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正文
 

将外方的技术留给自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20:11 《中外管理》

  本刊记者 王小燕

  尴尬了20年……

  刚刚落幕的第3届中国科学技术大会,距离它的首届,已经有近30年;中国企业“以市场换技术”、“股权换技术”的理想实践也已经有20年……中国独立自主的尖端科技,随着
神六升空已令世界惊奇;而中国企业用市场换取海外商业技术的收获,却着实不尽人意。

  于是,这一产业思路近来正越来越频繁地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最常被提及的,就是汽车业——我国三大汽车公司合资以后,中方非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反而削弱甚至废弃了自己原来仅有的一点儿研发能力。

  “市场换技术”的目的显然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事实上,我们引进的都是什么样的技术?又是怎样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呢?

  有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的,多数是在其母国已经过时的技术。近年来,跨国公司虽然加大了在华研发投入,在华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但只是使用物美价廉的中国人才,而

知识产权仍然归外方所有。虽然产品研发行为是在中国发生,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却不在中国。

  而多年来中国企业对于技术的消化吸收,也极为薄弱。就看我国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1997-1999年分别为17.44∶1、14.67∶1和11.45∶1。既然连引进吸收都做不好,创新就更谈不上了。

  对于“短平快”项目的过度关注,对于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忽视,都是造成技术被动依赖的原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引进的技术很快就会过时,中国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并非不可能

  在上海贝尔与

阿尔卡特进行股权谈判期间,时任总理朱 基在接见阿尔卡特董事长谢瑞克时说过:“股权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把技术转移过来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股份制改革,其典型意义就在于通过控股权的转让,换来了最前瞻的技术、属于中国的知识产权、参与全球研发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国际水平的研发能力。

  这些,是跨国企业带不走的东西。他们的经验表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的人才不欠缺智力和能力,我们差的只是视野和积累。

  “中国创造”已成为时下国内官产学三界的口头禅,但它不应只是一种口号,更不应是一种民族情绪的渲泄。

  中国企业还需要脚踏实地,还需要技术提升,那就从切实地“引进”并“留住”核心技术开始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