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09:08 新京报

  《环球》杂志刊载的对何院士访谈的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我的理解,“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我想,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把这个命题理解为既然“敬畏”,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事实上,自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
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中国古话所说的“沧海变桑田”等,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问题在于,古代人类的技术能力毕竟有限,在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对自然的改造,一般都在自然能够自我恢复的范围内(当然,其前提是人类影响自然的活动由于某种原因而中止了):城池、宫殿会湮灭,林木会再生,桑田久被荒废也会再变为沧海。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掌握了几乎是永久性地改变地球本来面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如果人类仍然认为大自然不过是一个可以任由宰割的顺从的对象,就可能给地球造成不可恢复的负面影响。因此,人类在实际采用这类技术时,就应格外慎重。

  何院士是物理学家,当然比我们更懂得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而规律正是大自然最重要的内在品质之一。违反自然规律所造成的长远后果,往往也正好违背人类的初衷,这就是恩格斯所谓的大自然的“报复”。

  回顾人类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的中国当代史,我们所做的违反自然规律,从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还少吗?“大跃进”时代的“豪言壮语”,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大炼钢铁,超英赶美”之类的话及其后果,想来何院士也还不致忘记。谁能保证,我们今后就不会再干这种蠢事呢?

  至于第二点,所谓畏惧,是指当地球上发生自然的或人为引发的大规模灾难时,人类的避难逃生本能。而这种本能的依据,就是一个“怕”字。当发生这类灾难的时候,我想任何人也不会从容地“挺身而上”。

  地球上发生这种灾变,既有历史的记录,更存在着将来的可能。不提这次印度洋海啸,仅凭几十年来的记忆,我们就经历过1976年瞬间死亡24万人的唐山大地震,经历过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事故,等等。后两者死伤人数都以万计,而它们不都曾被视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就吗?毕竟,人类对于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的长远后果的预见性,还是很肤浅的。如果像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报的话,那么对人为的灾难我们是不是应当努力防患于未然?而这种预防的出发点,难道不就是一个“怕”字,怕出事,怕死人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让人类敬畏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谦卑一点、谨慎一点,不要那么自信乃至狂妄,不要认为整个大自然都天然地以人为“中心”,只要我们“一声吼”,地球就得“抖三抖”,这并没有什么坏处,上不到“反科学”的纲上去的。

  相反,据我看,这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须知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

  何院士看到最后一句话时,可能会笑着说:“哈哈,怕伤了自己,可见还是‘以人为本’呀。”但这个笑并不足以模糊我们与何院士之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价值观的原则分歧。能够超越自己,去思考和追求一种更高的道德原则和精神境界,我想这应当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吧。

  □梁从诫(北京环保志愿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自然新闻 全部敬畏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