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吴建民:中国企业如何走得出去站得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15:02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叶建国 

  充分利用外交资源

  <21世纪>: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经济活动,失败的比率那么高,而且,规模始终不大,您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最缺的是什么?

  吴建民:首先是在海外缺少网络,人的网络和市场网络,二是缺乏知识,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知识缺乏了解。还有语言,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沟通是很不充分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外交资源来提供帮助。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钱是有的。要通过外交资源给这些企业提供适应国外竞争的国外的知识和国外的关系,还有告诉他们在国外的办事之道。

  <21世纪>:你所指的外交资源具体是什么?

  吴建民:外交资源是广义的,第一,我们驻外的外交机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帮助,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第二,掌握国外知识的人,比如学者,外交官以及

商务部的官员,这些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的资源和关系,他们退下来以后慢慢的就离开了这个圈子,这些资源就没什么用了,如果通过一个渠道把这些人的资源利用起来,对中国企业走出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这点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差得很远。

  <21世纪>:外交资源可以给企业提供的具体帮助是什么?

  吴建民:企业在一个国家投资,你必须要和这个国家的一些关键人物接触,但是开始的时候人家不认识你,你很难见到这些人,更别说把你当作合作伙伴和你谈,这通过外交资源就可以完成。

  事情在可以做和不可以做之间,外交资源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可以去和不可以去之间的决策过程中,外交资源可以提供决策支持。

  另外就是可以针对语言和法律方面提供具体的技术性支持。我们现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虽在增加,但远没有达到国外的程度,需要把外交、商界和学术界联系起来。

  中国企业要积极走出去

  <21世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企业进入的时候好像都需要政府间的协商才能进入,而这样的一种进入方式又是容易被地方的一些居民抵触,所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怎么协调?

  吴建民:政府就是开辟了一个道路,至于你怎么做,那是企业的事情。比如家乐福,他们每年拿出大概1亿人民币用来做好事,在中国就是建希望小学,在东南亚

海啸的时候,第一批跑到救灾现场的就是家乐福,这就很容易使它获得当地居民的信任。

  你在一个地方经营,一旦当地出了什么事情,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去帮助他他们。寻求当地老百姓的保护是最好的办法,只依靠政府甚至说是依靠派军队,那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容易引起反感的。

  <21世纪>:那么,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的外交战略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吴建民: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我们就是倡导建立和谐世界,倡导互利、合作、发展。体现经济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企业一定要积极走出去。

  去年有6000亿美元外资进入中国,而我们投到海外的只有600亿美元,这个比例很不正常,发达国家大概是1∶1.2,而且,这个比例在全球化背景下背后是遵循一个经济规律的,中国虽然现在还不是发达国家,但是有这么多的外资进来了,中国的企业在拥有一定的优势后一定要走出去。

  建立利益共同体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21世纪>: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驻外人员的安全,您怎么看?

  吴建民:在中国企业走出过程中,有些人员遭遇伤害,被媒体广泛报道,但是这些事故要是和中国走出去的总体人数相比,就可以发现那是极少数的。中国去年出去3400多万人,这些人在国内也可能会出事故。

  在出了事故以后,一定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中国公民出去以后要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和周边的人搞好关系,如果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让人家感觉到你的存在和你从事的活动对人家是有好处的,形成利益共同体,他就会保护你。

  建立利益共同体是最好的办法也并试图融入到一些当地的组织,这对企业和个人都适应。企业要通过商会有一定的组织来开展商业活动,现在中国商人出去后互相竞争互相拆台,把中国商人的名声搞臭了,这样对大家都不好。

  还有就是要考虑到将一些企业的利润通过一些渠道返还给当地的老百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