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己的裤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亚 枫 北京报道 望眼欲穿的后配额时代到来了,但中国纺织品行业并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2005年5月中旬,美国在一周时间内先后作出对中国的裤子、衬衫等7种敏感商品进行“特保”设限,此前,欧盟也启动了“特保”调查,美国和欧盟正在保护自己的裤子,中国的裤子开始遭殃。
5月22日,中国政府决定对74种纺织品大幅提高出口税率,多数纺织品的税率提高为原来的5倍,抑制对美欧出口的过快增长。 我们指责美欧国家对“自由贸易”原则的破坏,但中国纺织品行业是否亦应对本身行为沉思? 5月26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在接待了一些因为美欧启动特保程序而陷入困境的纺织企业负责人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们很生气,后果较严重” 《21世纪》美欧启动特保之后,中国纺织品行业,尤其是其中一批中小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王宇:一旦启动特保设限之后,欧盟和美国会根据相关条款规定,以过去24个月的前12个月的出口总量上浮7.5%设定一个限度。因为中美、中欧间没有海关间的双边核查,美欧会根据单方面的海关统计决定清关率,这对中国纺织企业是相当不利的。中国纺织企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出口商和进口商纷纷抢夺额度,抓紧出口,结果一年的额度可能在两三个月之间就会被用完。那些纯粹做外贸加工的企业,在本年度接下来的时间会没有订单可接,相关企业只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1世纪》:中国的纺织企业存在成本转移可能? 王宇:虽然中国提高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很多进口商还会选择中国的纺织品,因为中国纺织企业相对成熟,工人技术水平比较高,对进口商的需求比较了解。而进口商改订单,重新选择进口对象的成本也非常高。在大的买家看来,信誉是第一位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有问题。但长期来看,关键还要看美欧设限的动向是什么,如果设限的压力足够大,进口商也会选择放弃的。 《21世纪》:美国和欧盟在中国已经提高关税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对中国纺织品提出特保调查吗﹖ 王宇:实际上,美国国内提请纺织品特保的有15个类别,目前实施的有7个,再加上另外受关注的几个类别,中国纺织业至少还有10个类别仍在美国特保调查视野之内。同时,欧盟方面只是对九个提请特保调查类别中的“T恤衫”、“亚麻纱”提请特保调查,并在15天启动,其他类别并未被排除在外。 《21世纪》:您如何看待中国提高部分纺织品关税的行为? 王宇:此次中国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关税,主要是出于对全行业的未来发展考虑,同时也在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个负责的大国,不会放任出口无限度的扩大。但是在客观上,提高关税会增加中国部份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根据此次关税调整的情况看,低工艺、低附加值的企业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21世纪》:目前市场存在担心,认为一方面中国自主提高关税,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又启动了特保程序,中国纺织企业将会在双重压力下生存,中国纺织品企业是否承受得了? 王宇:中国政府加征关税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有关类别的无序出口,美欧启动特保设限的目的也在于此,一旦对方设限,中国政府将不会继续对相关企业加税。因此,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需要反思” 《21世纪》:本来配额制取消之后,中国纺织企业可能会迎来春天,但是现在看来预计过于乐观,问题出在哪里? 王宇:根本原因还是在美国和欧盟方。1995年纺织品服装协议正式启动,按规定,10年之后,所有有关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全部取消,纺织品可以自由贸易。正常的开放进程是,到2002年1月1日,美欧就应取消51%的限制,但直到2004年12月31日,美欧仍然保留了70%以上的类别,而且全是敏感类别的进品配额限制。也就是说10年来美欧一直在拖延,把压力留在了最后一分钟。2005年1月1日,美欧一下子需要承受来自70%的纺织品类别的进口压力,自然就会感觉“冲击”剧烈。 《21世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行为客观上是否也为美国和欧盟提供了借口? 王宇:中国纺织企业对2005年以后形势在认识上确实也出了问题。对中国入世,很多企业、中介机构看得太乐观。商会一直强调,加入WTO以后,美欧还有很多手段引发贸易争端,特保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有很多很多手段进行限制。中国的纺织企业太多,能够听进去这种声音的企业很少。更有甚者,一些企业2004年接到的订单却有意拖到2005年,这样就可以节省找配额的成本,今年个别品种纺织产品出口增幅巨大,与此也不无关系。 《21世纪》:我们经常听到国外对中国纺织业指责的声音,如相互压价,过度竞争,纺织业投资也过剩现象,这成了中国纺织业的一个症结。 王宇:国家纺织工业协会一直在压锭,一度压到过3000万锭,但企业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扩张,现在又增加到6000万锭。但中国纺织企业的扩张是平面式的,只是简单的产能扩张,达到盈利的目的。而在研发和设计上,企业的投入非常低,R&D经费比率只有1%,而这一比率在欧盟和美国要达到8%以上。同时,纺织品的出口经销渠道也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纺织企业只是在做中间利润最薄的领域,而且还有众多企业在抢,巨额利润都被其他的人拿走了。据我们测算,2004年中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纺织企业有3.8万家,今年已经达到4万家,而且这些都是规模在500万以上的。结果造成纺织行业的利润率非常低,纺织品在3%-5%,服装行业也只有5%-8%。 “爬到积雨云的上方” 《21世纪》:与反倾销不同,美国和欧盟启动特保程序,将贸易争端变成了政府间的博弈,中国的纺织企业应该有哪些作为? 王宇:首先,对被提出反倾销诉讼的,中国企业要积极应诉。其次,特保虽然是政府行为,更多地需要政府谈判解决,但是,按规定特保也应有公众评论期,因此企业应该增加收集信息和参与的意识,而不能单纯指望政府和商会。企业在第一线,只有他们的大量意见,才能给特保的审核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震撼。 其次,中国的纺织企业应该进行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好比“积雨云”,如果你已经爬到了云层上方,那么再大的雷暴也不会影响到你,但是如果一直处于低空,那么,任何的天气变化,你都得承受。 《21世纪》:中国的纺织企业好像也有点“有组织无纪律”,纺织行业是否应该制定严格的行规? 王宇:制定行规可以,关键还是自律。但是,中国的纺织企业太多了,从执行层面上看,严格的行规只是种威慑,太多的企业踩线,就会法不责众,最后不了了之。现在除了商会之外,还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大批行业组织,在应对特保事情上,只要行业组织能积极行动起来,还是有效果的。 《21世纪》:当前的局面是不是中国纺织产业政策变化的契机? 王宇:应该是这样的。产业政策上,我们一直强调,中国企业应该向上游走,除了贴牌之外,还应该走到设计领域,这一领域的利润率较高。另外还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发达国家并购企业,把握零售终端、销售终端。同时,鼓励中国纺织企业向国外转移,改变原产地,纺织产业也要升级,产业工人也要升级。同时,近期也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以前的“言辞一直在鼓励,实质一直在考虑”状况将会改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