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制度全面创新,增强国企创新力
·国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应该从政策和战略方面为国有企业创新创造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创新;
·在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对标,寻求可做比较的参照物,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从长远角度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生存发展,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主讲嘉宾:李保民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核心发展目标是做优、做强。把这句话打开讲,就是我们在未来的一段时期,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的世界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公司。这句话点出了我们做优、做强的关键。强在什么地方呢?国有企业尤其中央企业要率先做优、做强,首先就是强在自主创新,强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刚才王社长点了一个题,说国企创新不缺乏能力,缺乏动力。为什么我们缺乏动力呢?问题在于我们的要素配置,特别是新增的要素,不仅仅是传统的资本、土地、劳动力,更多的是机会、专利、技术、信息等等新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是我们的动力之一。
增强自主创新力,提升国家综合创新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更多的核心技术、更好的管理方法、更优的制度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已经“与狼共舞”,目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核心结构、知名品牌、软实力等方面跟一些国际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各行业的龙头,也作为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先锋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持续发展,更要站在保持科技领导力,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的高度上,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力。
我们通常说的自主创新,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创新,但我们在衡量、评价跨国公司的综合实力时,自主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我们说的全面创新,不仅仅包括技术,还包括管理,也就是说自主创新是指全面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以及体系和机制的创新。这一次世界金融危机,美国连续三年实体经济开始下滑,金融危机会不会转化为经济危机,我们拭目以待。
曾经扮演救世主的法国、德国,现在也不再担当此角,因为本国的实体经济都在下滑。所以说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需要管理和制度创新。面临这种形式,如何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如何从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手法上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创新。简单地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是没办法突破局面的。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短缺,土地、森林、水、石油、金属矿产等资源人均占有水平都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使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进入小康社会必须依靠科技、技术、管理创新。改变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增长模式,走资源消耗少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举措。
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消除结构性短缺的关键,也是促进生产要素向高效率部门转移的有效途径。
三、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化,促使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种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和全球配置,促进科学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技术创新能力是在微观组织内产生的,需要经历一个有组织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的过程。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主的创新队伍和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和贸易现状。我国“十一五”期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近200种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是55%的出口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是来自加工贸易,我国总的对外技术支持度达到60%,发达国家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以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60%需要进口。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权,就只能为跨国公司做代理,而代理加工只能在国际产业中获得微小的利益。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国防现代化的进程。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很重要,自主创新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必然选择。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面临着军事工业发达国家严重威胁,只能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大家都知道,这两天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关注南海问题、西沙问题。而这背后,需要强大的国力做后盾,因此国防现代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美国总统大选,日本面临20年经济的不景气,要转移这些矛盾会制造一些事端。但是,这些事端不管是经济也好,政治、外交也好,都集中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实力。
技术、管理、制度全面创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中央企业为例,在“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年均增长20.5亿,这是前所未有的。年均经费年均增长28.5%,每季有效专利达到10.7万多件,增长了3倍,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是3万多项。大家知道载人航天、神州九号和天宫一号交汇对接,还有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客机、高铁、3000米以下的深水钻井平台、1.2万米的钻机等重大工程,都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就,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责任重大,要率先做实、做好、做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新时期的企业自主创新是全面的创新,我们说第一个方面,就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创新能力;第二个方面是以管理创新为重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三个方面是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提高机制、体制的效益。
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危机往往有利于激发新的技术研发,认识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稳,并提到更高的水平。当今世界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掌握未来的发展主力,世界各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举措。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代表了国家创新的水平,在国家基础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引导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有四个方面:
(一)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的规划与战略管理。
(二)着力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换应用与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
(四)着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以管理创新为重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益加强的全球化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更高的要求,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基本要求。中央企业在管理创新探索中,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加强战略规划,产权、财务、投资、信息化等基础管理,不断增加集团的控制力,实现企业管理逐步向集约化、信息化转变。
(一)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国家的整体战略紧密结合,所以我们也呼吁,国家要有一个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包括遇到南海问题以及国际上重大事件,我们从容面对都需要一个长远的战略。其次要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经常分析,研究市场,研究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动态的调整,优化发展战略。
(二)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技术对能力和管理效力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主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立,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把经营管理和发展真真实实地放在信息化的平台上。
(三)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
(四)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提高企业全球对接的问题。
围绕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加强企业对标工程,比较对标是企业管理中常态化的东西,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国际同行与一流企业的对标,国有企业才能找到管理实践中可以比较的参照物,传导一种间接的市场竞争机制,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切实促进企业改善关系。
三、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提高体制、机制效益。
制度创新指人们在现有的生产、生活环境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的行为的规范体系,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微观企业的制度机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主体必须是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制度,更是市场调节与诸多利益的关系。
企业制度创新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架构、重组规范,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的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效力。
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效益
通过制度配套改革,国有企业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国家投资企业构造成一个真正独立的法人,企业制度创新,实际上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的基本制度保障,从企业做强、做优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产权制度创新,重在产权关系的一体化。
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创新,重在企业法人化。
三、国家出资人制度创新,重在出资人责任,出资人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同等的权利。
四、企业组织制度创新,重在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五、民主管理制度创新,重在探索职工民主权利实现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的力量源泉,市场经济的核心说到底是竞争,竞争说到底是企业创造力。企业局部的创新虽然也能解决企业发展的个别和阶段性的困难,但不能从根本制度上配置企业的全部。企业整体性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技术、管理进行一些系统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习记者张玲根据论坛发言录音记录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定)
相关组文
主讲嘉宾:
唐方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李保民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孙东升(微博)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符志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与质量部部长
原民辉 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
对话嘉宾:
田京海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哲 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季卫国 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
陈江涛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云 中国移动(微博)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
彭晓光 《环球财经》副社长、出品人
苏哲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轻太阳能公司总经理
周景勤 中国职业经理协会副会长、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苏光明 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
陈宝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白益民 白益民产业研究所所长、环球财经编委
张捷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