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以城市圈名义:武汉再申国家综改试验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10: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武汉报道 本报记者 聂春林 实习记者 王传晓

  7月11日,武汉市市委书记苗圩向外界宣布,“1+8”城市圈,是武汉申请“新特区”的新方案。

  据武汉市参与“新特区”申报的人士透露,目前,武汉提出的城市圈方案(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湖北省内9座城市),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初步认可。

  而对于武汉来说,申报方案已经是四易其稿。

  框架初定

  7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带队的考察团飞赴武汉。

  10天之后,苗圩揭开了武汉方案的神秘面纱。苗圩透露,武汉申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打城市圈牌,武汉城市圈正在基础设施、统一发展平台方面努力。

  相关人士透露,武汉申请“新特区”的进程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东有上海浦东新区,南有深圳特区,西有成渝经济区,北有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下,在中部,“武汉非常有希望脱颖而出”。

  “这次武汉的概念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武汉特大城市群和长株潭新兴城市群,都正在积极争取,极有可能一块批下来。”上述人士透露。

  在国家发改委对武汉的考察过程中,武汉市委书记苗圩亲自汇报武汉的准备情况。随后,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考察了武汉沌口、东湖两个开发区以及黄石、鄂州等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有关各个方面的意见已经接近达成共识。”

  在他看来,武汉特大都市的地位,武汉城市圈的凝聚和辐射能力,在中部地区是没有其他城市可以取代的,这也是武汉得以领跑的主要原因。

  虽然武汉市上报的具体方案还一直没有公开,但记者了解,该方案是以武汉市为主,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城市圈内产业、金融、交通方面的关联度。此外,缩小城乡差别也在方案之中。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教授,是武汉角逐“新特区”的积极支持者,他向记者表示,武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会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区域性,全国东西南北中都有试点;二是全局性,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三是阶段性,着力解决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

  他表示,“新一轮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摒弃了之前传统建特区,给政策、给优惠的办法。新的试验区,没有政策上的倾斜,更多的是体现企业和民众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

  四易其稿

  这已经是武汉“新特区”方案的第五个版本了。

  一位参与武汉综合改革试验区申报的人士透露,虽然从2003年就着手准备申请方案,但武汉市的方案一直摇摆不定:2003年,定为“民营经济改革试点”;2005年,改成“科技创新改革试点”;2006年上半年,又改为“综合行政管理的概念”;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武汉新区”的方案出炉;直至如今的武汉城市圈概念。

  而其中,被武汉市政府最寄予厚望的当属“武汉新区”方案。

  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后,武汉市当年设立“武汉新区”:包括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汉阳、蔡甸两区的一部分。

  此后,为了竞逐综改区,仿效滨海新区方案,武汉新区的构想再一次被放大: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葛店开发区三者合一,组成一个大的改革试验区,上报国家发改委。

  内部人士透露,武汉方案迟迟不能获得通过,主要是由于目标不鲜明,与滨海新区多有雷同之处,缺少试验特点。

  然而,就在武汉埋头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论证调研的过程中,凭借“城乡统筹”的概念,成都、重庆在2007年6月一跃成为新综改区。

  此后,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一个多月前。据湖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考察结果很满意,很令人鼓舞。”

  起个大早的武汉,面临着“赶个晚集”的窘境。在国家发改委的建议和指导下,武汉选择了一个和长株潭类似的概念——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之路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8个城市众星拱月,形成了一个直径为200公里的城市群落。一旦通过审批,这将成为综合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这一城市圈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是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目前,这一城市圈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湖北全省的一半以上。

  苗圩表示,武汉正在积极探索“1+8”城市之间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交通、通讯一体化建设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各城市根据特点,综合统筹规划,创造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 

  在基础设施方面,武汉通往8个城市的高速路将在2007年年底全部建成。而计划中的轻轨也将铺设到孝感、鄂州。届时,从武汉通往这些城市仅需1小时。

  湖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武汉市的目标是在武汉城市圈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在“1+8”城市圈内部实现同城结算等。

  从2003年起,伍新木就担任<武汉城市圈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的首席专家。他表示,武汉城市圈起步早,已经作出了规范权威的规划,在有些重大方面开始破题,“若能列为国家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经验、道路、模式、体制机制的普适性、示范性意义会很大”。

  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让松认为,在武汉城市圈内,武汉市是我国的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基地,也是新的现代服务业中心;黄石、鄂州、仙桃、天门、潜江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且处于起飞阶段;而黄冈、孝感、咸宁还处于农业化发展阶段。

  在上述情况下,城市圈内的城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与武汉市在产业上做好对接,力争成为武汉产业的“后花园”。

  在吴看来,推动城市圈经济一体化,除了交通、生态环境、金融和通信等领域外,还需重点发展两个一体化: 

  一是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发展支柱产业,建设汽车、电子信息、钢铁、有色冶金、石油

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建材、造纸和包装及食品饮料产业链。

  二是城乡建设一体化。城市圈核心约为50-80公里,包括武汉市主城区、鄂州市、黄石市、孝感市区等。紧密圈约在80-150公里范围左右,包括咸宁、孝感、黄冈、仙桃、天门、潜江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圈层将会强化主城武汉的综合实力,将其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不过,吴让松亦提醒,由于武汉城市圈内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形成武汉“一城独大”现象,武汉在产业的集聚作用大于其扩散作用,从而影响了城市圈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城市圈内周边城市与武汉的差距正在扩大”。

  因此,湖北省最近提出在武汉城市圈内发展汽车、钢铁、食品等4-6个过千亿元的产业。通过这些大的产业,来带动圈内城市产业发展。比如

汽车产业,“武汉做总装,周边的孝感、黄石等城市就可做零部件等配套产业”。

  “随着富士康和中石化80万吨乙烯等大的项目落户武汉,武汉对圈内城市的产业带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吴让松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