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心理健康新10项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8:50 《企业文明》

  1.充分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老是惶惶不可终日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方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便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人的满足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谴责、舆论压力乃至法律制裁,这样就自然无心理健康可言。

  (责任编辑:李万全)

  大型国有企业是

  这样创新盘活的

  ——访吉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肖万民、副主任陈福贵

  - 本刊记者 刁吉海 鹏 程

  初冬时节,记者赶赴吉林省长春市就国有企业如何抓创新、转机制、谋发展的问题,专程采访了吉林省国资委主任肖万民、副主任陈福贵。

  吉林省国资委于2004年5月成立。当时,吉林省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级企业44户,二级企业393户,总资产731亿元,总负债469亿元,职工24万人。其特点是:国有一股独大,90%企业国有独资,其余为国有绝对控股。分布面宽,分布在工业、交通、能源、森工、粮食、建筑、商贸、旅游、房地产、金融等14个行业。历史包袱重,企业共拥有办社会机构301个;离退休人员6万人;需要安置的下岗职工6万人;各种不良债务60多亿元。赢利能力差,2004年一级企业中有31户亏损,亏损面占70%。为改变这种举步维艰的状况,盘活国有资产,吉林省国资委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主动地去请示、汇报,自觉地去想事、干事,因而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创新谋篇布局

  国企前景一片光明

  吉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肖万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国企改革创新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实现了战略性调整,推进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再上新台阶。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国企改革攻坚,并提出了“四到位一基本”的改革目标:“人员身份转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国有资产退出到位,整体改制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省国资委确定了“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坚持三个原则”的改革思路:把握一条主线既国企改革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目标,按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引进增量,盘活存量,把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根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二是以招商促改制,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解决企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来源,引进先进理念和机制,解决改革成本不足和人往哪走的问题。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改制按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程序进行,各项工作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二是坚持改制优先考虑维护职工利益和企业平稳过渡,把稳定放在第一位;三是坚持改制与发展同步规划,把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过攻坚、创新、改制,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民航、黄金、炭素、铁合金等重要能源、资源及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与央企重组,重组资产为110亿元,占全部资产的15%,增强了发展后劲;建筑、机械、商贸、交通、旅游等竞争性企业整体或大部分退出国有,收缩了国有经济战线;通钢、昊融、森工、粮食、信托等重点大型企业实施了国有绝对或相对控股,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担保、交通投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金融投资企业积极寻求战略合作者。目前正在向以国有控股为基础的多元化迈进。

  当谈到改革攻坚创新机制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时,肖主任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首先,国有经济布局实现了战略性调整。改制以前44户一级企业、393户二级企业,731亿元总资产分布在14个行业;改制后一级企业21户、二级企业211户,总资产520亿元,总资产的90%集中在了五大行业。

  产权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一股独大变为多元结构,按资产计,改后国有独资占15%,国有绝对控股占16%,相对控股占40%,参股占29%。

  资产质量和企业素质明显提高。225户企业成功引进战略合作者,其中电力、黄金、炭素、通钢、昊融、铁合金、建设、旅游等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了增资重组,引进资金近100亿元,优化了资产、转换了机制、扩大了市场、放大了优势;11户企业政策性破产,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化解金融债务60多亿元; 301个企业办社会机构大部分与企业分离;18万职工转换了身份,离休人员全部由政府管理,退休人员全部进入养老保险,减轻了企业负担;企业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构筑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

  陈福贵副主任告诉记者:机制转换使企业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有企业总体亏损的局面得到了扭转,速度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出资企业在2006年营业收入、增加值、净利润增幅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基础上,今年又实现了较快增长。8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7倍;增加值同比增长39%,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百分点,大幅度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景非常可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吉林省国资委通过国企改革创新重组转换机制,使国有经济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吉林省确立了以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权、分责、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了决策效率。国资监管体系在探索中逐步完善,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建立了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国电、中钢、海航、建龙、普裕、加拿大CVMR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进入,为吉林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拓展了空间;建立了国有产权流动机制,实现了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市场化,对拉动全省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共同发展,起到了“龙头”老大、率先垂范的作用。

  精心谋划宏图大略

  不打无准备之仗

  肖万民主任在谈到吉林省大型国有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时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精心设计和规划实施了5648战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到2011年出资企业要实现“五个更加”和“六个一”的总体目标。

  “五个更加”:一是对全省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加增强:资源掌控能力、增强金融投资对全省经济的拉动能力、增强核心企业对全省经济的带动能力。二是布局与结构更加合理:国有资产在关系经济安全和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资企业全部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三是企业整体素质更加提高:主导产业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创利能力、融资及资本运营能力明显增强,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四是企业运行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全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五是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到2011年省国资委目前口径出资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全部翻一番以上,速度和效益增长较大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个一”:实现总资产1000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比2006年增长2倍;实现净利润100亿元,比2006年翻4番;做大做强十大企业集团(包括通钢、森工、吉粮、昊融、信托、担保等),使其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做大做优十大国家级名牌产品(包括长白山牌系列钢材、吉铁牌铬铁、金桥牌地板、吉粮米字牌产品等),使其市场占有率列于全国同类产品前列;培育和运作十大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使其成为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陈福贵副主任介绍了在工作思路上调整实现“四个转变”:从改革向发展转变。把国企改制后的体制和机制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出资企业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国有经济再上新台阶。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以国有资产、资本和资源为基础开展资本运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低成本扩张。推动十大企业集团做好上市基础工作,已经上市的做好增发、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从监管向服务转变。依据《公司法》将企业董事会决策权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国有收益的导向作用,支持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尽快做大做强金融投资板块,为企业发展搭建投资融资平台。

  从监管出资企业向调控全省国有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对全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做好规划,加强协调,强化国有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促进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陈福贵副主任说,在此期间重点实施八大工程:1.实施千万吨级钢工程。通钢到2010年实现规模1000万吨,到2011年实现规模1200万吨,用再长一点时间实现规模2000万吨,使通钢在全国钢铁行业的位置前移。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汽车板、石油管、电工钢、耐候钢、不锈钢五大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

  2.实施百万吨铁合金工程。到2010年吉林铁合金产量实现100万吨,比2006年翻一番,主导产品铬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3.实施万吨级镍深加工工程。到2011年,镍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金属量,羰基镍等高端产品深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力争综合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实现改造一个昊融,再造一个昊融。

  4.实施森工“六个百万”、“一个千万”产业升级工程。既100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100万立方米商品材、100万立方米人造板、100万吨泉阳泉饮品、100万吨森林矿产品、100万人次森林旅游、1000万平方米森工地板,使森林工业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列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5.实施粮食收储500万吨和深加工200万吨工程。坚定不移地增强粮源掌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使吉粮综合实力进入全国500强企业前100强。

  6.实施千公里铁路融资工程。按照哈尔滨至大连、长春至吉林、榆树至舒兰、河龙至德化千公里铁路建设项目要求,密切配合省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寻求银行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开融资渠道,实现为千公里铁路建设项目融资120亿元的目标。

  7.实施资源整合工程。以通钢为主体,整合省内铁矿资源,建立铁矿资源基地,提高通钢铁矿石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以昊融为主体,整合省内有色金属资源,充分挖掘镍、钼、金、银、铜等资源潜力;以国华矿业为主体,整合省内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率。以资源为基础,推进企业增资重组和资本运营,拓展发展空间。

  8.实施同业整合工程。以房地产业为突破口,将目前大型企业拥有的房地产业进行整合,构建资质高、队伍强、有竞争力的房地产大型企业。

  我们祝愿吉林省国资委: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壮大基础,稳步推进的宏伟篮图早日成为现实。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