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两度征服纳斯达克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16:56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魏刚

  2006年10月26日,如家快捷酒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即上涨63%,市盈率超过100倍。作为在纳市挂牌的第一家非互联网、非IT类的纯消费品中国公司,如家快捷颠覆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这也是自2003年12月9日携程旅行网上市以来,沈南鹏联合创始的纳斯达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不同之处在于,3年前,沈担任携程网总裁兼财务总监,是一个繁忙的演员。而当如家上市时,沈的功能已经是一个幕后导演,是联席董事长。事实上,15年来,沈南鹏不断地变换舞台,在不同角色间如鱼得水,获得快乐和财富。

  沈南鹏现在的身份是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

  辗转投行

  做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并非沈南鹏最初的理想。在成长过程的相当一段时间,他梦想成为一位数学家。

  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沈南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数学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沈南鹏被保送进入上海交大数学系。毕业后,又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

  哥大数学系无疑是一个培养数学家的更大的殿堂,但沈南鹏却突然发觉,数学并不适合自己。“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通过多年数学训练形成的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能与数学天才和数学家划等号”。

  一个中国

留学生进入了华尔街最好的公司,对沈南鹏触动很大。他意识到,前途并不只有一条,除了数学家外,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当时,证券、商业都是很好的方向。没有太多犹豫,沈南鹏报考了耶鲁大学商学院。

  1992年,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生沈南鹏经过五轮面试,被花旗银行华尔街分行录取。1994年,大量投资银行进入中国。沈南鹏抓住了机会,回到中国国内,成为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驻香港中国区项目负责人。两年后,他转投德意志银行,任中国资本市场主管。此时,他还不到30岁,是德意志银行亚洲最年轻的董事。

  回头看,8年的投行生涯令沈南鹏受益匪浅。沈说,投行是一个站在顶峰的职业,投资银行家接触到的一般都是上市公司CEO或董事长,他们对一个企业或行业的视野更宽广,洞察更深入。

  联合创立携程

  如果沿着投资银行的轨迹行进,沈南鹏也许成为一位大中华地区的著名投资银行家。但对他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不可能与互联网擦肩而过。

  1999年,国内互联网还不太热,但沈南鹏在投行工作中接触的人、在加州的很多同学,都不断向他灌输互联网的思想。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得如此火暴,沈南鹏毅然放弃了安稳、优雅的投资银行家生活,投身到互联网大潮之中。

  1999年5月,沈南鹏与梁建章一起创立携程旅行网。1999年底,沈南鹏最终认定携程网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增值,彻底告别了投行生涯。

  在很多人看来,携程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携程的竞争力表现在他的服务体系上、执行力上。

  2003年携程上市去路演,沈南鹏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携程的竞争力在哪里?携程为什么能够保持30%~40%的净利润率、每年70%~80%的增长率?

  沈南鹏告诉记者,携程上市那一刻和竞争对手eLong的市场占有份额比例从1:2.5上升到现在1:5的距离,携程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携程给别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体验是最佳的”。

  细节决定成败,携程网从三年前就开始“预留房”服务。目前有800个酒店为携程网协议保留一定数量的预留房。在洽谈这个条款时,他们并没有期望能马上得到回报。但是其意义却非同一般。它保证了携程网的酒店订房业务在旅游旺季依然能够游刃有余。沈南鹏认为,旅游服务企业能否取胜,最终是由企业的服务体系决定的。能不能在处理几百间客房的时候,仍然保持非常优质的服务,这对企业管理能力是一个巨大考验。

  解读如家

  2001年,携程网的运营逐步走上正轨后,沈南鹏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电话订房业务,而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自己变成酒店老板。

  沈南鹏等人考察后发现,经济型酒店很有潜力。尽管事实上中国不缺酒店,但高档酒店基本上被外国品牌所占领,中国也有10万以上的社会旅馆,但一个干净、规范、安全、价格可承受的酒店产品还很少。而中档酒店,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于是如家快捷酒店应运而生了。

  从2001年底开始创业到2006年10月,如家经营及授权管理的酒店数量已达到110家。截至2006年6月底,总收入已达到2.49亿元。由于扩张迅速,如家已经超越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2006年10月26日,如家登陆纳斯达克,在首次公开招股(IPO)中,如家共发售了79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融资1.09亿美元。

  携程是基于互联网提供酒店预订服务的旅游公司,而如家则是传统的连锁酒店企业。沈南鹏告诉记者,如家与携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携程是市场的引领者,而如家作为后来者超越了市场的先行者。这种超越是建立在产品改革和经营新模式基础上的。

  在发现中档酒店市场需求以后,沈南鹏和创业团队对产品进行了改革。首先对很多与这一类消费群体不十分紧密联系的功能做了减法,比如如家没有豪华的大堂,没有更多的娱乐设施,也没有昂贵的餐饮服务;同时也做了加法,比如如何保持床铺、卫生、沐浴方面的干净和舒适,特别是针对商务人士主导的市场,增加免费宽带上网的高附加值服务。通过加减法,如家对酒店产品进行了创新。

  除此之外,如家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更像一个零售企业。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标准化变得十分重要,如家靠标准化的复制迅速扩张。

  但同时又面临另一个挑战,那就是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消费者所喜欢的东西可能略有差别,这也是沈南鹏在如家经营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他认为,首先要保持产品的一致性,这是连锁企业的灵魂,在保持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适当差异化。这种标准化中蕴涵差异化的连锁经营模式,使如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吸引了纳斯达克的眼球。当然,这种强调标准化的连锁模式也解决了酒店高速扩张中如何保持服务的高品质和连贯性的问题。

  沈南鹏称,经济型酒店只是如家发展的第一步,未来方向是打造一个包括高、中、低端的综合酒店品牌。

  掌控红杉

  每当事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似乎就到了沈南鹏的人生转型时期,激流勇退总是他的第一选择。

  2005年9月,沈南鹏、张帆创立红杉中国基金,手握2亿美元,成为风险投资新贵。著名的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有超过40亿美元总资本、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20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的案例。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Paypal这些传奇的名字都与红杉紧密相连。

  在创立红杉中国之前,沈南鹏就进行过一系列的个人投资。最早的投资案例是手机游戏公司岩浆数码,已通过卖给华友世纪而成功退出。最令人艳羡的便是投资分众传媒实现成功上市,并持续高速增长。此外,他还陆续投资了做房地产中介网络的金丰易居、中华学习网、一茶一坐、好耶广告以及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这些个人投资经历,为沈南鹏正式踏入风险投资行业做了厚实的铺垫。

  沈南鹏创始红杉中国后,在2006年上半年,红杉中国就宣布投资9家公司,涉及的行业从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一直延伸到农业、保险、动漫、福彩等行业。其中投资卡通企业湖南宏梦,是中国卡通业界第一次引入国际风险投资,而投资福建利农集团更是红杉资本全球成立30年来首次投资农业。

  之所以涉及这么多行业,沈南鹏认为,未来5~10年

中国经济增长机会难能可贵。“我们的团队每隔一段时间会坐下来讨论,看中国有哪些行业值得关注,这时就会发现,要关注的行业很多,美国高速增长的行业已经很少了,但在中国,可以列20个行业,会发现这20个行业都在高速增长,连航空业都有15%~20%的增长,所以投资者必然要视线更开阔一些”。

  在沈南鹏看来,30年来长盛不衰的红杉文化中有很强的传承性,科学的激励机制,让不同层面的人都有很强的参与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虽然法律上是合伙人拍板,但合伙人是否有勇气、肚量或能力去鼓励下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前瞻性强也同样是红杉资本的典型风格。红杉美国就有负责帮助企业招聘人才的专业人士,自己有人才数据库,对其投资的企业有很大帮助。

  对沈南鹏来说,红杉中国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带给他更多的压力和更紧张的生活节奏。这也是他选择香港定居的原因。这个来自上海的中年男人对香港有着格外的偏好,香港悠闲恬淡的生活氛围能让沈南鹏在紧张工作压力下找到释放的空间,在一张一弛中找到平衡是他的生活哲学。

  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申请

  文/李开孟

  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文)等文件精神,对于除了需要政府审批的使用中央政府性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国债投资、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具有主权信用性质的外债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包括地方政府预算内投资、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类建设资金)的项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以及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之外的所有企业投资项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林水利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商贸设施项目、交通运输项目、邮电通信项目、工业发展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等,均实行备案制。

  根据有关规定,除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产业政策禁止发展,或需要报送政府核准或审批的项目之外,地方各级项目备案机关均应对需要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予以备案。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银行等部门机构应按照职能分工,对地方投资管理部门予以备案的项目依法独立进行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对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备案的项目以及应备案而未备案的项目,不应办理相关手续。

  根据这项改革制度安排,我国大约80%的企业投资项目将实行备案制,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对这类项目不再进行实质性审查核准,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在企业投资项目中占据绝大多数。因此,这项改革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投资体制改革的成败。

  备案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是基于对传统审批制的弊端进行反思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过去的行政审批制由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不分投资主体、项目性质、资金来源,一律由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审批,这实际上是政府代替企业进行投资决策,造成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干预的内容过多、环节过滥,恶化了投资环境,影响了政府形象,滋生了权力寻租行为,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大了行政成本,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目标格格不入。

  在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一般不对企业投资进行基于具体项目层面的审核(审批或核准),政府部门仅负责制定相关政策,监督企业履行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其政策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环境保护等涉及公共利益方面的事项。我国仍处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现阶段政府部门还难以完全放开基于项目层面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直接干预,因此在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中创造性地提出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制度安排。通过实行核准制,使政府部门在放弃过去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权利的同时,获得了对涉及公共利益等重大项目的核准权,延续了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审核的权利。从长远看,核准制应是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缩小需要进行核准的项目范围。

  “备案制”相对于“核准制”而言是一种更大程度对企业放权的制度安排。那么,备案制改革的目标如何定位,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是否是一种实质性的审查,备案是投资项目必须履行的前置条件还是仅仅为履行程序性的事后告知义务等,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备案制能否正确贯彻执行。

  根据对我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设计思路及未来改革总体趋势的理解,我们认为,备案制不应具有实质性审查的性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或备案,主要是基于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在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的同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监测和调控,是肩负履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国家投资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处理的课题。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基于项目层面的直接干预,是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通过实行具有行政约束力的备案制,并通过逐级上报的备案信息系统,对企业投资动态进行准确、全面、及时的监测分析,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备案制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收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的投资意向,准确、全面地对投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监测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实施情况,为政府部门及时发布企业投资信息,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为政府部门间接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提供依据。其审查的范围应仅限于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等,是一种“合规性”审查,只要符合事先确定的备案条件,“窗口”工作人员就可办理备案手续,不像实施“核准制”的项目那样需要专业人员对企业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公共利益、优化重大布局等要求进行专业性、系统性分析判断。

  宏观调控可供选择的方式很多,包括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的直接调控,也包括可供采取的各种间接调控方式。如果说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是直接的基于行政手段的实质性项目投资准入控制,那么备案制就应该是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备案制来收集有关项目信息,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如果将备案制也认为是对企业投资项目所进行的实质性审查,那么备案制和核准制的区别就会模糊起来,不利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按照这种思路,一个项目是否符合备案条件,其举证责任应该是备案机关。肩负项目备案职责的地方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应在企业按照要求提供的项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进行合规性判断。

  同时必须明确,备案制具有行政许可性质,具有强制性,是任何企业进行投资的不需要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必须履行的前置性行政许可义务。企业必须及时、完整、准确地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以便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收集到企业投资动态信息,为制定宏观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履行备案义务,获得投资主管部门的备案许可,也是企业依法办理其他相关行业许可手续的前提条件之一,土地、环保、海关、证券监管、银行等部门对企业投资相关的审查手续必须以项目“备案”为前置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备案制”是在投资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管理调控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直接干预将会大大减少,宏观调控的职能将会逐步演化为通过法律手段间接地约束企业的投资行为,基于项目层面的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调控干预将逐步淡出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责范围。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范围和方式的调整,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基于企业具体投资行为的宏观调控信息将会大大减少,通过“备案制”来收集宏观调控信息的需求就会降低。同时,政府对整个社会投资活动信息的掌握,将逐步通过环保、土地、商业采购等其他渠道来间接获取,从长远趋势看,就像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是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一样,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的必要性将会逐步降低。但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核准制还是备案制都是十分必要的。

  备案的内容和程序

  1.备案内容

  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备案的具体内容应由省级人民政府进行明确规定。从目前各地区实行的情况看,有些地区对备案的内容要求过多过繁,甚至演化成变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根据上述对“备案制”改革目标取向定位的分析,需要备案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地予以简化。

  根据有关规定,除不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禁止发展、需报政府核准或审批的项目外,均应予以备案。“备案”仅是企业为投资项目所履行的“前置”性行政许可手续,环保、土地等专业性审查将由其他部门独立完成,备案机关应该按照前置性审查的要求制定需要备案的内容,为审查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提供依据。我们认为,需要备案的内容如下:项目法人基本信息,包括股权结构、经营范围、单位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标准或生产工艺方案及技术来源;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情况;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情况;拟建项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资源开发、行业准入等资格证明材料以及其他有关专业性材料。

  2.操作程序

  建设项目备案是一个前置条件,是项目单位在办理前期工作各项批准文件中的第一道程序。备案制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地方政府,国家投资管理部门仅对备案工作进行指导,在管理权限上实行属地原则,由省市县各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建设前,项目单位首先要按备案管理权限到相应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各地方一般应制定“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项目法人单位只需填写“申请表”并出具证明企业法人身份的“企业营业执照”报送项目备案机关,备案机关主要对企业上报的“申请表”进行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符合应予备案的项目范围进行审查,做出是否予以备案的决定后,正式下发确认备案的文件,并进行公示。对不予备案的项目,应当向提交备案的企业说明法规政策依据。

  建设项目只有进行备案后才能依法办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安全生产、设备引进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能分工,对投资主管部门予以备案的项目依法独立进行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对于应该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申请备案的项目,如果未经备案确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职能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完成项目备案手续后,项目业主自主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自行决定开工建设,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从土地、资源、规划、环保和劳动安全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项目业主应严格按照项目备案确认的内容开展项目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备案登记时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完善备案制的措施建议

  实行备案制的初衷是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审查环节,缩短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时间。但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功的标志,并不是把所有的审批都改为备案,也不是把审查时间一律“浓缩”为短短的几分钟。投资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基本理念,并积极为备案制的实施创造条件,而不是比赛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够办完备案手续。否则,盲目攀比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很可能是邯郸学步,徒留笑柄。备案制作为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了充分发挥其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降低社会成本、完善宏观调控的功能,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为实行备案制创造条件。

  1.完善相关规划的制定工作。项目是否予以备案,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审查其是否符合有关规划要求。规划的实施是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加强和完善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将为备案制的推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判断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及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减少审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如果与项目投资活动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缺乏依据,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审查就会流于形式,出现随意化和盲目性的情况,备案制将形同虚设。

  3.完善备案制的网络系统功能

  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向申请备案的企业答复予以备案或不予备案;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和完善网上备案确认,加快“电子政府”网上政务办公系统的建设以及各级备案机构和国家投资管理部门之间的网上传输系统建设,提高项目备案的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4.项目备案机构应充分发挥项目备案材料的作用

  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推行备案制的主要理由就是收集项目信息,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如果对项目备案工作中所积累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材料不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及时反馈到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实行备案制的必要性就会大打折扣,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推行备案制的基础就会动摇。

  5.改善对备案制项目的监管手段

  根据目前的投资体制,国家及地方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仍然履行对企业投资活动实行全范围监管的职责。同时应该认识到,备案制是对审批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仅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间接管理的改革方向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政府部门应总结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的过程中,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管理企业的投资行为,为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积累经验。

  城市扩容应当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

  文/王元京

  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城市容量的扩张需求与土地等稀缺资源的供给不足。解决这个矛盾除了适当提高建筑密度,提高建筑容量,集约使用土地资源以外,还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化开发,扩大城市容量,有效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城市扩容模式必须根据国情来决定。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一国城市化扩张受到各国资源、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由于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城市规划具有“广种薄收”的特点,不仅建筑密度比较低,而且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形成外延式的扩张模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二类是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内含式”的城市扩容模式。由于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比较少,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城市规划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三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鉴于我国战略性资源相对稀缺,人地矛盾较为尖锐,决定了我国应当按照高密度、立体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城市扩容,不可盲目照搬别国模式,东施效颦。

  我国城市扩容不应当采取“外延化”的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都市的建成区或市辖区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功能紊乱等“城市病”严重,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扩张。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仿效美、加、澳“花园城市”的规划模式,在盲目追求宽马路、大广场、中心商务区、会展中心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布局的同时,严重忽视地下空间的开发,热衷于通过外延式的方式即大量占有农田,疯狂圈地,满足扩张城市空间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城市化建设的成本,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严重违背了节约型社会的原则,难以推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国情出发,建设节约型城市就要从空间节约入手,遏制土地资源的粗放式使用,不能依靠无限制的外延化扩大城市容量。

  城市扩容应当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利用。从现实来看,如何解决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必须更新传统的观念,从两维式平面开发的模式,转向三维式立体化的城市开发模式,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利用。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通过城市空间的三维式拓展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地上过于拥挤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有效分流,有效的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避免或减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影响,更有利于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集约化的利用,发挥其共享的优势,节约城市运转的综合成本,优化与提高城市功能。正因为如此,从国际上来看,衡量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立体化的程度。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立体化程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往往采取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与世界上城市立体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大城市或超大型城市的立体化布局程度很低,地下空间有着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城建专家就提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50??100米的深层地下空间中,大规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地下客运交通、轨道交通、城市居民的地下防灾空间、变配电站、输电线、热交换站、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实现地下化。但是相对地上开发而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毕竟是投资成本高得多的开发模式,需要具有资金、技术等一系列的开发“门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已经具备了立体化开发的条件。“十一五”时期,全国有几十个大城市将进行地铁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总体规划下,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一定会步入快车道,城市空间在立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得到健康的扩张。  

  (作者: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发展战略室副主任)

  本文通过美国60年季度经济收缩期固定投资需求的实证,分析了投资因素特别是住宅投资对季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在住宅投资及与其他固定投资间迟滞关系的实证基础上,推断了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结论是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基本呈走弱趋势,如无有力的宏观政策刺激,有可能出现季度性经济收缩

  从固定投资需求实证

  预测美国未来经济走势

  文/李云林

  美国经济的变动对我国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对美出口已超过我国出口总额的1/5。截至2005年,出口占GDP的比重已从1998年的18%升至34%,近乎翻了一番。也就是说,我国GDP的7%左右是通过对美出口实现的。

  与美国经济紧密相关的美元利率和汇率变动,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稳定。因此,我国宏观调控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也需关注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本文在60年来美国季度固定投资需求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美国经济走势做出初步推断,供我国投资研究参考。

  美国季度GDP的需求结构

  及收缩期划分

  从最终需求统计角度,美国季度GDP划分为个人消费支出(以下简称消费)、私人国内总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支出等四个部分。消费项下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三个部分。投资项下分为固定投资和私人库存变动两大部分;其中固定投资包括住宅投资和非住宅投资;而非住宅投资包括结构投资(也称建筑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

  美国经济的周期性特点远比我国明显,其经济周期的权威认定并非来自政府部门,而是来自民间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NBER对美国经济衰退的认定依据共包括5个方面的月度指标,即实际GDP、实际收入、就业、工业生产和批发零售额,其中GDP是最重要的月度指标。按照NBER的认定,60年来美国共出现过10次经济衰退,即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1957年8月至1958年4月,1960年4月至1961年2月,1969年12月至1970年11月,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1980年1月至7月,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1990年7月至1991年3月和2001年3月至11月。

  由于本文研究仅涉及美国季度GDP以及季度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并不涉及其他4个指标,所以,为避开经济衰退与否的争议,将60年来美国季度经济增长连续两季为负或隔季为负的区段抽取出来,称之为季度经济收缩期(简称收缩期)。通过收缩期的实证,研究固定投资需求结构变动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抽取后的收缩期与NBER所认定衰退期的个数及年代分布基本一致,具体为:1949??1949(1949年1~2季度),1953~1954(1953年3季度??1954年1季度),1957~1958(1957年4季度??1958年1季度),1960-1960(1960年2~4季度),1969~1970(1969年4季度??1970年1季度),1974~1975(1974年1季度??1975年1季度),1980~1980(1980年2~3季度),1981~1982(1981年4季度??1982年3季度),1990~1991(1990年4季度??1991年1季度)和2001~2001(2001年1~3季度)。

  经计算,1947年以来,美国经济平均每5年半出现一次季度性收缩。尽管如此,不同收缩期的间隔长短相差相当之大。相邻两个收缩期相隔最短的约1年半,而最长的约为10年。由于收缩期间隔的变动范围大,所以很难通过收缩期本身的分布来推断未来发生经济收缩的可能性,需要借助对季度GDP影响较大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进一步探讨。

  美国季度经济收缩期消费

  和投资需求的变动特点分析

  美国收缩期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具有不同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收缩期推断的准确度。

  收缩期消费需求的变动特点分析

  在10个收缩期中,期内消费需求为两季负增长只有1990~1991;消费需求增长两季为负、一季为正的只有1953~1954;两季消费需求增长为一正一负的有2个收缩期;消费需求正增长季度多于负增长季度的有3个收缩期;季度消费需求增长全部为正的有3个收缩期。按照以上分类结果,消费需求负增长季度多于正增长季度的收缩期占全部收缩期的20%,而消费需求正增长季度多于负增长季度数的收缩期占60%。也就是说,多数收缩期的季度消费需求是正增长。所以,不能认为消费需求负增长才会导致收缩期的出现。在消费需求弱势增长甚至有时强势增长的条件下,收缩期也可能出现。

  在10个收缩期中,期内第一个季度消费需求增长为负的有5个收缩期,第一个季度消费需求增长小于2%的有3个收缩期,大于2%的有2个收缩期。按照上述分类,收缩期内第一个季度消费需求负增长或弱势正增长(<2%)的收缩期占80%。所以,单就消费需求增长势头看,当消费需求增长处于弱势,出现收缩期的可能性较大。

  收缩期投资需求的变动特点分析

  在10个收缩期中,除1974~1975出现一个季度的投资需求正增长外,其他9个收缩期内的投资需求均为负增长。部分收缩期的投资需求在收缩期前几个季度从正增长先期转为负增长。从以上实证看,可以说美国经济出现收缩期的必要条件是期内投资需求的负增长。相对于消费需求来说,季度投资的负增长是形成美国经济收缩期的主要需求因素。在投资需求负增长的前提下,消费需求一旦呈弱势增长,则很可能导致收缩期的出现。

  收缩期内投资需求受固定投资和私人库存变动的共同影响。10个收缩期中,除1953~1954和1980~1980的固定投资各出现一季正增长外,其他收缩期的固定投资全部为负增长;而各收缩期私人库存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正向的季度共有7个,大大高于固定投资需求正增长的季度数。由此看来,虽然收缩期投资需求由固定投资和私人库存变动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但固定投资对收缩期投资需求的影响相对大于私人库存变动。

  美国季度经济收缩期

  固定投资需求结构变动分析

  收缩期固定投资需求由其项下住宅投资和非住宅投资两因素决定。其中住宅投资对收缩期投资和固定投资需求具有突出影响。  

  收缩期非住宅投资及项下需求因素的特点

  在10个收缩期中,非住宅投资需求与固定投资相同,除1953~1954和1980~1980各出现一季正增长外,其他8个收缩期内的非住宅投资均为负增长。设备及软件投资在1953~1954、1960~1960和1980~1980各出现一季正增长,在1974~1975出现2个季度的正增长,其他季度的设备及软件投资均为负增长。结构投资在1953~1954和1960~1960这两个收缩期中为正增长,在1980~1980、1981~1982和2001~2001各出现一季正增长,其他各季度均为负增长。因此,所有收缩期内非住宅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的增长基本上是负向,而收缩期结构投资的表现与消费需求有相近之处。

  收缩期住宅投资的变动特点

  在特点分析前需要指出,有些收缩期前的连续几季需求负增长中有时出现一季正增长。本文视该季正增长为扰动因素,假定两个两季(以上)连续负增长间如出现一季正增长,则视同5个季度(以上)的连续负增长。比如,1990~1991收缩期前,住宅投资增长从1989年1季度转负后,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但1990年1季度出现了4.1%,而后又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这种情况视为住宅投资连续9个季度的负增长。

  世纪之交前和以后的收缩期住宅投资特点不尽相同。上世纪各收缩期内,住宅投资增长基本为负向,且在多数收缩期前若干个季度就开始出现由正转负(以下简称转负)。9个收缩期从期前到期内,住宅投资连续负增长的季度数为4、2、11、6、3、8、7、7、9,平均为6.3个季度。其中1960~1960和1990~1991各包括1个季度的正增长。

  本世纪收缩期的住宅投资变动与前9个收缩期的表现有所不同,出现了正增长状态。经初步分析,该收缩期住宅投资的正增长很可能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2001年大幅度超常下跌有关。当年初美联储开始连续加力降息11次,利率水平以475个基点的高降幅从6.5%迅速落至1.75%。利率的急剧下降,引起购房需求的扩大,进而带动了住宅投资增长,导致收缩期内住宅投资的正向增长。

  住宅投资增长转负不仅先于收缩期,也先于固定投资及其项下其他需求因素增长转负。也就是说,GDP、投资、固定投资、非住宅投资、结构投资、设备及软件投资的增长转负相对于住宅投资增长转负都存在若干季度的迟滞。先期转负的住宅投资增长,是可能出现收缩期的先兆,也是推断收缩期出现可能性的依据之一。

  住宅投资与收缩期迟滞关系的实证

  所谓迟滞,是指一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时间滞后于与之有关的另一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时间。从住宅投资与收缩期的迟滞关系看,1949~1949,住宅投资增长提前于收缩期2个季度转负;1953~1954,住宅投资的增长转负与收缩期同步;1957~1958,住宅投资增长提前于收缩期9个季度转负;1960~1960,提前于收缩期3个季度转负;1969~1970,提前2个季度转负;1974~1975,提前3个季度;1980~1980,提前6个季度;1981~1982,提前3个季度;1990~1991,提前7个季度。2001~2001收缩期内3个季度的住宅投资分别增长了2.2%、5.6%、1.8%,住宅投资提前于收缩期3个季度转负。

  综上所述,住宅投资增长转负与收缩期同步的有1个收缩期,提前2个季度的有2个收缩期,提前3个季度的有4个收缩期,提前6个、7个、9个季度的各有1个收缩期。经计算,住宅投资增长转负平均提前于收缩期3.8个季度。如将最大和最小迟滞期抹去,那么收缩期大约滞后于住宅投资增长转负2~7个季度。

  住宅投资与其他投资需求因素迟滞关系的实证

  从收缩期前固定投资需求因素间的迟滞关系看,住宅投资增长转负一般提前于其他固定投资需求因素若干个季度。

  1949~1949,住宅投资增长转负提前于投资1个季度,提前于非住宅投资和结构投资各2个季度,滞后于固定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各1个季度。1953~1954,住宅投资增长转负与投资同步,提前于固定投资、非住宅投资、设备及软件投资各1个季度,提前于结构投资3个季度。1957~1958,提前于投资2个季度,提前于固定投资4个季度,提前于结构投资5个季度,提前于非住宅投资、设备及软件投资各9个季度。1960~1960,提前于设备及软件投资1个季度,提前于投资和固定投资各3个季度,提前于非住宅投资4个季度,提前于结构投资6个季度。1969~1970,提前于其他固定投资需求因素各2个季度。1974~1975,提前于投资、固定投资和非住宅投资各1个季度,提前于结构投资2个季度,提前于设备及软件投资4个季度。1980~1980,提前于投资2个季度,固定投资4个季度,非住宅投资、结构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各6个季度。1981~1982,提前于投资、固定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各3个季度,提前于非住宅投资和结构投资4个季度。1990~1991,提前于投资1个季度,提前于固定投资和结构投资各5个季度,提前于非住宅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7个季度。2001~2001,提前于投资1个季度,提前于其他固定投资因素各3个季度。

  平均来看,住宅投资增长转负相对于其他投资需求因素的提前量大致为:提前于投资1.6个季度、固定投资2.5个季度、非住宅投资和结构投资各3.9个季度、设备及软件投资3.5个季度。

  固定投资需求迟滞分析的基本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固定投资项下各需求因素间及与收缩期的平均迟滞关系为:收缩期出现前3~4个季度,住宅投资增长开始转负;住宅投资增长转负后2~3个季度,固定投资增长转负;住宅投资增长转负后3~4个季度,设备及软件投资、结构投资和非住宅投资的增长开始转负。其中结构投资和非住宅投资的增长转负滞后于住宅投资近4个季度,基本与收缩期的出现同步。

  在住宅投资转负后,收缩期是提前还是滞后于3~4个季度的平均迟滞期,要看非住宅投资增长势头的强弱。如果收缩期前设备及软件投资、结构投资或非住宅投资的增长强劲,则可能加长这三个需求因素及固定投资相对于住宅投资的平均迟滞期,从而推迟收缩期的出现。反之,如果收缩期前设备及软件投资、结构投资或非住宅投资的增长乏力,则可能缩短三因素及固定投资相对于住宅投资的平均迟滞期,使收缩期提前出现。

  投资增长转负平均滞后于住宅投资增长转负1~2个季度。投资升降不仅取决于受住宅投资影响的固定投资,还取决于私人库存变动方向和幅度。而私人库存变动是固定投资以外的投资因素,基本与住宅投资无关。

  关于2007年美国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由于上述迟滞期范围较宽,对平均迟滞期的代表程度有一定影响。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以下四个定性结论对判断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仍有意义:一是住宅投资增长在收缩期一般为负向,且在收缩期前先期转负;二是多数收缩期与非住宅投资转负大致同步,且滞后于住宅投资转负若干个季度;三是投资和固定投资的增长在收缩期基本为负,且二者的转负大多处于住宅投资转负与收缩期之间;四是大多数收缩期内的季度消费需求为弱势增长或负增长。

  关于住宅投资走势的判断

  2005年4季度,支持本轮经济复苏的重要需求因素——住宅投资增长开始转负,不再是支持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到2006年3季度,住宅投资已持续下降了4个季度。目前对2006年4季度住宅投资走向的判断不一、信息混杂,甚至有专家认为住宅投资的下降势头已探底。笔者认为,本轮经济周期中,住宅投资除2001年和2002年的两个季度下降外,从2000年4季度至2005年3季度持续增长了5年之久,且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势增长基本上是在政策强刺激下形成的。所以,住宅投资其下降势头不大可能持续4季就逆转,预计至少要延至2007年上半年,或更长时间。

  关于固定投资走势的判断

  受住宅投资持续下降的影响,固定投资增长从2006年2季度开始转负,与平均滞后住宅投资转负2??3季的结论基本吻合。估计2006年4季度投资和固定投资不太可能出现强势增长,是弱势还是继续下降,主要看非住宅投资。受股市走强的影响,4季度企业设备及软件投资有可能继续其增长态势。但美国季度设备及软件投资的强势增长一般只在经济景气时可保持,在其他时期增长的强弱并不稳定。由于2007年并不是美国经济的景气年,所以投资和固定投资的降势或弱势也可能至少要延续到上半年,且固定投资项下的需求因素有可能出现季度性的全面告负。

  从投资和消费看美国经济走势

  2003年以来,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经历了一个从投资、消费双推动为主到投资推动为主,再到消费推动为主的转换过程。

  投资的持续下降,造成2007年美国经济在总体上呈弱势增长状态。在投资下降情况下,经济增长有无弱势滑向降势的可能,要看消费需求走势。如果消费增长乏力,就可能导致收缩期的出现。

  从宏观政策看美国经济走势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美国宏观当局有通过刺激股市支撑企业设备及软件投资的意图;2007年也有可能通过薪金调整以刺激消费。若企业投资和消费的刺激措施有力,有可能保持经济的弱势增长;若刺激不力或四方面需求增长的动态搭配不当,则可能致使经济出现季度性收缩。

  美国的经济走势反过来也会影响其政府的宏观经济和对外事务决策。美元利率、汇率和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向以及美政府因伊朗核问题动武的决策,都与美国经济未来走势紧密相关。因此,2007年的美国经济走势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影响非常特殊,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对其进行跟踪和滚动预测。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经济体制处)

  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理论探讨

  文/程翼

  现代金融理论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解释

  1.有效市场假定支持股价的随机游走

  有效市场假说被看作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如果金融市场是处于有效状态的化,那么在资本资产定价过程中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并在现有资源约束下进行资产配置。也就是说,资本资产价格将处于无套利状态,或者资本资产价格的变动表现为一种随机行走。因此,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努力寻找股价变动趋势的企图注定是失败的,股价应遵循随机游走。

  从股价的过去走势来看,股价变动不仅在短期上呈现一定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股价在中期特别是在长期内所表现的趋势性更加强烈,这一趋势在形态上表现为股价呈波浪式变动。因此,这种从视觉直观上可以看出的客观趋势性说明有效市场假定支持的随机游走理论已无法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金融理论需要引入新的变量,也就是说,现代金融理论需要创新。

  2.股票定价理论隐含股价变动有趋势

  股票的内在价值3可以由以下公式确定:

  红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

  其中k为应得收益率,Dn为上市公司第n年的红利。

  如果假设股价等于其内在价值,则股价可进一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无增长的每股股价(即g=0、 D1= E1 即盈利全都分红),另一部分为增长机会的贴现值,则有以下公式:

  因此,根据这一公式,从理论上可以得出股价变动趋势的一些结论:

  ⑴当公司有好的投资项目时(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如果公司实行再投资政策(可以内部融资,也可以外部融资),公司将得到更高的股价。

  ⑵当公司仅有净现值为零的项目时,公司仅提供了具有平均收益率的“盈亏平衡”的投资项目,即使进行再投资政策,股价仍不变。

  ⑶如果公司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维持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时,股价会随着再投资率的上升而下跌。

  3. 结论

  有效市场假定所支持的股价随机游走理论,本质上是指由过去的信息(或已知的信息)无法去预测股价的未来走势;而股票定价模型却认为股价是由未来的信息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这二者对股价未来变动的解释本身就是矛盾的。股价是随着新的信息而定的,当新信息无法预测时,股价的变动同样也无法预测。但当新信息呈现一定的趋势性或路径依赖性时,则股价的变动自然是有趋势的。事实上这种趋势性也得到现实的支撑,因为,股价常常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并不结束某种错误估价的现象,有时股价即便估价错误,可是市场上股价变动的趋势性却仍然存在,而且,这一趋势性何时结束也无法确定。

  混沌理论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解释

  1.混沌理论为研究股价变动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不管人类怎样力图使世界变得秩序井然,世界却仍然保持了其混乱的特点,其中,人类所创造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就显得特别缺乏秩序。经济学家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均衡的,供给等于需求。当系统受到扰动时,外生因素使其偏离均衡,系统对于扰动的反应是以线性方式回归均衡,系统将立即做出反应。因为系统希望处于均衡状态而痛恨失去平衡。

  均衡就意味着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存在,如贪婪和恐惧,但是这些因素往往却是促使经济进化的必要条件。管制这些因素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其影响是可取的,但将其完全去除则意味着一个系统的死亡。

  计量经济学认为市场和经济对于过去的记忆是空白的,或者是有限的。但现实是,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现在进行时的事件也会改变一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在资本市场理论中,这种反馈,过去影响现在,而现在影响未来,而所有这些却在理想化的模型中大部分被忽略了。因此干净利索的、最优化的解是不适用的,现实中有的却是多个可能的解,而这些性质(如远离均衡状态条件和时间依赖反馈机制)却是属于非线性范围。

  2.混沌支配着股价变动

  传统的经济模型依旧建立在基于均衡函数的线性模型基础上。这些模型表明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是如何连续适应其他因素的变化的,但是没有正确考虑许多正反馈。即使考虑了反馈因素,这些反馈一般都是负反馈,也就是导致稳定的反馈,而不是导致不稳定的正反馈。因此,线性模型不是不够完善,而是可能从本质上就搞错了。许多经济和金融系统都存在固有的长期不可预测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确定性混沌是长期经济预测深不可测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线性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种复杂系统的最终结果与初始值有很大关系,也被称为“确定性混沌”。

  3.赫斯特指数证明股价变动是具有趋势的

  一般地说,有些市场参与者确实一接受到信息就马上做出反应。然而,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却会等着确认信息,并且不等到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就不做出反应。证实一个趋势所需的确认信息的时间是不同的,但对于信息的不均等的消化可能会导致一个有偏的随机游走。赫斯特在20世纪40年代全面地研究了有偏随机游走,芒德勃罗在60年代和70年代再次作了全面研究。芒德勃罗把它们称为分数布朗运动。我们现在叫它们分形时间序列。

  赫斯特通过用观测值的标准差去除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来建立一个无量纲的比率。由此,这种分析方法被叫做重标极差分析法7(R/S分析法)。赫斯特发现,大多数自然现象,包括河水外流、温度、降雨、太阳黑子等,都遵循一种有偏随机游走(一个趋势加上噪音)。

  由于我国的股价数据较短,因此影响对赫斯特指数的测算。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的赫斯特指数是大于0.5的,比较接近于0.6 ,也就是说我国的股价变动是具有趋势性的。

  4.分形理论指出股价变动趋势是自相似的

  分形形状在空间方面显示出了自相似性,这就是说,历史的股价走势形态会在未来重现;而分形时间序列也在时间方面显示出了自相似性,这无疑肯定了股价变动的时间周期理论。最容易觉察到的自然分形中的一个例子就是树。树是按分形标度伸出枝杈的,每一个枝杈上面伸出更小的枝杈,在质的意义上与整个树相类似。

  分形分析使得数学对模型制作者更复杂了,但它得出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从业者的经验。资本市场的分形结构给了我们循环、趋势和许多可能的“公平价值”。分形统计学承认生活是混乱和复杂的,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5.结论

  由混沌理论可以看出,现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混乱的、交互的和适应的系统,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股票市场。虽然可以通过非线性数学论证股价变动的趋势性和自相似性,也可以大致判断出股价变动呈现出的没有特征长度或时间标度的循环(也称非周期性循环)。但是,如何判断股价变动的趋势仍需要其它理论的支持。

  行为金融理论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解释

  1.行为金融理论的观点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仅仅受证券自身包含的一些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各参与主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非理性预期可以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

  2.噪声交易可以领导股价变动趋势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尽管市场中有很多的噪音交易者,但由于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会遭遇到来自理性套利者的对抗,结果往往是噪声交易者遭受损失,理性套利者获利,最终这些非理性投资者会逐渐从市场中消失,资产价格也会逐渐趋近于其内在价值。由于噪声交易者无法对资产价格施加过多影响,因此可以将他们忽略不计。

  但是,金融噪声交易学者却认为,由于短期理性套利者进行套利时,不仅要面对基础性因素变动的风险,还要面对噪声交易者非理性预期变动的风险。因此双方博弈的结果是,作为风险厌恶型的理性套利者可能会放弃套利机会,而选择不与噪声交易者相对抗,从而使噪声交易者对股价的错误判断能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延续,并使股价进一步扭曲,这样做会使噪声交易者获得高于理性套利者的收益。

  3.期望理论论证了股价变动的非理性根源

  现实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常使其实际决策偏离现代金融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而且这一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统计平均而消除。因此,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因此,行为金融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理性人”假说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亏损时更加追求风险,而在投资盈利时,其满足程度会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呈边际效应递减。

  4.过度反应和不足反应理论探索股价变动的过激和时滞效应

  过度反应是指当市场上有重大消息时会引起股票价格产生剧烈波动,大大超过预期水平,到达极点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复到其应有的价位上的现象;不足反应是指当市场上有重大消息时,股价反应平平,而在没有什么消息的日子里股价却会产生一些较大波动的现象。在现实中,过度反应和不足反应这两种现象经常混杂在一起。

  5.结论

  行为金融理论仅把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即行为主义引入到对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的解释上,但在现实中,这显然远远不能解释股价变动的全部信息。因为股价除了反映在市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外,还受其它的甚至隐藏更深的如人的内部心理因素所影响,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心理学分支来解释股价的变动和变动趋势。

  金融心理学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解释

  1.市场是非理性的

  在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中,的确有一部分行为机理体现的是理性和明智,而其余的却往往是愚蠢的和荒谬的。有效市场假设下的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这些模型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对基本经济条件做了详细研究,尽可能地收集最多的信息以确定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来理性地确定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样做的结果的确在数学上很完美,但不实用。

  现实中,金融市场定价常常千奇百怪,极不理性。因为当一个投资者的头寸过于巨大并且已经开始考验其心理极限时,那么任何反方向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此时该投资者开始陷入非理性感觉。也就是说,该投资者的情绪跟着价格走。如果价格上升,感觉是它应该继续上升;如果价格下跌,则感觉它也应该继续下跌。这无论对职业人士还是新手都适用,唯一的差异是职业人士能够保持一定的冷静。但是,有时候一种特殊的情绪会从少数几个人逐步蔓延到更多的人,演变成群体运动,最终导致集体歇斯底里。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1557年法国国债崩盘,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均能阐明在特殊时期和特殊事件中的这种人性弱点。

  2.人类的动物本性是股价变动呈现趋势性的内在根源

  人性的弱点起源于所具有的动物本性。假设某投资者的仓位对于其财务状况来说已经显得足够大时,他会全神贯注于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如果股价的变动方向与其预测相反,他的感觉就开始由好变坏,因为任何相反的股价变动都会开始分解和改变他的态度。由于他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周围人注意力的影响,因此,随着股价相反变动偏离的逐渐加大,他的这种不安会逐渐加强,也会产生认知失调,并开始产生焦虑。

  由于大多数动物都有焦虑的感觉,因此人类也时常受到焦虑的困扰,尤其是人类在面临危险时会很自然地产生焦虑,这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和必然的反应。总的来说,焦虑是人类的动物本性。

  焦虑使投资者时刻处于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紧张状态之中。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局面会逐渐处于失控状态,投资者随时变得恐慌和处在被吓倒的崩溃边缘。

  因此,当投资者处于很大压力之下时,投资者改变他们自己态度的倾向性会大大增强,也就是说,肾上腺素可以分解和改变态度。换句话说,当股价下跌时会使投资者产生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会引起投资者的态度改变,态度的改变会导致新的卖压,卖压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股价的下跌会使投资者的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瞳孔放大,而这些症状又会加快投资者的态度改变,并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最终的结果是股价会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单边大幅下跌。当然相反的情况会促使股价大幅上涨。

  3.心理现象和人格异常构成股价变动趋势的内在基础

  现实中,股票市场上的大多参与者不仅表现出诸多的心理学现象,而且许多参与者自身往往还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个或多个人格障碍,如行为主义的奇幻思维、确定性效应和期望理论等;格式塔理论的说服效应、自我说服、代表性效应、自我实现态度、知识态度、错误的舆论效应、自我防御态度和身体标志理论等;认知心理学的感觉综合症、后悔理论、认知失调、参照效应、精神隔离、成本沉淀谬误、析取、选择性暴露、选择性理解、自负、事后聪明偏见和验证性偏见等;心理分析的妄想狂人格障碍、虚伪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绝望型人格障碍(或抑郁型人格障碍);社会心理学的自适应态度和社会攀比。

  这些心理学现象和人格障碍是形成股价变动趋势甚至是产生羊群效应的内在基础,这是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的一条看不到的主线。

  4.结语

  常态均衡下,市场参与者是以理性人为主,在理性的主导下,非理性行为很难有所作为,因此股价变动大都会呈现为随机游走。但是当市场中的非理性比重逐渐超过理性并占居主导地位时,随着非理性市场参与者比重的增加,股价变动所呈现的趋势性会明显增强,如果市场中的理性成份极小(非理性成份极大),那么股价变动将会呈现出极强的趋势性和远离均衡的非常态。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的强弱决定了股价变动的趋势性的强弱,作用机理是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经过交叉影响放大后以正反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作者: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

  良好的外部资源是招商成功的关键

  文/高凤池

  自2004年5月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各地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驶入快车道。各地政府陆续推出的大量水务招商项目更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使得水务投资领域一时间风起云涌、热闹非凡。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商运动过后,招商项目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有少数项目运作得很顺利,政府与投资人合作得红红火火;不少项目却进展缓慢,投资人和政府之间顾虑重重、合作得也不愉快;有的项目甚至连投资人都找不到。

  失败的项目各有各的原因,但成功的项目却都有相似的特点。政府决策是招商改制成功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大力支持、项目的周密策划和精心组织、项目自身条件对投资人有吸引力以及具体实施部门的努力工作等内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推动招商工作顺利进展的外部条件也是重要因素:一是要与有实力的投资人合作,二是要聘请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为政府招商活动保驾护航。

  多年来济南市一直在推行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改革改制,期间曾和多家投资人进行谈判;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从2005年重新启动污水处理厂招商项目以来,我们决定以新的思路运作招商项目。

  首先我们经过比选,聘请了在公用事业投融资咨询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北京大岳等两家公司作为招商项目的咨询顾问,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发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规范专业的工作方法,确保政府的利益。其次我们把潜在的合作对象锁定在那些财务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的大企业身上。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经历了前期准备、招商文件编制、谈判、草签项目协议、注册项目公司、性能测试等阶段,济南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和市政公用事业局于2006年10月与光大国际水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项目协议,成功引资4亿元人民币。事实证明我们当初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和实力雄厚的投资人保证了招商工作的成功实施。

  充分借助咨询机构

  市政公用事业招商项目在运作实施中涉及财务、技术、商务、法律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很多支持条件需要政府多个不同部门做出承诺;而且这些因素和条件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成功。政府聘请咨询机构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分利用咨询机构运作项目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推动项目实施。

  在项目前期,咨询机构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政府做好招商准备。首先咨询机构可以帮助政府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构建项目运作流程;使政府对项目整体框架有充分认识,对控制项目进度心中有数。其次,咨询机构可以分析招商条件,为条件落实出谋划策。我们与咨询公司共同研商,向市政府建议,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首的招商班子,包括国资委、市政公用、国土、规划、环保、环卫、税务等相关部门。从最终实践效果看,招商条件分析是全面的,需要各行政部门落实的问题安排得也合理;在整个班子的努力下,确实解决了所有仅靠公用局不能解决的关键问题,达到了整合资源的效果,为招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由于咨询公司对投资人和水务市场的动态有把握,了解投资人的意图和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他们还可以帮助政府分析谈判对手,制定谈判策略,使政府在谈判时做到“知己知彼”。在本项目谈判过程中,我们和咨询公司一起对终止补偿、性能测试、资产价格等问题都作了细致研究,精心准备了2??3套应对方案,所以在谈判中我们保持了积极主动姿态、始终控制谈判节奏和进程。

  在与投资人谈判的阶段,咨询机构主要作用是发挥其实战经验,协助政府和投资人就合同条款进行谈判,以最大限度保护政府利益。实战性主要表现在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我们对此深有体会。谈判和招标不同,项目协议是开放的,任何一个条款都可以拿出来谈。我们政府谈判人员和咨询机构不仅要熟悉条款本身,还要对条款的来历、制定条款的目的以及条款背后包含的商业、技术、财务背景等有深入了解。这样谈判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说服对手,最大限度地保护政府的合理利益。作为实战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和熟悉业务的政府工作人员一起认真研究,密切配合,能够在短时间拿出解决方案,在谈判桌上就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聘请的咨询机构对项目顺利推进起到了好的作用。我们的体会是:有经验的咨询机构在政府招商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选择实力雄厚的投资人

  公用事业市场化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投资人和政府之间需要合作几十年。投资人的实力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非常关键作用。投资人的实力不仅表现在要拥有雄厚资金,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具有战略性的发展眼光。济南项目的投资人是光大水务投资公司,不管是在谈判阶段还是随后的合作中,我们都能体会到和光大水务合作对于招商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选择光大不仅考虑到它财力雄厚,而且光大具有长期战略眼光,愿意替政府分担困难。济南污水处理厂人员较多,人员安置是一个棘手问题,谈判前我们估计这是投资人最敏感的问题,如果不能和投资人达成一致,招商项目甚至有夭折的可能。在第一次谈判时,光大就表示愿意全员接收现有员工,并承诺一定期限内不裁员。这个承诺给政府很强的信心:把招商项目推进到底,为项目顺利推进营造了和谐的气氛,也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其次,以丰富运营经验作保证,光大对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和责任愿意分担。一般的资产转让项目,都要对现状资产进行性能测试,合格后才转让给投资人。这意味着资产性能不合格的风险由转让方承担。但是济南项目比较特殊,政府对项目进度要求很紧,另外财政更希望对资产现状进行转让。经过和光大协商谈判,光大同意现状接收资产,由他们自己负责资产改造和更新,这又为项目进展扫除了一个大障碍。对于项目协议中很多政府监管的条款,光大也都表示积极配合,接受政府监管;还主动提出愿意免费提供场地用作环保宣传和教育。这体现出其社会责任感和大公司的气度。

  最后,雄厚的资金保证了投资人能够按照合同及时履约。2006年10月政府与光大国际水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的当天,首笔资产转让款已到达济南市国资委账户。相比有些项目因项目公司资金匮乏而一再拖延,和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还是让人放心的。

  整合外部资源

  招商项目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来自政府内部,有些来自外部。政府对如何调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是相对熟悉的,但是仅靠内部资源难以保证项目的规范运作,如何使用外部资源是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济南污水处理厂招商项目的运作,我们体会到良好的外部资源是招商成功的关键。政府在大型基础设施招商项目中应该利用好两方面的外部资源:一是要聘请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咨询机构为政府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政府所支付的咨询费。二是与真正具有财务实力的投资人合作,有实力的投资人才能兑现承诺,承担责任,与政府一起推动公用事业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

  投资者的未来

  文/张楠

  当今还有什么人的著作能引起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注意?答案可能没有几个。而《投资者的未来》一书的作者杰里米·西格尔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不仅是美国证券投资的权威,更是美联储和华尔街优秀投资机构的顾问,其不仅在投资理论上颇有建树,更由于师从保罗·萨缪尔森,对宏观经济及其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

  正是1999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警示网络股票繁荣假象的文章,引发了网络类股票的大幅下挫。这引起了巴菲特的关注。

  数年后,杰里米·西格尔卷土重来,出版了《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教投资者如何进行股票投资、选择绩优股,还不如说是作者对当今世界盲目追求高增长率的质疑。

  当沃伦·巴菲特把投资理论发扬光大并取得了骄人业绩后,基本分析似乎成为目前证券市场投资分析的主流思想。但“购买有成长性的股票”、“选择朝阳行业”、“投资于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否就能成为投资者秉承的圣经呢?答案并非如此。

  没有人能否认科技的重要性。从托马斯·爱迪生到比尔·盖茨,新技术的发明使得数以千计的发明家和企业家通过并购重组公司,变得十分富有。他们所组建的通用电气和微软,当今资本总和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而当大多数投资者将资金聚集到这些新企业时,新兴的产业和公司不仅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回报,而且其投资收益往往还不如那些几十年前就已经建立的老企业。

  增长此时似乎成为一个陷阱,它诱使投资者为那些促进创新并带动经济扩张的产业和公司付出过多的资金。人们对增长不懈的追求——购买热门股票,寻找新技术,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注定了他们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为什么合理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会导致巨额投资损失?杰里米·西格尔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出于对创新的热情,投资者为参与其中支付了过高的价格。而这些产业背后的瞬息万变和面临的过度竞争,却使少数大赢家无法补偿众多失败者的损失。

  在对于全球化这样一个不可逆转趋势下出现的新经济特征进行比较和研究之后,杰里米·西格尔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者需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理解增长的新含义。

  增长速度最快的金融产业,收益率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总体水平,而自1957年以来萎缩了将近80%的能源产业的投资收益却超过了这一指数,占工业比重从21%下降到5%的铁路产业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击败了标准普尔指数的收益率。

  投资者在对增长率陷阱保持警惕的同时,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进行全球性的投资组合。

  杰里米·西格尔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将取代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投资者将会为发达国家生产商品并购买其资产,这也是杰里米·西格尔试图提出的一个“全球解决方案”。

  随着世界经济的重心向东方转移,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投资者,将会最终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本。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将会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退休者手中转移到新兴国家的生产者和储蓄者那里。而“全球解决方案”也意味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将会出现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贸易赤字。人口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驱使发达国家用资产去换取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商品。

  那些能够理解并利用全球市场拓展机遇的公司将会大获成功。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性公司将在人们的投资组合中变得越发重要。

  正如本书中文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也许无须刻意研究世界的未来,但是一定会关注未来人口危机和老龄化浪潮冲击下的经济增长趋势;关注未来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变带来的新的投资区域和行业分布的变化;关注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架构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时候,投资者的未来是什么。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美国)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时间里基金收益高达29%年复利。

  作为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不仅在基金投资上颇有投资心得,同时他还是个高产作家,其撰写的2本关于股票投资理念和方法的书都成为长盛不衰的投资类畅销书。尤其是这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几乎囊括了他的全部投资智慧,成为全球业余投资者推崇的投资经典读物。

  专家和大师的区别是大师总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来解释清楚。

  对于找寻值得投资的股票,彼得·林奇往往是从生活中和身边的事情开始,从生活中发现的畅销产品挖掘出能够上涨几倍的潜力股票正是彼得·林奇的强项。

  而该书正试图告诉我们,如何从日常经济生活中发现并找到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如何分析其业务、财务等基本面情况。

  《如何从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

  作者: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

  “在商品期货市场中,交易者应当自助,并遵循各种数学规则,这样做才会产生利润。”江恩说。

  这位被很多人推举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期货交易家认为,商品期货交易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是一种赌博,而是一种在遵循各种规则下的安全行业。

  而本书则是他关于期货交易最有影响的著作,也是所有关于期货交易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江恩奉献出了他40多年交易经验的精髓。

  江恩撰写本书是为了帮助身处交易第一线的人以及那些在商品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还有那些想知道如何正确起步、保护本钱并获取利润的交易新手。

  (2006年12月20日~2007年1月20日)国内大事

  华能与华锐签订50万千瓦风电主机订货合同 华能阜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辽宁阜新项目风力发电机组供货合同。该合同总标的额27.6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一笔风电主机订货合同。

  国电北仑电厂三期(2×1000MW)工程开工 国电北仑电厂三期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实现高标准开工。工程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工程动态总投资为84.2亿元。

  兰州石化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投产 甘肃兰州石化年产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总投资近70亿元。运行正常后,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20亿元。

  甘肃首座现代化选煤厂建成投产 西北最大、甘肃省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选煤厂——华亭煤业集团砚北选煤厂建成投产,其设计生产规模为600万吨,总投资为1.136亿元,由美国赛吉满公司和西安煤矿设计院联合设计。

  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云南楚雄开工。工程线路全长1438公里,动态总投资137亿元。

  庆哈天然气管道首穿松花江成功 庆哈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的启动性工程,是中石油“十一五”管道建设重点工程,线路全长77.72公里,总投资3.9亿元。

  内蒙古建设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与中美合资能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年加工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签约,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施工。

  三板溪水电厂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2006年12月20日,中电投集团三板溪水电厂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三板溪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内,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61.5亿元。

  首个国产化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投产发电 12月20日,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在江苏省宿迁市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并网 12月20日,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水电四局承建的泰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顺利并网。项目总投资43.26亿元,装机总容量100万千瓦,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

  太原二热30万千瓦直接空冷供热机组投产 12月22日,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六期扩建工程10号30万千瓦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台30万千瓦直接空冷供热机组投产发电。该工程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兴建。

  大唐联合体中标东海大桥风电项目 12月22日,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所属能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工程公司组成的四方投标联合体中标“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

  内蒙白集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2月22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二河国道主干线——内蒙古自治区白(白音察干)集(集宁)丰(丰镇)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该公路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工程,批准投资为34.5亿元,全长136.8公里。

  东北华北联网高岭直流背靠背工程开工 12月23日,东北华北联网高岭直流背靠背工程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开工建设。工程动态总投资22.3亿元,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

  裕中新密电厂一期1#机组投产发电 12月24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旗下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河南裕中新密电厂一期2×300MW工程1#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电厂属于坑口电厂,项目总投资25.6亿元,三吉利公司控股70%。

  福州江阴港集装箱二号泊位竣工 12月25日,由福州港务集团、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太平工业发展公司及福清市港口开发建设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福州江阴港10万吨级国际集装箱泊位正式竣工投产。福州江阴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海峡西岸最中心天然深水集装箱码头,该港集装箱二号泊位总投资8.1亿元。

  迁曹铁路全线通车 12月26日,由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二公司等9家参建单位共同承建的迁曹铁路全线通车。迁(安)曹(妃甸)铁路是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建设煤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32.11公里,总投资约60亿元。

  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主设备招标签约 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主设备合同签约,供货合同和监造合同总价高达12.39亿元,占工程静态投资的22%。

  中电大丰风力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开工 12月28日,中电投集团中电大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大丰举行。该项目为国家第三批风电特许权项目,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独资建设,总投资18.08亿元,将安装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750KW风电机组81台和1200KW风电机组116台,总装机200兆瓦,是目前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风电场之一。

  华能硗碛水电站提前投产 12月29日,华能硗碛水电站1、2号机组正式投产。该电站由华能四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控股,投资20.09亿元。

  投资2.5亿生物药业研发基地项目落户赤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开发区管委会与赤峰汇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建设生物药业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

  九江至瑞昌(赣鄂界)公路项目获核准 国家发改委核准了江西省九江至瑞昌(赣鄂界)公路项目。该公路全长约48公里,项目总投资核定为18.2亿元,由香港诚坤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管理。

  世行贷款陕西公路发展二期项目获批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陕西公路发展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全长约92公里,总投资约70.7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6亿美元用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0.4亿美元用于地方道路建设。

  世行贷款铁路发展三期项目获批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铁路三期项目即增建贵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第二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改建后正线全长约195公里。总投资约85.7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

  世纪双虹投资收购荷兰一公司股权 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获批投资9990万美元收购荷兰Sterope Investments B.V公司7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韩国ORION PDP CO.LTD公司75%的股权。后者主要从事显示器件的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

  首台百万千瓦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 我国首台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投产,电厂位于浙江台州玉环县,一期工程建设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总投资约96亿元。

  亚行贷款南京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申请获批

  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亚行贷款南京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该项目总投资17.81亿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亿美元,包括内秦淮河污水收集系统及引水补水系统工程等5个子项目。

  世行贷款广东省珠江流域综合整治(Ⅱ期)项目资金申请获批 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世行贷款广东省珠江流域(Ⅱ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该项目为世行贷款2007财年项目,总投资14.1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0.96亿美元,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227万美元。

  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武汉至宜昌铁路线路全长291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200亿元。

  千万吨特大煤矿开工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广州控股属下全资子公司广州珠江电力燃料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投资新东周窑煤矿项目。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00万吨现代化大型煤矿一座,预计总投资额(不含购买采矿权的价款)约21亿元。

  赣西肖江堤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 总投资2.2亿元的国家重点水利建设工程——赣西肖江堤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全长43.7公里,属中央国债投资项目,分3~5年实施完成。

  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开工 2007年1月8日,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开工。胶济客运专线东起青岛,至济南,由铁道部、山东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共同筹资建设。

  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首达满功率 1月9日,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功率首次达到100%额定功率,电功率107.2万千瓦。田湾核电站是我国“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控股建设。

  宝钢增资30亿元重组新疆八钢 宝钢集团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在乌鲁木齐签订资产重组协议,宝钢集团注入30亿元资本金对八钢集团进行重组,我国首家年产超过30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就此诞生。

  西南最大公路立交完工 昆明至安宁高速公路高峣立交主体工程完工,高峣立交由草海、王家堆和高峣3个立交组成,投资5.5亿元,主线加匝道共12公里长,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高速公路立交。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 1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该隧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总投资31.93亿元。

  (2006年12月20日~2007年1月20日)国际大事

  越南拟投资80亿美元兴建隆城国际航空港 越南航空管理局与同奈省政府公布越南政府批准兴建隆城(Long Thanh)国际航空港的规划。根据上述计划,隆城国际航空港拟建在同奈省隆城县境内,投资总额为80亿美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22亿美元,2011年投入使用。

  菲律宾最大私人电厂出售 美国Mirant能源公司同意以34.2亿美元出售其在菲律宾的电厂,这是迄今东南亚国家中最大的一笔收购案。收购该电厂的是日本贸易巨头Marubeni公司和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Mirant亚太公司是菲律宾最大的电厂,总发电量为2203MW。

  塞俄签订建设天然气管线工程项目谅解备忘录 塞尔维亚政府代表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签订了通过塞尔维亚境内建设一条长400公里的天然气管线工程的谅解备忘录,该工程价值10亿欧元。

  美国公司承建伊拉克大型炼油厂 伊拉克石油部同美国ABB Loms及其它两家公司就在伊联合承建大型炼油厂正式签订承建合同,承建费用达20亿美元。

  中铁工程中标1.47亿美元摩洛哥高速公路项目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摩洛哥高速公路公司签署马拉喀什至阿加迪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马拉喀什至阿加迪尔高速公路全长约43.5公里,合同总额为1.47亿美元,总工期为32个月,由沙特阿拉伯社会和经济发展基金出资。

  库尔迪公司投资3亿美元建造亚喀巴豪华超市 库尔迪集团公司与约旦亚喀巴特区签订了投资3亿美元建造亚喀巴豪华超市的协议,该超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项目将于2007年中开工。

  马达加斯加艾奥拉港建设工程开工 马国最大的港口建设项目——艾奥拉港(Port d'Ehoala)主要码头长275米,工程合同总额高达1.29亿美元,其中马国政府使用世界银行的资助3500万美元,其余部分全部由艾奥拉港口公司承担。

  缅甸年产10000吨(50%浓度)双氧水厂项目通过验收

  由缅甸第一工业部纸张化学司筹建、中国机械工业成套工程总公司以交钥匙总承包方式承建的年产10000吨(50%浓度)双氧水厂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投资额1200万美元,是缅甸的第一个双氧水生产厂,主要服务于造纸、纺织等行业。

  喀麦隆获IFC贷款用于电力部门发展 国际金融公司(IFC)决定向喀麦隆提供2.6亿欧元,用于AES SONEL(由美国AES公司控股)公司今后15年改造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电网等方面。

  法国公司赢得沙特34亿美元水电一体站合同 2006年12月20日,沙特与法国苏威兹公司联合体签署了在贾比尔工业城建设一座水电一体站合同。合同总金额34亿美元,其中18%来自项目联合体自有资金,82%通过发行债券募集。项目以BOT方式运作,总期限20年。

  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成为“萨哈林2号”项目最大股东

  2006年12月2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萨哈林2号”项目原有的各持股方达成了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将以74.5亿美元购得该项目执行人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50%+1的股份。

  塔、阿拟兴建高压输变电线 亚行与欧佩克基金会、伊斯兰发展银行等亚洲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设塔吉克-阿富汗高压输变电项目,项目总投资1.095亿美元,其中亚行向塔贷款2150万美元,向阿富汗贷款3500万美元。

  东洋工程公司承揽全球最大的DME工程项目 日本东洋工程公司承揽全球最大环保型清洁燃料工程项目——中国泸天化集团二甲醚(DME)工程项目。本次承揽总额为100亿日元左右。

  亚行向斯提供2.1亿美元建设公路和供水项目 斯里兰卡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在科伦坡签署了由亚行向斯提供2.1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其中1.5亿美元用于公路新建和改建项目,6000万美元用于饮用水项目。

  希腊等国共同投资在尼建设水泥厂 来自希腊、西班牙和埃及等国公司将共同投资590亿奈拉(约合4.5亿美元)在尼日利亚十字河州卡拉巴尔建设水泥厂。

  利政府签署10亿美元铁矿协议 利比里亚政府同美国Mittal公司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铁矿开采协议。

  卡迈尔隧道项目获准开工 2006年12月26日,以色列卡迈尔(Carmel)隧道项目获准开工建设。该项目总价达12.5亿谢克尔(约3亿美元)。项目总包商为Carmelton,由以色列房建股份(HUCN)和Ashtrom资本有限公司(ASPR)联合组成。

  吉达港耗资4.43亿美元建设集装箱码头 2006年12月26日,沙特交通部与沙特贸易和出口发展公司签订了在吉达伊斯兰港转口区建设并运营集装箱码头的合同,合同总金额16.62亿里亚尔(约合4.43亿美元)。项目将采用BOT方式运作,建设周期为3年。

  中国铁建承建以色列卡麦尔公路隧道开工 2006年12月26日,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公司与以色列代表签署了卡麦尔公路隧道项目融资合同。该项目合同额8930万美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总工期30个月。该项目以 BOT方式运作实施,总承包为当地两家大型承包公司组成的联营体,中国铁建负责隧道主体结构施工。

  俄罗斯СУАЛ公司拟在哈建电解铝厂 俄罗斯第二大铝业公司СУАЛ宣布投资15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建一座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的电解铝厂。

  冰岛铺设第三条冰欧海底电缆 冰岛拟铺设第三条连接冰岛与欧洲的新海底电缆,新电缆铺设工程基本投资28~39亿克朗(4000~5500万美元),预计2008年底竣工。

  台湾公司收购飞利浦匈牙利公司 台湾光驱厂商Lite-on IT公司收购飞利浦在匈牙利久尔市的汽车CD和DVD工厂,为此将支付5500~5600万美元。

  匈牙利将投资建造中东欧最大的室内浴场 匈牙利不动产发展公司(InterEstate)计划投资170亿福林(约合8500万美元)建造中东欧最大的室内浴场,该浴场将于2008年夏季完工。

  卢克公司将出售所持里海投资公司股份 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已与Mittal Investments公司签署协议,出售其持有的里海投资资源公司50%股份,预计该笔交易金额为9.8亿美元。

  

罗马尼亚启动最大的环境项目 2006年12月27日,罗马尼亚格利纳水处理站改造项目开工。该项目为罗马尼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环境工程,一期投入共1.08亿欧元。

  缅甸Kyeeon Kyeewa水电站项目签约 2006年12月27日,由中国广东省新技术进出口珠海公司承包的缅甸Kyeeon Kyeewa水电站项目正式签约。合同金额1381万欧元,总装机容量75兆瓦。

  伊-巴联合投资公司在巴投资炼油和石化项目 巴基斯坦-伊朗联合投资公司成立,由双方政府出资250亿美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投资巴能源项目。

  印、斯将建电力互送传输工程 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出资2.4亿美元的印度-斯里兰卡电力互送传输工程开工,该工程将由印度国家电力局以BOT方式承建,计划两年内完工。

  中信收购加拿大一石油公司油气资产 2006年12月31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以19.1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内森斯能源有限公司及其在哈萨克斯坦的全部油气资产。根据该协议,中信集团将获得该公司所有的卡拉赞巴斯油气田的控制权和作业权以及有效期至2020年的开采合同。

  Amdocs8500万美元收购SigValue 1月3日,全球领先的计费和客户服务软件公司Amdocs以85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Sigvalue公司,成为以色列2007年首宗收并购案。

  中国建材风力机叶片项目境外收购签约 1月6日,中国建材集团风力机叶片项目境外收购在北京签约,中国建材集团所属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公司与德国NOI公司签订资产收购合同。双方将成立境外公司,从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计划年产100套2~2.5兆瓦风力机叶片。

  中建总公司在越南获得大型路桥承包合同 1月8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河内市与越南交通运输部第18项目管理委员会签订了越南一号国道改造工程第三段2A标段项目承包合同,合同额为3575万美元。

  中建材在埃塞签约水泥厂承包项目 1月9日,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中建材)与埃塞俄比亚得贝米得拉克水泥公司(Derba Midroc Cement PLC)签定埃塞俄比亚水泥厂建设承包合同,该水泥厂由中建材总承包,合同金额为1.9998亿美元,交钥匙工程,预计2009年3月完工。

  挪威两石油公司合并 挪威最大的两家公司——国家石油公司和海德鲁公司的油气部将合并成立一家新的石油公司。在新成立的该公司中,国家石油公司将约占67%的股份,海德鲁占32%,国家将控股62%。

  雀巢进军制药行业 雀巢公司以25亿美元收购了诺华集团的一个分部所拥有的在管喂食方面的独特工艺,这一收购案是雀巢经营战略从传统的食品向利润更丰厚的卫生领域转变的最好例证。

  博塞成功收购圭铝土矿公司 中国重庆博塞(Bosai)矿业集团通过国际投标成功收购由加拿大IAMGOLD集团控股经营的圭亚那奥迈铝土矿公司(OBMI)。该项收购的主要标的是IAMGOLD集团持有的OBMI公司的70%的股份,中标价为4800万美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