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规模经济以什么为前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 15:12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李亚

  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可能有这样一种观念:外资企业生产的多是中高端产品,它们赚取的是超额利润,与中国企业相比,它们注重的是利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获取丰厚利润,而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来取得盈利(如果它们这样做,比如裁员,大多是在经营不景气时不得已而为之)。它们看重的是“西瓜”而不是“芝麻”。而本期案例表明,外资企业也同样重视
低成本战略。

  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条规律。但知道这一条规律的人多,而能够将之熟练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人却很少。例如,规模经济可能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典型产业包括汽车产业、电脑产业等)。于是,有些企业一开始就高起点,大规模,特别是一些后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但是,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定律实际上有一个隐含的前提:这一规模是市场需要的,即:超出市场需求的大规模可能是不经济的。这种大规模所带来的成本上的优势(例如采购批量上的折扣)也许无法弥补需求不足带来的损失。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企业事先不对市场进行预测吗?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在研究国内民营企业时,会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失败是因为规模扩张,它们只知道扩张,而不知道适时收手,或者不知道适时收缩或退出,一旦需求不像它们预测的那样快速增长,庞大的规模就成为其发展的重大隐患。也就是说,它们也进行市场预测,但通常预测结果十分乐观。在部分民营企业中,负责市场预测的管理者通常看老板的眼色行事,如果老板看好某项目,其市场预测便要迎合老板的“需求”。

  而广州本田的这个案例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将市场需求与规模经济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市场需求的增长曲线与生产规模的增长曲线基本重合,可能产能的增长还稍有滞后,这或许成就了广本的“饥饿营销”。

  在本案例中,也能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中国民营企业最擅长的就是将国外机械化的制造环节改造为人工环节,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广州本田在充分利用中国低成本的人力方面应该说下了一番工夫——“广州本田生产线上的

机器人数量也要比很多同行少”。实际上,现在外资企业也在向民营企业学习,比如:三大国际厂商纷纷推出
低价手机
并将其营销渠道伸向五六级市场。但总体而言,外资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上向民营企业学习的还比较少。

  从该案例还可以看出,广州本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本控制的成绩,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例如:鼓励员工持续改进的制度安排等。

  另外,我想特别强调一点的是,国内有些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存在误区:认为成本越低越好,最后往往把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比如采购,谁的最便宜我就买谁的。这里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便宜的灯泡也许只能用三个月,而贵的灯泡能用三年(假定其价格只相差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购买贵的灯泡是最优选择。但由于某些企业的制度要求或上级偏好,导致最优选择无法得到实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压制上游零配件商来降低成本,这也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其潜在风险极大。

  (作者为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副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研究室主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