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危险的水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 磊

  北京报道

  4月3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一次学习两会文件的党组会。与会的一位官员发现,很多久未露面的同事都出现在这个会议上。

  由于此前国家环保总局启动江河水域等环境敏感区域化工石化项目检查工作,在过去两个月间,该局处级层面的官员一度密集出差,有些人差不多一个月都没有在办公室露面。

  他们的露面证实了一个事情——环保总局的排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结果无法令人乐观。”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的一位官员说。

  据记者掌握到的信息,由国家环保总局直接排查的20个项目全部存在风险隐患。这20个项目总投资605.7亿元,其中16个项目为新建项目,涉及中国石油四川80吨乙烯项目、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公司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三井化学(张家港)有限公司60万吨/年PTA生产项目等。

  更为严重的是,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河流岸边、有重大环境隐患的项目就有12个。

  新建项目密集违规

  上述监察局官员于2月5日晚上接到带队出差的命令,与此同时,环保总局系统内除监察局外,还有法规司、污染控制司和环境评价司等多个职能部门接到调配人手安排检查的工作指示。

  从2月7日开始,环保总局的出差安排进入密集期。根据该局工作计划,从这天开始,该局将对20个化工石化项目进行全面环境风险排查——这些项目均是在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后批准的,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

  而数据显示,由总局直接排查的20个项目中,16个为新建项目,两个为扩建项目,其余两个为调整项目。而在新建项目中,13个是拟建项目,1个已经在建,两个项目已经建设完成。

  据记者掌握的名单,在上述20个项目中,江苏和辽宁省均为项目密集区。其中,辽宁省共有4个项目存在不安全因素,其中3个是新建项目;江苏省共有6个项目存在风险隐患,其中5个系新建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针对电力行业的“环保风暴”中,江苏同样是第一大户。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环保总局之所以挑出20个大项目直接排查,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处位置非常敏感,12个项目涉及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其他项目涉及三峡库区、滇池、太湖等重点治理水域,或者涉及大连湾、胶州湾、杭州湾、北部湾及珠江口等重要近海沿岸。

  就涉及工业类型而言,这其中既有新建项目,又有扩建项目;既有炼油、乙烯等重大石化项目,又有甲醇、聚碳酸酯等热门化工项目——在建设类型、产品结构、生产工艺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来自环境监察局的消息说,环保总局之所以选择上述项目,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自松花江事件前后,国家环保总局各项监测数据均显示,目前沿水域分布的化工石化项目正在面临急速增长的局面。

  而仅在今年一季度,国家环保总局就因选址敏感等原因,决定停止审批与暂缓审批各类建设项目44个,投资金额1494.71亿元。其中,仅因不符合3月18日开始实施的《环评公众参与办法》相关要求而被退回的项目就有16个,主要以化工、火电、煤炭为主,投资金额达399.91亿元。

  但是,国内水域间大型污染事故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按照该局的定义,此类污染正在进入高发期和密集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数据,自去年松花江事件后,全国已发生与水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76起,超过2005年的总和。

  这成为此次环保总局重点排查的核心出发点。但环保总局综合各路检查组意见形成的报告显示,该局直接排查的20个重点项目全部存在安全隐患。

  “继续试探政策底线”

  “事实上,企业对黄河、长江流域的污染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在这两年表现得尤为突出。”黄河管理委员会一位水文专家说。他认为,这显然跟近两年化工产业投资的持续增高有关,仅在2004年石化工业就完成总产值2.425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8%。

  这个结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获得证明——在环保总局的调查项目中,2003年7月以后的新建项目占绝大多数,而且无一不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环保总局调查组在四川针对中国石油四川80万吨/年乙烯工程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个投资211亿元、被称为西南第一大的新建乙烯项目,选址于河滩地,地下水源丰富,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相关水体的保护目标、事故和风险情况的影响程度、范围分析不够。

  更严重的是,在该项目的相关应急预案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少区域、流域环境风险应急的相关内容,甚至尚未制定应急监测方案——但就在环保总局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开之时,该项目却于2月28日举办了盛大的奠基典礼。

  “这是我们市历史上最应该铭记的一天。”该项目所在彭州市政府的官员对记者如此说。

  环保总局调查组现场反馈的信息则证实,这些被查项目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均是“重点项目”——地方政策、地方金融和土地政策都对此类项目进行了倾斜,在某种程度上,一个项目的背后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风险的问题都被不同程度上弱化。

  这是各个调查组都会遇到的情况——对于地方来说,没有什么比大型项目投资更加重要——一位调查组成员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加重了执法的难度,“违法成本和生产成本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这从环保总局的调查结果上同样可以得到验证:一是既有化工石化区和大型企业布设在城市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集中区,对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构成威胁;二是布局不合理的“后天性”环境风险问题还在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争相加速新建、扩建化工石化区,个别地方重要江河沿岸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化化工区和危险化学品码头、港区;三是规划间不衔接而造成环境责任不清晰。

  而更加具有现实意象的场景是,就此次调查的项目而言,它们自审批开始就完整经历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的环保总局历次执法活动,这其中甚至包括充分显示了环保总局执法决心和力度的2005年初的“环保风暴”——但这些似乎对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继续试探政策底线”的行动没有太大影响。

  环保风暴之后

  “就目前而言,总局对这些排查出来的问题处理方案只有一个:整改。”一位调查组核心人士说。就他们掌握到的情况来看,化工石化企业沿水域分布的现状已经形成,“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环保总局能够提出的方案只能是一个弥补方案,而不是一个彻底解决方案”。

  环保总局报告说,这种布局性的环境风险一旦形成,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

  “在我们看来,这些项目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钓鱼工程’”,环保总局人士说。他们认为,跟以往先上车后补票的违规项目相比,此次排查出来的事实证明,一些拥有合法审批手续的新建项目更需要加强监控——它们往往在进行环保规划时“偷工减料”,而且具有更加隐蔽的特征。

  但在目前,环保总局能够强化的措施实际上并不太多。

  潘岳表示,对上述20家企业环境风险排查所发现的问题,该局已经提出了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研究整改三个要求:对措施不力而又具有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对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应急预案、应急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的,要在限定期限内补充完善;对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布局不合理的园区、企业,要研究提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但潘岳自己承认,“我们无论再怎么强势,再怎么被称为风暴,政府的排查行动也只是一时之功。要想维持江河水域环境的长期安全,就必须依靠长期有效的法律机制与广泛有序的公众监督。”

  他认为,防范布局性环境风险的首要之举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对今后新上的各类大项目推进规划环评,使环境保护提前介入宏观决策,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按《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对区域和化工

石化行业的有关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与此同时,环保总局针对系统内失职的治理工作正在加速:3月底,河北白洋淀地区发生水域污染事件,当地一位环保局长已经引咎辞职——这是少有的环保局长辞职事件。

  环保总局人士说,这说明环保总局正试图从系统内加大对地方职能机构的“净化”——“首先要让环保系统变得更加强硬和纯洁”。而以往,因为环保总局无法垂直管理,地方环保局在对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往往会放弃应有的立场,尤其在应对”钓鱼工程”时,无法负起相应职责。

  “一方面强化环评,一方面让地方环保局更加有效履行职责”,环境监察局官员说,这是目前能够采取的唯一有效方法。

  但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在此前不久,全国

人大代表王锡武到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黄河沿岸一家重点污染企业调研时发现,这家企业一年违法排污总成本为120万元,违法100年成本也不过1.2亿元。“但这家企业的环保要达标至少需要投入1亿多元,相比而言,违法成本实在太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