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中的大量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都没有办法转移到市场化的机制或组织中;
·真正能够带来生产要素组合的,就是企业家精神、好企业战略;
·政府要维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话嘉宾:季卫国 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
种业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联似乎不多,但大家对其并不陌生。因为种业是农业的先导产业,它关系到国家安全,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国而言更显重要。去年,在被确定为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种业终于在市场化改革10年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很重视这个行业。
其实,我们做种子也是外行,因为我们是养殖业出身的,但我们看到很多项目的科技含量很高,很有商业化的价值。因此,我们从产业化开始做起。从成果转化开始做起。然后慢慢挣了钱以后,反过来再进行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即便以完全民营经济的视角观察,单纯排斥国有企业的做法也不明智。包括中国移动(微博)和国家电网(微博)在内的很多国有企业,即便在市场化之后也有存在的价值。这些企业所在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殊属性,再加上国家的资金政策支持,一般企业确实很难与其进行竞争。
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规模并非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饲料和餐饮在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之后都实现了蓬勃发展。相比于其他行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可替代性更强,而替代就有利于竞争,竞争就有利于经济质量的提高。
相对于这两个行业,种业的市场化改革无疑相当不够彻底。在种业脱离国企的头衔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研发和销售的过程依然不是由以规范的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企业完成的,市场还存在着大量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使得种业没能实现充分的竞争,其产业格局至今仍以大量的零散企业为主。
现在,全社会都在谈产学研的结合,因为我们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中的大量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都没有办法转移到市场化的机制或组织中。这其中参杂着事业单位的改制问题,财政投入问题,研发公益性问题以及研究成果的商业化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对我们的智慧带来考验。这个问题在种业中体现得最为深刻,大家现在有一个基本共识,主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国家资金则主要做公益性的基础研究。
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可以做到世界一流,但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时间。以种业为例,其研发周期一般为5到8年。所以,在研发体系建设上的追赶,就可能需要10到20年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其实还有几个主要的问题需要梳理清楚。
首先,企业家精神。不是只有航空航天才有工程的概念,种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这种理念的支撑。国际先进的种业公司中,研发人员往往数以万计,甚至其信息技术团队的人数就超过千人。像我们以前那种以课题组为基础的研发方式,很难与其竞争。而真正能够带来生产要素组合的,就是企业家精神、好企业战略。
其次,运营机制。企业运营必须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光靠觉悟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回国数量不高,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现有的运营机制不适合创新。
最后,政府要维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阻碍其创新的最不利因素正是太多的政策倾斜,这使他们丧失了推进创新的动力。如果能够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地位,我们的民营企业不会面临那么多非经济的竞争障碍,我们的汽车和电子产业也许就不会陷入现在这样的尴尬境地。
这个事情其实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我们的政府能不能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能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显得尤为重要。 (本刊记者刘洋根据论坛发言整理)
相关组文
主讲嘉宾:
唐方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李保民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孙东升(微博)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符志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与质量部部长
原民辉 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
对话嘉宾:
田京海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哲 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季卫国 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
陈江涛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云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
彭晓光 《环球财经》副社长、出品人
苏哲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轻太阳能公司总经理
周景勤 中国职业经理协会副会长、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苏光明 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
陈宝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白益民 白益民产业研究所所长、环球财经编委
张捷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