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设沟通城乡金融网络 邮储银行全国布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15:38 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银监会批准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筹建青海、西藏和青岛3家分行及其所属分支机构,至此,邮政储蓄银行全国各级分支机构已经全部获准进入筹建阶段,标志着中国邮储银行组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定位于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邮储银行,这也意味着新的服务“三农”金融网络体系的构筑将驶入快车道。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组建后的邮储银行网络将成为沟通和连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最大金融网络,将对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标:资金回流 服务“三农”的定位要求邮储银行的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在涉农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的条件下,新的银行网络体系的构建无疑将为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为“三农”提供纵深的、全方位的服务有了基本保障。 银监会负责人表示,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几乎全部是在原有邮政储蓄各级管理机构和营业网点基础上组建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邮政储蓄已拥有营业网点3.6万多个,其中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邮政储蓄已成为当地惟一的金融服务机构。如此庞大的网络优势无疑为邮储银行稳步发展零售业务,加快建立符合“三农”需求特点的零售业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各级分支机构铺设以后,也即将成为独立开展业务的经营实体,促进邮储银行小额信贷、中间业务全方位开展,这将使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的现象有很大改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 数据显示,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资金外流的势头很猛。截至2004年,农村的存贷差额累计达40876.52亿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先天性特征导致了农村资金在邮储管道只能单向流动。 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资金回流成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的首要任务。2006年3月和9月,经银监会批复,邮储机构分别开展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小额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结束了长期以来“只存不贷”的历史,真正开启了邮储资金倒流农村的闸门。去年3月邮储银行挂牌成立后,又在河南、北京等7省(市)试点开办了小额贷款,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标志着邮储银行的贷款业务已从质押贷款推进到无质押贷款。据邮储银行行长陶礼明透露,目前邮储银行开展的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已达1000多亿元。 尽管贷款规模还不大,但可以预见,随着邮储银行全国零售网络体系的构建和经营运作的愈发成熟,其信贷支农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由于先天性因素,农村地区是邮储银行的优势。”郭田勇认为,设立分支机构,表明邮储银行真正按照商业银行的原则进行运作管理,各网点机构必然会将相当大的资金用于当地“三农”业务,填补农村地区的资金供需缺口。 优势:轻装上阵 毫无疑问,相对于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机构,成立不足一年的邮储银行有着明显的独特优势,其组织架构明确、产权结构明晰、长期的“只存不贷”使得邮储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加之正在组建的全国最大的城乡金融网络和全国第五的存款规模,这些因素决定了邮储银行不但是服务“三农”的新生力军,也是轻骑兵,在农村金融领域中的竞争中必将引起鲶鱼效应。 调查显示,在中西部地区农信社仍然是农村金融供给的主力军。根据日前公布的清华大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的调研结果,农信社在中部地区的农村存款市场以32%的份额居于首位,承担了28%的农户贷款份额。 “邮储各级分支机构网络组建后,将会跟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正面的竞争,打破农信社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郭田勇表示。 在业务的开展上,邮储银行的动作也是极为谨慎。由于农村地区零售业务的特点是规模小、风险高,邮储银行于去年7月启动了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建设,以规范此项业务流程和防范风险,目前已在全国正式上线运行。此外,邮储银行已从上到下建立起了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的信贷业务部门,初步形成了组织管理体系,已配备的管理人员超过了2000名。 从去年6月开始试点的小额贷款实践表明,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运行和风险防控良好。截至去年12月中旬,7个试点省(市)邮储部门已发放小额贷款逾千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而随着各级分支机构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说邮储银行已经为服务“三农”和零售业务的推开做好了准备。 (李文龙)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