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句话来概括国有企业创新问题,那就是“又爱又恨,爱恨交加,恨其不创,怒其不争”;
·我们只会追赶,不会领先。一旦我们快追上人家,我们就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赶,这是一个大问题;
·只有国企与民企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代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
对话嘉宾: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从10年前开始研究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性国家起,我们就对国有企业的创新力问题保持着持续的关注。特别是在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企放在一起比较之后,让我想起了4句话来概括国有企业创新问题,那就是“又爱又恨,爱恨交加,恨其不创,怒其不争”。爱它因为它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和中国体制的一部分,“恨”它因为它有这么好的资源却没能很好地创新。是什么在制约国有企业的创新?我认为还是四句话。
首先,一些国有企业垄断了许多财政资源、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市场资源,本身却排斥创新和外来创新力量。多年来,我们的汽车产业依靠合资和国外的汽车品牌获取了高额利润,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却没有得到多少提升,个别国有企业的“不思进取”甚至压缩了一些真正有志于创新的民营企业的未来提升空间。
第二个因素,国企的领导也是“政府官员”,创新一旦遭遇失败,“政治生命”就会很快完结。长虹(微博)当年做彩色电视机,依靠与国企、外企和民企等的价格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完成了行业的洗牌,经过整合,形成了中国的几大电视机品牌,中国电视机制造产业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后来长虹创新尝试的失败,长虹老总黯然下台,政治生命也就此完结。
第三个因素,机制不畅导致创新受阻。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战略,中央也要求创新。我们的国企现在不是不想创新,而是很多不会创新,因为机制太过僵化。例如,中国航天创造了很大的辉煌,但它仍然是沿着美国和俄罗斯的技术路线一路走来,还未能找到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之外的第三条技术道路。我们只会追赶,不会领先。一旦我们快追上人家,我们就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赶,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个因素,观念的滞后,导致不开放创新。创新是开放的,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就不能做到创新。但我们有些国企不会与人分享,整机制造和配套零部件产业大多在封闭体系内进行,即使市场上或民营企业有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也很难被接受。
国有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哪里?两个字,竞争。没有竞争我们永远无法创新,只有开放、竞争,同时要积极引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与国企形成竞争,国企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才能完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我特别寄望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崛起,才能倒逼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国企与民企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代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 (本刊记者刘洋根据论坛发言整理)
相关组文
主讲嘉宾:
唐方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李保民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孙东升(微博)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符志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与质量部部长
原民辉 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
对话嘉宾:
田京海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哲 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季卫国 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
陈江涛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云 中国移动(微博)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
彭晓光 《环球财经》副社长、出品人
苏哲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轻太阳能公司总经理
周景勤 中国职业经理协会副会长、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苏光明 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
陈宝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白益民 白益民产业研究所所长、环球财经编委
张捷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