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正文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国土壤上的技术领袖(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20:15 《中外管理》

  中国才华+国际管理

  新成立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产品种类,得到了极大丰富,由传统的交换设备,扩展到移<!>动、数据、终端、传输、接入等多个品种,涉及到了电信领域的各方各面。但是,这并不等于新公司就拥有了自己的研发能力。对于中国研发人员的能力,阿尔卡特的欧美同事颇多怀疑之声,认为他们能力不行、外语不行……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引入好的产品,
通过好的网络销售出去,新公司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威慑力。但如果没有研发,上海贝尔岂不又一次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厂?

  负责企业发展战略与研发工作的徐智群,对自己团队的能力、才华和情商都有高度自信:“中国人的能力并不低,接受技术、掌握技术绝对没问题。所以美国硅谷对于IC有一个解释:India,China。”

  而中国在研发上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徐智群介绍:“把整个项目计算进去,我们人均研发成本相当于欧洲的1/4、美国的1/5~1/6。这是直接成本优势,还有很多间接成本优势:我们的人比较吃苦耐劳,老外到了休假时间天塌下来也要去休假,我们的人在市场紧急时可以通宵工作,春节不休假都是经常有的事。并不是我们强迫他们这样做,而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更有灵活度和弹性。”这也是很多跨国公司逐步把研发转移到中国和印度的主要原因。

  但是中国研发人员也有自己的缺点:个人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团队合作较为薄弱;意识相对落后,比如对

知识产权的重视;纪律较为松散,你有你的做法,我有我的一套。“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过去长期封闭造成的差距。”徐智群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组织、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于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总裁狄加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

  狄加曾先后担任阿尔卡特欧洲和南方区执行副总裁,他除了把阿尔卡特相关的流程,如:供应商流程、研发流程移植到上海以外,也注意根据中国人的特点进行一些“特色管理”。例如: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厂房内的看板上,就有“大家应该有勇气指出错误”一类的口号,而这在欧洲是没有的。“在欧洲,如果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的话会马上将问题往上报。但我发现在中国碰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同事的问题也好,自己的问题也好,一般来说都不会往上报,而是在同级之间隐瞒。我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如果问题出现了,而你不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可能变得更大。所以,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极力推动大家加强横向沟通,沟通好才能有效地解决。”狄加还表示:在横向沟通中更多强调从正面去引导,及早把问题解决。如果越拖越严重,而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隐瞒不报的人就应该承担相关的后果。

  与此同时,新公司也尽量避免阿尔卡特身上的大企业病。作为总裁的狄加在经营管理上就得到了充分的授权:“在整个阿尔卡特集团内部,我们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和好的管理流程,但是,作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从我个人来说,我是完全可以说了算的。这也是董事会的管理体制,董事会对我特别授权,我也向董事会汇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自主的决策权,比起阿尔卡特百分之百控股的企业的决策权要大一些。当然,如果我做得不好的话,他们也可以随时把我给撤换掉。” 而董事会对他的要求就是:更多地自主创新,更灵活地提高效率,更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

  阿尔卡特方面并没有食言。

  为了培养新公司的研发能力,阿尔卡特给予了很多优惠支持,前三年每年将销售额的8%百分之百无条件地返还给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作为研发经费;2002年6月,公司成立了国内首个开放式、端到端的3G网络应用中心;2003年2月在成都成立了光通信研发中心;2005年4月在上海成立了阿尔卡特亚太区IPTV方案研究中心……去年8月18日,狄加在成都宣布将在成都成立一家年投资3亿元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移<!>动通信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至此,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研发团队已经超过20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