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助力经贸升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2:1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杨磊 3月21日,俄罗斯的硬汉总统普京来华访问,走访少林寺、参加中俄经济高峰论坛、启动俄新社中文网站,两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是这位克格勃出身、精通德语和柔道的魅力总统,却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一股“俄罗斯热”。中国公众也开始逐渐了解了公共外交这一崭新事物。
所谓公共外交,即一国政府以他国民众为对象进行的公关、外交活动。与传统外交注重高层交往不同,公共外交更强调借助媒体、文化交流等大众手段,影响国外民众对本国的看法。例如,“9·11事件”后,美国为解决“世界为何恨美国”这个难题专门成立了公共关系办公室和全球交流办公室;在中东地区,还专门出版了免费赠阅的文化交流杂志《hi》。 许多国际问题学者研究发现,一国的国际形象并不必然等同于其国力,其国际形象也不必然与国际地位呈正比。除了实力之外,一国政府也要善于塑造、维护本国形象。 以中俄两国关系为例,目前就有三重经贸障碍需要借助中俄国家年这一公共外交的平台来化解。首先,上世纪90年代部分中国商品以次充好的恶名尚未在俄罗斯消除,迄今,中国产品质量即使有了较大提升,也依然难在俄罗斯市场卖出好价钱。其次,中国近些年来因经济快速增长产生的正常能源需求,被部分俄罗斯人做了歪曲与夸大。再次,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中国经济对该地区的辐射能力比较强,原本正常的边贸往来却让某些俄罗斯人产生了狭隘的恐慌心理。 面对上述误解与障碍,中国政府与企业不应再抱着“身正不怕影子歪”的传统理念,不予理会、不予处理。相反,我们应该加强对自身先进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例如,中国不少轻工产品早已成为优质优价的代名词,而这正是俄罗斯市场缺乏的商品。中国政府一直奉行“友邻、富邻、睦邻”的政策,并力求在国际市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历时两年的中俄国家年,将在文化、艺术、经贸等多个领域展开交流活动,这正是化解误会的良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功夫在诗外”。公共外交,虽然没有在商言商,但却在无形中可以助力经贸升级。现代社会,仅仅通过经贸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的模式已经过时,文化与经济、品牌、情感、价值观等正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怪乎德国外长菲舍尔说:德国海外学校不仅可以传播德国文化,更能充当德国工业出口的大本营。 作为一家以商业报道为己任的报纸,我们呼吁中国企业能从经贸升级的高度,去认识中俄国家年活动的意义,并祝愿即将到来的中意文化年,能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又一个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