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行业动态 > 正文
 

郑海泉履新汇丰亚太区主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5: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宜飚 香港报道

  5月25日,郑海泉正式接过前汇丰亚太区主席艾尔敦的权力棒,成为首位坐上这一职位的华人。

  5月24日,郑海泉走马上任的前一天。在汇丰非正式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作为第一
位华人大班有何感受时,郑海泉没有正面回答,转而力赞艾尔敦过去数年为汇丰带来的贡献。“要接他的班是很难的,艾尔敦在亚太区的成就有目共睹。”他说,“但艾尔敦给我留下了很强的管理团队,忠诚的客户基础及股东的支持,管理层发展策略清晰,日后我将继续执行有关策略。”

  郑海泉何许人也?

  事情要追溯到1978年。是年,郑海泉加入汇丰银行财务部,1986年升任汇丰首席经济研究员。而据香港媒体报道,郑海泉在汇丰的突破,缘于他任首席经济研究员期间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

  当时香港经济一片繁荣,楼市股市气氛炽热,但郑海泉领导下的汇丰经济研究部发现苗头不对,撰写了一份题为《信贷迅速膨胀——值得关注》的报告,提醒注意隐含的风险。该报告特别提及,“港股15年来的两次暴跌均有信贷急增的先兆”,并强调当时港股“投机味道浓厚”,“值得关注”。

  该报告出台仅数日后,受美国股市影响,香港股市便一泻千里,汇丰却由于这份报告而最低程度地减轻了损失。

  此后,汇丰高层对郑刮目相看,两年后将他借调至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参与政事,回归前成为香港立法局议员,并于1998年安排他接替前恒生银行行政总裁欧肇基。

  颇为有趣的是,这个曾为首席经济研究员早年由于成绩不佳,在中学毕业后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读夜校,最后才考上中文大学经济系。

  在正式成为汇丰银行“大班”后,郑海泉的新政将如何走向?

  对此,在履新的前一天,郑海泉表示,汇丰已经定下了周详的亚洲发展策略,不会因人事变动而作出转变。“未来是否有必要调整策略,要视乎亚太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并会按区内各个国家市场开放的程度来争取业务拓展。”他说。

  郑海泉称,汇丰入股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增持中国平安股份,以及透过恒生(汇丰持有恒生62.14%股权)入股兴业银行之后,目前正筹备内地保险公司及资金管理公司,期望内地业务将尽快获取回报。

  对于内地市场的战略,郑海泉的态度并没有过于热烈。“中国市场的确非常重要,汇丰在国内的投资额已经超过30亿美元,是国际金融机构中最大投资者之一。但亚洲其他市场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关键要看客户与股东的利益所在。”他泉说。

  郑的回答显然是经过考虑的“官方样板”,作为亚太区的主席,在面对众多外国股民时,他显然不能只考虑到中国市场。但郑海泉上任不到三天,便飞赴上海、北京,与中国内地监管机构及客户会面,进一步打通内地的人际脉络。

  不过,汇控集团总裁葛霖在谈及汇丰的全球投资战略时,确认中国内地将是汇丰业务的重点。他认为,未来10至20年,亚洲区及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最为迅速,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集团会在这两个区域投资,以提高股东利益。

  葛霖认为,从长期看,美国的金融市场增长势头正在下降;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美洲的巴西和北美的墨西哥市场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他特别提到,在中国的投资“令人兴奋”。汇丰现在已经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表现出了全方位的兴趣,涉及证券、银行、保险、基金等各个方面。

  近期,汇丰宣布增持中国平安至19.9%,这显示汇丰对中国金融市场远期的看好。“中国平安的现金流很强,业务增长强劲,具有很强的增长价值。”葛霖说,“我们已经是中国平安的最大外资股东,并接近内地法规限制的持股比例。”他声称暂时不打算对中国平安的汇丰代表进行人事变动,另外更多的进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葛霖的这番话是对郑海泉上任后汇丰中国区战略的最好补充。

  郑海泉的前任艾尔敦则对记者表示,汇丰现阶段参与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力度暂时已经足够,不会进一步投资内地商业银行;至于对中国股市,他认为“要视机会而定”。

  这位从高位退休的前高管将出任香港总商会主席。葛霖开玩笑说,艾尔敦卸任后可能会出席股东大会,今后,他将作为一个普通股东、一个汇丰的用户给汇丰提意见,而且说不定会向管理层提出尖锐问题。

  “对于一个工作过30多年的地方,我不会让它犯错误。”艾尔敦幽默地回应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郑海泉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