心地放慢一体化的脚步。 一体化执行滞后惹的祸 ATC协定只规定了每一阶段产品配额取消的比例,在符合规定比例的条件下,每个进口国可自主决定各阶段取消的具体产品。取消产品目录须包括以下四组产品:毛条及纱、机织物、纺织制品及服装。 我们注意到,在协定执行过程中发达国家放开限制配额时,以保护本国纺织业为原则,十分小心地首先放开了低价产品的配额,而将大量高附加值产品放在最后以保护其国内高附加值的纺织产业。 从这些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进口国将前三个阶段的一体化产品集中在纱线、面料和家纺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而将服装产品留待最后放开。因此,在前几个阶段,任何生产国都没有看到大类产品取消配额所带来的优惠。进口国产业利用本国ATC执行中的滞后特点,在过渡期间获得了过度保护。敏感商品取消配额的滞后也推迟了他们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经历风雨的时间。 ATC一体化的滞后使国内产业免受正常贸易体制下市场公平竞争的狂风暴雨而享受温和的成长环境,避免了与竞争力强的对手同场竞技带给产业的阵痛。然而这种暂时的平静躲不过2005年1月1日的最终较量。 发达国家国内产业在配额逐步放开的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脆弱,尤其是在配额放开进程中较为滞后的服装产品,在失去配额的羽翼庇护后,其产业出现结构调整不利、产量下降幅度大,持续减员等市场不适应症。 发达国家延缓一体化进程的出发点是保护自身的产业不受进口激增的冲击。但是,在配额时代即将结束的今天,我们是否看到国际纺织贸易环境的太平盛世呢?答案是否定的。随着配额这种不公平竞争体制的终结,美欧等发达国家产业界要求贸易保护的呼声反而此起彼伏,反倾销、特保等贸易壁垒措施不断涌现。这表明发达国家国内产业企图在后配额时代继续寻求政策的倾斜和保护,延续其处在配额制度下享受的阳光雨露。殊不知在这种以羽翼保护庇佑下的重重危机已逐渐暴露,使国内产业由于长期的依赖而失去了自主竞争的能力,从而形成了寻求贸易保护—产业脆弱—寻求更多贸易保护—产业愈加脆弱……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本国纺织服装产业彻底崩溃的局面。 发达国家应该从产业受挫的教训中清醒,真正认识到公平竞争需要的是实力和创造而不是“溺爱”和保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面前,产业应当放弃寻求特殊保护的短视行为,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在市场竞争中磨砺成长。只有回到公平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才可弥补一体化进程滞后带给发达国家产业的冲击和影响。 (本文作者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