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1:35 文汇报 | |||||||||
朱荣林 ●城市与乡村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的种种弊端,不可能在自身封闭的系统内加以克服。为避免双方存在的缺陷,城乡必须联手,用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结构形态,去取代城乡分离的传统社会结构形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要旨之一即从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关系上协调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区域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配置水平,提升城乡资源的共享程度 ●无论从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和城乡生态融合度判断,还是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差异及乡村社会经济和产业构成分析,上海城乡一体进程尚有相当的空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城市与乡村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的种种弊端,不可能在自身封闭的系统内加以克服。为避免双方存在的缺陷,城乡必须联手,用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结构形态,去取代城乡分离的传统社会结构形态。 纵观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分布,城市集聚了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农村则汇聚了传统的农业,这就是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所指出的“区域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存在,将导致城市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环境里发展,丧失农村空间的依托和支撑,系统配置受到局限,城市功能难以提升和扩散,农村集聚的庞大剩余劳力又无法转移,农业收入也难以增加。 上海是一个有形要素相对短缺的城市,人均资源占有量之少为全国之最,繁荣的城区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形成的反差虽然经过努力已有改观,但“二元结构”经济现象并未消除。据统计,去年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68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37元。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改变迟滞,上海城区发展已明显受制于资源配置的局限,其中土地、资金、人才要素制约已成燃眉之急,成为上海未来进一步实现自身战略定位的“瓶颈”。为突破这种制约,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已在全市范围和全体规模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要旨之一即从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关系上协调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区域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配置水平,提升城乡资源的共享程度。 城市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载体,它集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根据管理学耗散结构熵的原理,一个封闭系统必然导致熵增现象,大大降低要素生产率。如果城乡之间没有人为的物理性边界的障碍,城市将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由其带动而增强地区整体发展效应,进而改变城市所在地域的国民经济全部结构。但由于现有城乡关系的格局,既使这种带动作用趋于弱化,又使城市功能难以提升。中国科学院递交的国情研究报告认为,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城市化滞后、现代化受阻、农村贫困化等多重危害的根源。因此,城乡一体化应当成为改善我国传统城乡关系格局的战略选择,甚至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应该把发展重点转向农村,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 2002年4月上海提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战略目标以后,农业正在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在耕地减少的同时,农业增加值在上升,农业结构正在战略性地调整。这种调整的方向是: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农业的转型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市经济的稳步增长,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上海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在不断巩固。尽管上海城乡一体化在加快,但从上海城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相对应的郊区经济实力来分析,上海城乡一体化的空间与潜力仍然不小。根据有关专家设定的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衡量,无论从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和城乡生态融合度判断,还是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差异及乡村社会经济和产业构成分析,上海城乡一体进程尚有相当的空间。 一是体制一体化空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最大阻力源自于传统的制度安排,诸如城乡居民的二元身份,城乡经济关系的不等价交换,土地管理制度的约束等。因此,体制创新是推进上海城乡一体化之关键,其中包含了诸如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城乡长期分割所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上,要有利于“三集中”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城镇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城镇化概念的不同之处是其功能的明显差异。城市的功能涵盖了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市场功能、设施功能和管理功能,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而上海郊区城镇基本上是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其形成过程基本上是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结果,这又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换过程中的市区工业和城市人口的转移空间。因此,城镇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过渡,还有其特定的规模集中的要求、功能培育的要求、设施建设的要求,使之既成为市区功能向郊区拓展和辐射的中间环节,又成为传统农业改造的基地。 三是产业结构一体化空间。城乡一体化必然会对城乡产业的融合提出要求,进而对彼此产业结构的关联与分工提出要求,通过市、区(县)、镇三级产业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形式,遵循产业集群的机理,构筑全市合理的布局结构和产业链。城乡之间产业链的构建,既有利于提高市区功能层次,又能通过城乡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支撑的经济技术联系,增强上海市区的实力,还能有效解决市区的“城市病”和郊区的“农村病”,更能缓解全市范围内产业同构的趋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 (作者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