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美国前贸易代表: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国内事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叶建国

  专访美国前贸易代表、卡内基全球总裁彼特·韩铎

  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国内事务

  美国企业的“挫折感”

  《21世纪》:在您出任美国卡内基全球总裁之前曾为美国的贸易代表,您对当前中美贸易状况有怎样的评价?

  彼特·韩铎: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目前的状况并不让人很乐观,美国的很多企业,在目前中美贸易情势下,更多的感觉到一种挫折感,这些挫折感自然就会变成舆论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美国政府在该领域的一些政策制定。

  当然,这样的问题在全球的其他地区,比如日本、欧洲、台湾地区等也都出现过,但是中国政府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法过程中给美国企业的印象是:比较宽容,不是采取强压的、比较严厉的手段。这是美国企业挫折感的来源。

  通过法律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中国的义务,所以美国企业一再促使美国政府把这个问题放在两国政府谈判的议题中。向WTO提出申诉,是美国政府的选择之一。

  《21世纪》:那么美国政府以及企业有没有考虑到,基于中国目前的复杂国情,在短时期内让知识产权的执法迅速好转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也许两国政府以及企业更应该好好沟通一下,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施行高压政策。

  彼特·韩铎:按照国际原则讲,中国的执法行为,包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是中国的国内事务,其它国家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过多的参与,不然的话,就存在干涉一个国家内部事务的意思了。这也就导致双方深入沟通上的困难。

  美国企业参与中国立法

  《21世纪》: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的一些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比如《专利法》的第三次修订以及正在制定中的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都有很明显的国外企业参与的痕迹,中国政府也做出一些调整,您怎么看?

  彼特·韩铎:这在美国也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在一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政府总是会征求企业意见,这样才会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在一个政策形成过程中很多人参与,但美国政府最后会有自己的一个判断。

  这个在政策制定中与企业沟通的过程,在国外是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惯例和事实。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想法和建设性的意见。

  美国政府对其它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认知,都是根据企业界反映的情况获得的。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一个国家遭遇到了侵犯,他就会到美国政府那里去抱怨去投诉,给美国政府造成压力,因为,保护国民的财产是美国政府的责任,所以美国政府才会提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交涉。

  事实上,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对中国政府的形象也是一种伤害。如果在一个行业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个别现象,这个行业的企业就可能到处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这样就影响到美国或者其他地方的企业来中国投资,或者是把一些更先进的科技引入到中国的时候存在更多顾虑,所以就不会很开放的加大力度来投资,而是持观望态度。这对中国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美贸易保护有理可循

  《21世纪》:中国目前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的发展都是超过了中国很多年。国家这么大,确实会有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发生,同时也注意到,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大的跨国企业中间也确实存在利用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打压和持久控制的情况,因为发展中国家是弱者,弱者被强者技术转移锁定,可能永远落后。

  您对当今世界上包括美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国家主义的趋势是怎么看的?

  彼特·韩铎:我非常赞成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很赞成阿拉伯人去美国买港口,也赞成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那么,中国到美国去购买企业资产时为什么会有政治力量的介入呢?这和美国企业过去对中国抱有的成见有关。

  他们过去和中国企业竞争中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或者中国政府和企业关系密切等因素,使美国企业在竞争中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在出现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资产的时候,企业就要求政府作出干涉。这样美国政府就可能对中国企业实行双重审查标准,使其遭遇规则的不一致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