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成立“36条”独立审阅机构
□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
一、把更多资源配置功能让渡给市场,为民营企业开放更大发展空间。
1.企业都有“环境依赖性”,民营企业高度依赖于市场体制环境;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是市场体制的本质特征,是市场体制是否完善的最重要指标。
2.在这个关键条件的形成方面,我们的现状如何?
(1)20多年的改革开放路线,已有很大进步、重要突破,特别是“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是政策突破的重大标志。
(2)“非公经济36条”执行的如何呢?
①9月4日,温总理在全国政府职能转变电视电话大会上指出: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中央某重要综合部门2004年审批项目中,仅20万元以下的就达800多个。
②近年的财政支出中,行政费支出增长远高于GDP增长,据《中国财政年鉴》统计,财政支出总额从1978年到2003年增加20倍,但同期行政管理费支出却增加了88倍多。
③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指出,官民之比:1980年代是1∶67;1990年代是1∶40;现在是1∶18。另据《北京晚报》所载付洋的研究报告指出,每百万美元GDP所供养的人员,中国为39人、美国为2.31人,日本为1.38人,中国公务员“超标”近20倍。
5全国地方政府和综合管理部门的驻京办事处多达1万家,在房租高、物价贵、人工昂的北京花费巨资设立办事处,其根本原因是“跑部钱进”、“跑部立项”和“跑部审批”。
这些数字,没有直接说明政府职能的转变状况,但却从另一个角度清楚地表明,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即使不说进一步强化,至少也是基本没有减少。由世界银行主持发行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是公认的企业生存环境的权威指南。在其9月6日公布的2007年度报告中,中国商业环境的排名仍然属中等偏下,尤其是“行业经营许可”及“新企业建立”两项,分别排在第153位和第128位(总共有175个国家和地区)。其结论是: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被政府高度管制的经济。
二、加大金融、税收的制度性改革、平等国民待遇,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1.加大税制设置改革,公平税负:
(1)应降低“一般纳税人”资格门槛(而不是相反),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有机会积累资本、扩大市场。
(2)全面研究税负状况、公平纳税负担,使民营企业积累持续发展的力量(近20年来,国企平均税负下降,而民企则呈上升趋势)。
(3)内外资所得税统一,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2.改革投资体制,为创新型民营企业争取平等的技术创新条件。
(1)民企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由于缺乏融资渠道,很多自生自灭,应给予更高重视。
(2)现行的创新投资体制一是效果差,二是创新型民营企业基本上没有机会参与,应从制度上改革。
(3)创新投资不是天女散花,而应是辛苦耕耘,必须由专业机构在全社会公开招标推进。
3.尽快开放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过严管制,允许民间资本投入地区性中小型银行,创设地区性中小型金融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垄断性行业对民营企业开放的力度和速度。
“非公经济36条”公布后,许多部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行动、制定贯彻落实的细则,其中尤以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积极主动、有力度,但也有少数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细则与“非公经济36条”的总精神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一些部门决策往往反映的是部门及与部门关系紧密的垄断集团的利益,他们往往是先部门、后国家,重部门、轻国家,甚至为部门利益而不惜牺牲、损害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强烈建议,为了保证政令的一致性、严肃性,由国务院指定超脱部门利益的综合部门,组成审阅机构,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细则进行独立的审阅修订,最后报国务院审批后颁布实行。
具体来说,我们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全国工商联组成这个独立审阅机构、建立听证制度,排除部门利益可能的影响,对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工作定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