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风电设备:技术胜者得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11:19 《中国投资》

  ○ 魏刚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个个巨大的风车迎风转动,但在有“空中三峡”之称的内蒙古草原上的224台大型风电机组却只有3台国产设备,其他机组都是清一色的进口设备——美国、丹麦、西班牙、德国制造。

  尽管近几年我国风电一直保持着5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但无论是装备制造水平还是总装机容量,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截至2005年底,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国内累计装机容量为286840千瓦,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2.7%;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累计装机容量为979070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7.3%,我国风电设备市场3/4的份额被国外设备厂商占据。

  洋设备垄断的技术根源

  目前,全球风电产业从探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风电设备制造商逐步显现出向国际化、大型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全球十大风电设备制造商累计占有全球市场96%的份额,仅前4家最大风电设备制造商就掌控了全球市场75%的份额。

  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是世界风电设备发展的新趋势。现在世界上兆瓦级的风电机组已具备了商业化价值。如美国主流1.5兆瓦,丹麦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是德国Repower公司生产的容量为5兆瓦的机组。而国内目前本土化生产的最大风电机组是750千瓦,1.0兆瓦的风电机组国内才刚刚研制。

  与世界风电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直到1997年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才真正从科研走向了市场。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缺乏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

  而且国产产品都是“定桨定速”技术的,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就是这样的技术我们还没有自主开发的产品。

  我国风电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但这种差距的根源是技术落后、缺乏自主创新。风电设备国产化之所以举步维艰,国家“863”计划项目专家汪至中认为,技术发展是关键。

  风电技术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高新技术,涉及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电力电子、空气动力学等学科。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虽然采取了测绘仿制、合资生产或购买许可证国内组装等技术途径,但未能掌握风电机组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

  同时,开发中的测试、试验标准与规范极不健全。虽然我国对风电机组的测试技术作过一些研究,但不够系统,技术标准、产品认证工作滞后,而且没有风电设备的国家试验风场。风电设备的质量需要国外厂家提供担保或生产许可,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汪至中说:“由于科研工作缺乏原创性,国内基本上是跟着国外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而国外一些公司在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对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部件都申请了专利。我国一旦研制成功,进行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话,就会牵涉知识产权问题,这些都对风电设备产业未来的发展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

  其次是技术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技术还没有达到国外主流机型的技术水平,正在开发的机型已经是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而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更大功率、更先进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部分技术国内刚刚掌握就已经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而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必然要求其通过在自然恶劣条件下长时间的运行来验证,规模化生产是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汪至中表示,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风电设备在研制、试运行期间的成本要高于国外的成熟商业机组,如果没有政策倾斜,市场不会给我国自主开发的风电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提供时间。

  另外,风电产业规模较小,供应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国内目前只有新疆金风公司和浙江运达公司可批量提供600千瓦和750千瓦风电机组,1.2兆瓦和1.5兆瓦机组只是样机试验阶段,还没有正式定型投产,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汪至中还说,风电机组制造和配套产业链也还没有形成。由于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水平低、加工能力弱、配套企业少,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配套网络,不能满足整机设计和装配的需求,因此增加了整机开发的难度,降低了研发产品的市场投入速度。特别是对于变桨变速型风机,国内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电驱动型变桨距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以及兆瓦级叶片等,都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

  新能源战略激发风电设备投资热情

  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将导致全球产业发生本质的变化,关注清洁能源成为市场的共识,各国政府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之前,由于国家在风力发电的电价、并网等诸多问题上的政策不明朗,风电产品较火电、水电等销售价格偏贵,销路狭窄,造成国内电力商在风电开发上行动缓慢,迟迟未能产业化。今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其中的种种优惠政策将意图投资风电领域人们的各种担忧一扫而光。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将建成500万千瓦风电机组,2020年规划目标是3000万千瓦。按照每千瓦设备造价6000~7000元的估计,2006~2010年,平均每年约有50亿元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速超过30%;2010~2020年,平均每年约有150亿元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速超过20%。

  如此大的市场和新能源战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龙源电力集团总经理谢长军向记者指出: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企业共有四大类。分别是外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中小企业和国内大企业。

  为缩减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符合中国政府对风电项目70%国产化率的政策要求,以Vestas、Gamesa、GEWind、Suzlon为代表的国际风电制造巨头目前纷纷在华投资建厂。

  6月28日,作为在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GE能源集团的中国首个风机组装厂于沈阳正式宣布成立。“沈阳风机组装厂是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关于风机本地化要求而产生的。” 负责可再生能源的GE能源集团副总裁维克托·阿巴特说。

  同样是今年6月,成立一年的丹麦Vestas风力发电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在天津的新工厂正式投产, 一期投资额为3000万美元,主要生产风机的核心部件叶片。该厂预计年产600片风机叶片,并将在2007年扩建完工后达到年产1200片风机叶片的生产能力,根据测算届时可形成年产8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能力。

  Vestas的老对手西班牙风力集团Gamesa自然不甘其后。根据其披露的信息,Gamesa的新厂也将于7月在天津投产。该厂将生产风力发电整机,产能规模达到年产7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能力。

  新加入中国市场争夺战的还有印度企业Suzlon。这家世界第六大风机厂商在天津的工厂已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8月投产。据Suzlon公司经理曹华介绍,Suzlon对新厂的总投资额为800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印度企业在华最大的一笔投资,预计年生产容量将达到80万千瓦。

  近几年,随着风电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化,在外资企业的夹缝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也迅速崛起,新疆金风和中航惠腾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在最近的风电场投标项目中频频显示了先发优势。

  新疆金风成立于1998年,并于2001年改制为金风科技股份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600KW国产化风电机组的研制,并已生产、销售600KW风力发电机组184 台,国产化率最高达96%,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5%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金风科技目前承担着国家 “863” 计划,自主开发MW级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600KW风电机组工业生产技术”和 “750KW风电机组研制”课题。

  新疆金风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翻番,2006年初,又连续获得浙江、河北等地风电场整机订单超过100MW。预计新疆金风2006年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10亿元和2亿元。其产品已经领先其他国内企业,实现了系列化,主流机型为600KW和750KW机组,与国外公司联合研发的1200KW风机已经造出样机。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开发生产风力发电叶片的企业,是推动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的核心企业。在中航惠腾风力发电公司诞生以前,国外600KW风力发电叶片售价为130万元/组,而由于中航(保定)惠腾风力发电公司的出现,国外叶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600KW叶片售价降至70万元/组,而惠腾叶片售价仅为50万元/组,同时,该公司生产的叶片品质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最终迫使国外600~700KW叶片退出中国市场。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目前拥有600KW到1.5兆瓦6种规格叶片生产能力。600KW叶片市场占有率达90%,750KW叶片市场占有率为100%,兆瓦级叶片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4年产值6000万元。2005年现有订单已超过2亿元。2006年的订货合同已有3亿元。

  但是,这两家企业远未成为制造业的强者,技术水平、综合实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除了外资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外,随着国家政策对风电的倾斜,更多的中小型公司开始将注意力聚焦风电。据不完全统计,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不下20家设备制造商纷纷抛出进军风力发电设备领域的战略。凭借相近的技术力量以及具有共性的市场基础和经验等优势,这些企业纷纷与意图更深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生产企业携手,直接引进更先进技术,大笔投入资金开展风电设备项目。虽然目前还未有正式投产争得份额,但其所造的后来居上气势之大让人不可小觑。

  2004年,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莱茨鼓风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离心风机协议。去年11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厂与德国RePower公司在北京举行1.5MW风电机组技术许可协议签字仪式。去年12月,投资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特变电工也宣布进军风能产业,出资25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工大风能有限公司;哈动力也有意在今年生产1.2MW的整套风电设备。

  中小企业的进入也吸引了国内大企业的关注。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站设备制造企业的上海电气,在发展火电、水电、核电的同时,也进军风电。上海电气把发展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作为集团的战略重点之一,制定了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上海电气已全面启动了与国外著名风机设计公司联合开发2MW级风机工作,并联合上海的相关科研院所建立起2MW级风机的“产、学、研”研发平台。联合开发将充分考虑到中国市场风电设备的实际运用情况,所开发的“大风车”能够适应国内环境。在2007年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MW主力机型,以满足国内风电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上海电气风电公司分设有上海、天津2个生产基地。针对北方的风电项目,公司将启用天津适合MW风机总装的标准厂房。上海电气计划:2007年,1.25MW机组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008~2009年,2MW机组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近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公司、德国瑞保尔公司、英国宏腾能源公司三方举行了风力发电项目合资合同签字仪式,挺进风力发电设备市场。实际上北重集团去年就已经涉足风电设备配件的生产,为全球最优秀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供应毛坯。北重集团即将投产的2兆瓦级MM70型风力发电设备,是目前国内引进的最先进的机型,下一步合资公司还将引进更为先进的MM83型和MM92型风电设备。技术优势是北重集团在风力发电设备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今年6月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宣布将与西班牙纳瓦拉能源水电集团公司合作,投资2460万欧元(3020万美元)在江苏南通建设一座年产量400台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厂,并称,短期内年生产量将增加到600台。在5年内拿到100个亿的市场份额。

  而国家电力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保定天威也在2006年1月19日决定投资2.5亿元,组建保定天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进行整机和组部件的设计研发及制造以及试验检测等相关业务。该项目以兆瓦级风电机总装为主,叶片、齿轮箱、电机、塔架等相关组部件优先选用国内的成熟产品。保定天威认为,风力发电机组是风电场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风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风电机组的需求迅速增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国内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它们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有助于提高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

  但谢长军也对记者严肃提出:“由于风机制造并非一本万利的行当,高利润也伴随着风险,即便是国际上优秀的风机制造商也不例外。丹麦的Vestas是世界风机制造的领导者,占有全球34.2%的市场份额。但其净利润率从2001年开始持续下降,在2005财年亏损1.915亿欧元”。

  在此问题上,中国风电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也有相同的看法。除了利润问题,施鹏飞还指出一点:“风电设备的生产制造看似门槛很低、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保证在20年时间内设备不出任何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遭受很大损失。著名的Vestas公司就曾经一次性更换了80台风力发电机的齿轮箱,损失巨大;另一家国际规模的风电设备提供商甚至因为某部件的问题,而濒临破产。因此,企业除了弄清楚设备制造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外,还要认识到设备长期的维修和保障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因此,谢长军通过记者坦诚地向投资者建议:“现阶段企业要进入风电市场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对于风电开发商来讲是赔多赔少的问题;对于设备商来说利润也很微薄。因此,投资风电设备的企业要做好在一段时期内无利可图的准备”。

  自主创新是国产化的必由之路

  根据“十一五”规划,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和600亿千瓦时电量,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和2000亿千瓦时电量。如此巨大的市场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疆金风科技公司总经理武钢认为,理性地看,我国巨大的风电设备市场不应该让外国厂商独吞,特别是风电设备制造业是个产业带动力极强的行业,核心部件有电机、齿轮箱、叶片、电控设备和偏航系统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部件,风电设备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整体制造业上一个水平。

  从目前来看,引进吸收是技术进步的途径之一,但风电场与风机设备的技术问题非常复杂,国际上通常由专门的设计咨询公司负责,例如Garrad Hassan、Aerodyn都是风电领域著名的设计咨询公司。

  目前国内企业多数是直接购买国外风机设计公司或制造企业的产品许可证,这种方式存在明显问题:一是进口图纸非常昂贵,通常MW级风机图纸价格都在150万美元以上;二是引进机型相对落后,生命周期短暂,难以持续大量生产;三是非独家购买,国外厂商可以重复转让,这既浪费了资金又会引发国内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四是引进机型通常不是针对中国进行开发的,与中国国内通常有差别,还需要二次开发。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即便高价购买了许可证,国内企业买到的也只是一张组装图,依旧拿不到核心技术。 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是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在风电设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武钢认为:“在这方面首先要加快推进大型风电机组成套装备研制。鉴于目前市场发展需求和战略发展目标,首要任务是结合风电特许权建设,组织实施大型风电机组成套技术装备研制工作。针对目前市场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必要的扶植,采取合作、联合、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等方式,开发制约我国风电发展和提升风电技术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如叶片、电控及变流器、齿轮箱和发电机、变桨距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技术”。

  此外,秦海岩提出,要着力研究提高风电产业装备国产化水平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市场、整合社会资源推进风机国产化工作。结合风电特许权项目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对风电设备采购提出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严格要求国产化率不低于70%。通过国家扶持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支持风电机组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形成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形成年产20万千瓦2200台兆瓦级风电设备的生产规模。

  为促进风电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发展,就要建立健全风电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此,汪至中建言,要尽快完善风电制造业的国家级产品检测和认证制度,并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建立风电机整机及零部件的测试平台,建立公共的小型测试风电场,建立健全风电产品的测试、标准化、认证和安全体系。在这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我国的风电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机制。

  龙源电力 撑起风电半壁江山

  ○ 本刊记者 尚鸣 谢

  站在龙源电力风电项目分布图

  前,随着总经理谢长军的手

  指从图上的新疆、内蒙、东北再划向东南沿海,记者感觉他就像是在运筹一场全国战役的司令官。

  “我们已经规划在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东南沿海建设六大百万级风电基地。”他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龙源集团是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集团,全国已投产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47%来自该集团。10月11日龙源电力与西班牙Gamesa公司签订的亚洲地区迄今最大规模的风电设备采购项目足以证明。此次采购的510.85兆瓦风力发电设备共计601台,全部为 850千瓦风机。将主要用于黑龙江伊春耳朵眼风电项目、内蒙古巴彦淖尔风电项目、黑龙江依兰风电项目、辽宁昌图风电项目、甘肃玉门风电项目、辽宁法库风电项目和吉林团结风电等项目的建设,预计2008年底前全部投产发电。运行投产后,每年提供的绿色能源可以替代11万吨石油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77万吨。

  据了解,龙源电力与西班牙Gamesa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合作关系。2005年,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和西班牙首相的共同见证下,龙源电力与西班牙Gamesa公司在马德里签署了350 MW风电设备采购合同。这次,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我国风电国产化进程的要求,龙源电力与西班牙Gamesa公司再续合作,签订的是Gamesa天津风机制造厂生产的510 MW风机设备。截至目前,双方共同签订的风力发电机设备供货协议总容量累计已达88.6万千瓦,将对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对于这家国内最大风电投资企业来说,今年迎来了业务全面扩张的黄金时期。谢长军告诉记者,截至2005年底,已投资建成风电场23座,总装机容量41.6万千瓦。规划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2020年达到700万千瓦。

  大力挺进北方疆土

  东北不仅是中国装备工业的摇篮、制造业基地,更是风电资源富庶的战略要地。从谢长军口中获悉,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河北地区是现在龙源电力大力发展的重点地区。

  内蒙古风能资源相当丰富,全区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为1.01亿千瓦,约占全国的40%,且具有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风能品位,年可利用小时数约4400~7800小时。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已将巴彦淖尔作为内蒙古风力发电基地的重要项目,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有着丰富风能资源和良好的风电场建设条件。龙源电力控股75%的龙源(巴彦淖尔)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开发建设风电装机总量为400 MW,首期49.5 MW川井风电场项目于2006年8月开工,工程总投资为4.8亿元,共安装58台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约为1.25亿千瓦时,计划2007年底竣工投产。

  在资源状况可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风厂媲美的辉腾锡勒风电厂,也是龙源电力和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内蒙古北方龙源风力发电公司的最大项目。2003年,双方共投资2.85亿元启动了把辉腾锡勒风电厂建成世界级百万千瓦级风电厂的进程,安装丹麦麦康公司12台900千瓦风机和德国通用电气风能公司10台1500千瓦风机,投产后年增加上网电量6375万千瓦时,完成工业产值3315万元。与同容量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5872吨,节水 20580吨,节约标煤27984吨,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

  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内蒙古赤峰地区,由龙源电力牵头的投资团队拟规划建设总规模为500兆瓦的内蒙古翁牛特风力发电项目。首期100.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工程静态总投资为76835万元,动态总投资为78855万元。2006年9月11日,龙源电力又获喜讯:中标2006年国家风电特许权内蒙古包头巴音风电场200兆瓦风电项目。

  从内蒙古向北,来到小兴安岭第二高峰,海拔1203米的带岭大箐山山顶,风力发电厂55米高的19根白色巨柱型风车塔屹立山顶各处,塔顶上长26米的风旋桨叶片随风转动,在银妆素裹的莽莽林海衬托下,形成一幅壮美的图画。转动的风力发电车以每天30万度的发电量向东北电网输送绿色能源。

  该工程由龙源电力与外方雄亚维尔京公司和绥化丰源公司联手投资兴建。工程分两期,一期是大箐山电站,二期工程包括石帽顶子山电站和耳朵眼山电站。谢长军告诉记者,大箐山项目共安装19台单机容量为850千瓦的风电机,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年风力发电时间2500小时(属国内较高水平),年产值3500万元,可创利税300万元。与火电相比,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节约水10万吨,并可减少废水、烟尘、二氧化碳污染排放2万余吨,并将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东北三省是龙源规划建设的六大风电基地之一,而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地区,由于位于小兴安岭与张广才岭形成的喇叭口处,并受东北低气压的影响,属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区,也是龙源在黑龙江重点开发的风电场之一。

  按照抓住机遇一定要做实、做新、做大、做强的工作方针,龙源电力在龙江大地规划三个开发基地——小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松花江流域;分别与伊春市、通河县、依兰县、桦南县、汤原县、抚远县、牙克石市、岔林河农场局、沙河子农场局签订了开发风场的框架性协议,现有20套测风设备正在进行实测,根据测风数据显示90%的预选风场风资源比较好。按照龙源电力的想法,每年将以50 MW的建设速度到2010年装机达到300 MW,2020年达到500 MW。

  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的吉林龙源通榆风电特许权项目,是由国家统一组织招标并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也是龙源在东北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战场。于2006年4月开工的吉林通榆风电特许权项目规划容量20.6万千瓦,本期工程投资8亿多元,装机规模10.3万千瓦,单机容量850千瓦,机组118台,年上网电量可达23159万千瓦时,将于2007年8月全部建成投产。

  另外,预计2006年11月底并网发电的辽宁桓仁县牛毛大山风电场,工程建设规模为24.65兆瓦,选用西班牙GAMESA公司850千瓦的风机共计29台;和沈阳供电公司投资30亿元联合开发法库32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也于2006年9月开工。 如果再算上同期开工的49.3MW辽宁昌图泉头风电场和2000年即已投产的21MW丹东海洋红风电场,龙源电力已在各战略要点摆好了风车阵。

  争锋东南沿海

  东南沿海虽不是中国风资源的最佳地区,但由于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无疑是中国风电的战略要塞。对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各大电力公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谢长军对此也毫不讳言:“东南沿海风资源总体来说是很好的,我们在这块地域重点发展的是福建和江苏”。

  黄海之滨的如东,境内海岸线长达106公里,海岸带风力大,频率稳,风电资源丰富,经实测,全年可供发电有效风时为7941小时。江苏如东风电场工程是国家特许权项目之一,规划总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所以风电业内早有传言:“得如东者得天下!”

  2006年10月23日,投资13亿元江苏如东风电特许权二期(100.5 MW)工程重要节点——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21风机)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这是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实施国家风电特许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江苏省首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据悉,龙源正在积极落实后续技改5万千瓦风电项目。待15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突破3.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9万吨,二氧化硫1343吨,并成为东南沿海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

  而在与如东毗邻而居的启东市东元镇,龙源电力筹划多年的启东滩涂风电场工程项目也正式启动,总投资额99218万元。规划装机容量100.5 MW,同时建设110 KV变电站1座,建成投产后平均年发电量25155万千瓦时。 同时,龙源电力还与启东市签订了海上风电开发协议,计划自2008年起逐步实施海上风电项目。

  对素有“海峡弄堂”之称的福建,谢长军也是青睐有加:“福建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早开发,不仅可以自给,还可以供应浙江等邻省,以解能源后顾之忧”。

  福建东山岛境内既无水电,也无火电,但风能资源十分丰富,40米高程年平均风速为6.57米/秒,年均有效风时为5424小时,开发大型风电场点多面广,建设条件良好。龙源电力的东山乌礁湾30 MW风电项目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8月29日并网发电,使用的VESTAS V80-2.0 MW风电机组属节能、清洁、无污染型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亚洲单机容量最大、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风力发电机组。这也标志着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乃至全国风电发展规模迈上新的台阶。

  而在龙源风车阵中规模并不算大的平潭岛长江澳风电场,却让谢长军情有独钟,屡屡在记者面前提起。

  1985年9月,一支由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派出的由8位专家组成的风能考察团到达平潭后,惊讶地发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他们说这里是全世界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1986年,国家把平潭列为新能源实验岛后,中国政府与比利时政府就4×200千瓦的科研协作项目取得了成功。

  这次实验被认为是福建最早开发风电的项目。但当地人称,后来的情况其实并不乐观,所带来的效益也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第一次让风电商业化是在2000年的9月份,地点是在平潭县七大风口之一的长江澳风口地带,该项目年利税约200万,项目一期工程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良好。

  这种盈利能力直接导致了平潭长江澳二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启动。本次竞标会吸引了山东电力发电公司、大唐集团公司、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福建和盛实业集团公司等在能源开发方面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经过激烈的电价竞标,最终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以0.478元/千瓦时的最低合理电价中标,获得这一项目的开发和经营权,总投资7.8亿元,项目资金来源是全球环境基金。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

  在风电二期项目动工后,龙源平潭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与平潭县政府双方立即举行了平潭风电三期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计划再装机10万千瓦。谢长军表示:“龙源方面愿意帮助平潭县对全岛陆地和近海区域的风力资源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勘查,根据勘查结果对全岛风电开发制订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开发利用规划,并全部纳入国电集团在平潭的风电后续项目,直到全部开发完毕为止”。

  全国优质风力资源有限,技术人员有限,而投资无限,谁动作早谁受益。

  稳步发展新疆甘肃

  过去,达坂城因为一首民歌名扬四海。如今,152台银白色“风车”组成的亚洲第一大风力发电城又使达坂城成为中国开发洁净再生能源的样板。而这幅美景的主人正是龙源电力。

  成立于1989年的达坂城风电一场是中国第一个风力发电场,截至2005年底,风力机组共计213台,装机总容量120兆瓦,是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国内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的风电场,也是亚洲最大的风电场。

  中国陆地可开发风能为32.26亿千瓦,新疆陆上风能资源占全国总量的37%,仅次于内蒙古。新疆有九大风能利用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可装机约8000万千瓦。达坂城地区,年风能蕴藏量250亿千瓦时,可装机容量为1000~2000兆瓦,属于新疆九大风区中面积最小但开发条件最好的一个风区。在新疆发展风力发电既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丰富的资源条件,又有国外先进成就的技术可以借鉴。

  由于历史原因,新疆风电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被分为三个公司,分别是新疆风电厂、新疆天风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达坂城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管理隶属关系、股东目标及企业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三个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风电发展均比较缓慢。2006年6月30日下午,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与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定新疆天风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协议。本次的重组工作将以新疆天风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合并风电厂和达坂城公司。合并后,新公司风电装机容量为12.03万千瓦,占新疆风电总装机容量的63.3%。谢长军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此举标志着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与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新疆风能资源,合作大规模开发新疆风电的开始”。

  从今年开始,甘肃风力发电翻开了崭新一页:未来几年,要在玉门市和安西县分别建成两座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风电场。

  2006年1月13日,龙源电力和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兰州签订了联合开发建设玉门昌马100万千瓦、安西100万千瓦风电场的协议。两座风电场总装机规模,相当于一个半刘家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甘肃省风能资源总储量居全国第五,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23亿千瓦,可利用资源达1950万千瓦。

  河西酒泉地区的玉门、安西风场实测年平均风速:10米高5.95m/s、6.24m/s;40米高7.24m/s、7.57m/s。具备良好的风能资源,发展风电很有优势。

  为充分利用玉门丰富的风力资源,加快风电场的开发,龙源不失时机地加大风电场的建设力度,在集中力量建设玉门风电场的同时,积极进行风能资源的勘测和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安西特大型风力发电场测风等前期工作和10万千瓦预可研工作。同时也为开发昌马百万千瓦特大型风电场积极进行前期准备。谢长军还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开发风电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龙源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的开发和合作,已将玉门风电场列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正在积极与国际上有关机构和部门合作。

  在高手竞争中领跑

  虽然,龙源在新能源政策的大好形势下疾步快跑,但放眼国内,追逐这股“热风”的不乏强手:

  除国电旗下的龙源电力,五大发电集团的另外4家——大唐、华能、中电投、华电也在近期加大了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另外,还有以华睿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正不计成本强势进入风电领域……各路豪杰的大规模挺进风力发电,意味着风力发电逐渐告别之前“小打小闹”,正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也预示着龙源的发展道路并非一路平坦。

  谢长军评价道:“大家现在主要是看好其发展前途。搞风电的人还不多,大家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其发展速度可能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力”。但无论如何,这些对手就像一条“鲶鱼”,在打破电力行业一些潜规则同时,也引入了竞争的压力和活力。

  在此形势下,谢长军却十分坦然:“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们不怕竞争,我们现在是领跑者,我们不仅要在容量上领跑,在技术上、人才管理上、建设规模上也要领跑”。他能有如此豪气并不是没有道理,龙源电力风电装机容量全国最大;技术管理水平全国最好;工程建设造价在全国各地最低;具有超前意识:“我们现在已经在考虑2009、2010年的事了“。更难得的是,龙源拥有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常规电站投资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有风电投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有从事电力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专业人才。

  尽管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风电成本有所下降,目前风电与火电等常规能源相比在成本上还处于劣势,上网电价每度仍要五六角,几乎是火电的一倍。但谢长军表示,公司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加快发展。

  “不过”,他话锋一转:“长远地看,风电成本并不比火电高”。目前各国可再生电力的入网价都是由国家规定的,而且发达国家风电与火电的价格相差不多。我国火电成本之所以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就是因为没有把煤电的安全、环保和生态成本计算进去。若干年后,随着煤炭采集、运输、使用成本的上升,火电价格难免水涨船高。所以,谢长军现在的心病倒是关于“钱”的另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在未来可能会遇到大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当然,龙源还是很幸运的,遇上了目前这个发展风电的千载难逢机遇,经营一定要做好,要赚钱!”谢长军对记者表露心迹。龙源电力资产总额计划到2010年末达到3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0亿元,并将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的新能源发电企业集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