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首页_银行评论 > 关注“三农”问题 > 正文
 

信贷支持三农政策落实难 要防银行打擦边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09:16 新京报

  这些年来,“三农”领域一直被银行列为高风险、低效益领域,其信贷需求的被满足程度长期远低于工商业、城市和城市居民。虽然有关方面年复一年强调要求,但这种状况并无显著改善。央行日前在有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人民银行各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上,要求各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据新华网1月22日)。笔者以为,要把这种要求落到实处,很有必要从技术层面采取措施,防止有关银行在信贷支农上打擦边球。

  有关方面为调控银行对三农的信贷投放,设置了一些指标,银行报表中农业信贷项目年年赫赫在目。令人纳闷的是,不少地方在“三农”信贷问题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当地相关商业银行的农业信贷项目数据却总是能够达到有关方面对它们提出的要求。这就说明商业银行为应付央行等有关方面的要求,肯定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以“三农”特色最为典型的扶贫贷款为例,它可以被投往医药企业,只要这家医药企业多少收购一点农民种的中药材就行;可以被投往物流企业,只要这家物流企业组织过一两次化肥农药运输就行;可以被投往体育馆建设,只要这家体育馆举办一次乡镇级的农民运动会就行;它甚至可以被投往无论何种产业性质的工商企业———只要这家企业招收农民工就行。这样一来,有关方面对“三农”信贷投放提再高的指标要求,商业银行也能轻松满足。况且扶贫贷款还是带着财政贴息来的,很多跟“农”字沾亲带故的企业都在削尖脑袋地抢呢。

  真正意义上、纯粹的“三农”贷款占比到底低到了什么程度,虽然目前没有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估计也只能调查而无法统计),但是下述情形都是不争的事实:全国金融机构存款约20%来自农村,但是农业贷款只占到了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在超过2万亿的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同时,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自己却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各大商业银行已经从农村撤走了3万个以上的营业网点,几乎不再发放农户贷款,而坐在城里振振有辞地支持所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重大“三农”项目;就是农村信用社也有着十分严重的非农倾向,都想着法儿将信贷投放重心不断向城镇和工商业倾斜。可见,银行一打擦边球,这有关方面给予“三农”信贷的政策重视和优惠就与农民擦肩而过了。

  笔者以为,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考察,“‘三农’信贷”的含义过于宽泛,使有关方面的监控缺乏精确的依据。农业是最最基础的产业、农民有九亿之多、农村有足够包围城市的宽广,因此无论什么东西从逻辑上是很容易跟“三农”挂上钩的。所以,从技术角度、以专业术语来精确界定“‘三农’信贷”这一监控指标的涵盖范围,并建立相应监控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另外,信贷支持“三农”还应该按农业、农村、农民进行细分,并一一设置指标进行要求和监控。其中当以“农民”为核心指标,对有关商业银行到底直接投放给“农民”多少贷款,更应予以重点关注。

  当然,从市场经济原理上讲,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并不宜提“行政性”要求,而应该以“经济性”引导为主。如果国家给予“‘三农’信贷”足够的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各商业银行自然会迎利而上。只是在当前国情下,“行政性”要求还有其不可替代性(如本轮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性措施就很多),因此从技术上加强这种“行政性”要求的精确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治一治商业银行多年来在“三农”信贷上打擦边球的顽症,应该是值得一试的。

  □谢风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三农新闻 全部银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