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世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6:29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5月30日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从去年11月预测的9.6%上调至10.4%,对经常项目顺差的预测上调至接近GDP的11%。据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介绍,世行看好中国经济的主要原因有:国际环境大体上仍然有利、中国出口前景改善、中国政策态势的紧缩程度低于预期等。

  当天,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因中国的对外支付状况非常强劲、改革持续成功以及良好的财政趋势,决定将中国政府的长期外币债券“A2评级”列为“复评并可能调升”。穆迪同时将中国的外币及本币银行存款评级的“A2”国家上限和其A2的外币及本币债券上限列为“复评并可能调升”。

  世行报告指出,虽然中国GDP增长再度令人惊讶地呈上升趋势,但增长模式和对政策的含义大体上仍然没有改变。2007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继续以工业为主导,由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随着对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迅猛,贸易顺差继续上升,外汇储备进一步快速增加。在国际粮价上涨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抬头,同时中国股市持续火爆。

  穆迪副总裁伯恩表示,中国出口的表现一直都“很突出”,而中国入世和外商投资均改善了中国的出口

竞争力,提升了中国在出口方面的全球排名。他认为,未来中国对外支付状况将仍然能够抵御国内和对外压力。“中国强劲的对外支付状况保护了该国免受对外冲击,使中国当局有时间去扩大和深化结构性改革。官方外汇储备已超过1.2万亿美元,政府和金融体系的对外债务只不过是外汇储备的小部分,”他说。

  由于不存在紧缩需求总量的明显需要,政策最佳聚焦点可放在流动性和重新平衡经济上面。世行指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实际经济并未显出过热,需求和供给总量增长大体上相互保持一致。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要作者高路易说:“实际经济的关键宏观问题仍然是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因此收缩需求总量的宏观政策不明显,虽然仍有必要对冲银行系统多余的流动性。”郝福满说:“对资产市场估值的关注加强了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理由。反过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需要又加强了加速人民币升值的理由,虽然贸易顺差的减少应主要来源于重新平衡经济的政策。”《季报》指出,目前存在粮价上涨引发物价普遍上涨的溢出效应的风险。

  至于中国的金融业改革,伯恩认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并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上市后,其内在财务实力和监督均有所改善。伯恩表示:“这些方面的持续发展将有助于降低金融业隐含的或有负债,同时进一步降低中央政府对其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中央政府已不断降低其外币债务,而国有银行均具有净外币资产状况,进一步降低了政府的财务状况受到外部冲击的脆弱性。”

  近期,中国股市的迅速飙升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重视。报告说政府可以对股指水平采取“不可预知”的态度,但股市的剧烈的修正会具有政策含义,最近刚刚建立起来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可能会因此受损。而且,虽然股市调整对实际经济和银行业的影响可能有限,但特殊群体的金融财富的巨大损失可能会导致产生解救他们的压力。政府已经采取了若干种措施来遏制股价上涨,通过遏制资金流入股市和刺激流出。《季报》讨论了进一步平抑股价上涨的可能补充措施,以及可减缓金融市场波动和增强市场(以及经济)抵御冲击能力的其他措施和结构改革。

  中国的关键经济挑战是重新平衡经济。这就要求生产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更多地依靠内需,进一步实现公平分享和具有环境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季报》注意到,国务院关于刺激服务业的文件为该领域未来的政策行动搭建了舞台,同时许多新的政策动议也有潜力支持重新平衡经济,包括推动公平增长的政策、降低

能源密集度的行政政策以及针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价格和税收机制。中国可以围绕哪种税收形式最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展开辩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