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谨防过劳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8:49 《企业文明》

  - 吴勇毅

  近日,IT某企业新员工张锐自缢身亡,再一次将这家赫赫有名的IT通讯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遭受了媒体和网友的集体攻击。而去年这家企业员工胡新宇因劳累猝死、刘胜因公加班遇难一事,也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不禁质疑,为何这家比肩国际巨头的企业会频频出现员工死亡事件?他带给我们哪些沉思?

  虽然,张锐、胡新宇、刘胜之死不能归谬于这家企业的加班制度,然而频繁加班、工作压力过大也应该是导致悲剧发生的诱因。

  近些年来,中国IT企业员工英年早逝的现象非常严重,不管是事业成绩斐然的王选和陈逸飞,还是普通员工张锐、胡新宇等,“生命价值”无一不令人震惊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里面有环境压力的问题,有当事人身体素质的问题,但是企业“过度加班、压力过大”的责任也是推卸不了的。

  笔者曾在一家软件企业工作过,也尝到了加班之苦、压力之巨,尤其是一些IT主管、CIO,晚上加班到八九点钟是常事,周六上班,周末开会,手机24小时不准关机……笔者也曾亲眼目睹了同事因过劳没有及时诊治、加剧病情恶化而住院……

  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过劳死”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最新调查显示,七成人白领走在“过劳死”的边缘。从行业看,企业家、新闻工作者、IT人、教师都是“过劳人群”。

  同时,“过劳死”现象又呈年轻化快速增长趋势。据调查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0岁到45岁青壮年男女人群的死亡率均有较大幅度上升。从前,“过劳死”现象主要集中在四五十岁年龄群,现在过劳死的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已经突破30岁门槛。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延长劳动时间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不少国内企业加班的结果却是制造悲剧,浪费资源。不少企业将员工是否经常“忘我”的加班作为考核项目,那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员工经常被当作典范奖励和赞扬,反之则会被认为没有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则遭遇企业轻蔑。当加班成为一种惯例,而并非员工发自内心需要的时候,只能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并可能不断地制造一个个“过劳死”的悲剧。

  平心而论,张锐自杀是典型的个人行为,这与胡新宇“过劳死”须由企业承担责任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即便他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也不能就此把责任全部推卸给企业。理由很简单,如果他承受不了相应的工作压力,完全可以辞职离开公司,而不必选择终结生命这种极端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倘若不是企业忽略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缺少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员工又何至于走上这条绝路?张锐选择走向“自杀”的道路,付出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生命,总让人惋惜,让人沉痛。此事无疑是对我们社会的一次拷问!

  死者已矣,生者戚戚。这件事情的重演,给我们社会、企业和个人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别把加班当成企业一种所谓“文化”,别让您的员工“过劳死”。只有关心员工,关爱生命,与员工一起共成长,才是企业真正的本钱!

  狐狸和狼

  一只狐狸得到了一块肉,衔着往家走,半路上遇到了一只狼。狐狸十分害怕,为了保命,只好扔下肉慌忙地逃走了。过了几天,狐狸又得到一块肉,衔着往回走,途中遇到了两只狼。这一次,狐狸一反前态,没有惊慌,而是衔着肉从容前行,安全回到了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两只狼都想独吞眼前的美食,因而互相防着并互相控制着对方,狐狸在两者的对抗中得以安全逃脱。贪婪往往使人看不清目标和方向,贪婪者无法合作,从而丧失了许多良机。

  文/胡正(荐) 图/邹四新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