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世界遗产:甲骨惊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5:2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贾玉宝 河南安阳报道 2005年10月,为迎接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考察,国宝级文物司母戊大方鼎将由北京归省安阳。
此时距1899年的甲骨文大发现已有一个多世纪,而距盘古迁殷至安阳已有3300多年。 沧桑弥远。一座沉寂了数千年的地下古城,经过百年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小屯村为中心的王陵区、宫殿区和后岗遗址区三大块,文物保护面积32万平方公里;而甲骨文、青铜器和古都城则成为殷墟的三个亮点。 “一片甲骨惊世界” 其实,甲骨文的大发现是源于一次偶然的事件。 先是安阳小屯村村民经常会在田地里挖出一些带字的骨片,后来,村里的一个剃头匠将这些骨片磨成粉,洒在剃头客破了的头皮上,竟然止血甚快。由此,这些骨片开始作为中药在药店销售,因有生肌止腐的疗效,又被唤作“龙骨”,甚至远销京津一带。 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一次生病用药时,即用了龙骨,有着深厚古文字功力的他,看到这味龙骨上好像有刻画的符号,当他把破碎的龙骨拼成近乎完整的龟板后,模糊的文字出现了。经过艰难的考证,他最后断定,这是早在篆、籀之前的殷商文字。继王懿荣起,刘铁云、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等一批古文字专家开始了系统的甲骨文研究。 郭沫若撰诗称,“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 甲骨文发现的背后是一个社会的发现。继甲骨文起,殷墟,这座在地下沉睡了3300多年的古城,也开始撩开神秘的面纱。 殷墟博物苑主任杜久明称,殷墟的成名和三个因素有关,即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市。其中,青铜器以司母戊大方鼎为代表,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鼎重832.84公斤,据考证系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戊而专造的礼器,堪称国宝。 中国社科院1951年在安阳建队和1956年建站以后,当代也多有研究成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98年洹北商城的发现,由此掀开了殷商学术研究的新纪元。“此前,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早商文化,以殷墟商城为代表的晚商文化,已多有研究,但中商文化则缺乏实证。直到1998年,在洹河北部发现了47万平方米的商代中期古城。”社科院侯卫东称,自此,殷商研究形成了三个完备的时空梯次。 “目前取得的学术成就包括殷墟范围和布局明确,对洹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建立了完备的考古学体系,甲骨文的继续研究等等。”侯继称。 殷墟的申遗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阳走上申报世界遗产之路。 而此次申报世界遗产的,主要是王陵区和宫殿区。 “目前,殷墟的保护主要以地方保护为主,为此,安阳出台了《殷墟保护办法》,以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方圆32平方公里都为殷墟保护范围。”杜久明称,西周时期,殷墟王陵区遭到严重破坏,以后历代,整个殷墟都有零星破坏,这给当代文物的保护增加了难度。如今,王陵区周边居民建房亦要有限制,一要高度规划,二要先考古后建房,而房屋高度也多以两层为主。 2005年10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来安阳考察,届时,国宝级文物司母戊大方鼎将由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归省安阳三个月。与此同时,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在安阳兴建。此时距1899年的甲骨文大发现已有一个多世纪,而距盘古迁殷至安阳已有3300多年。 显然,单纯的文物保护,对于安阳财政十分吃紧,而目前的文化旅游尚未形成气候。安阳市旅游局的一份内部报告称,安阳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条不完善,旅游各要素缺乏相应的规模、档次、实力和吸引力。 安阳市旅游局副局长牛建方称,目前,安阳主要是和焦作进行旅游合作,形成了焦作-安阳旅游线;安阳一般游客主要客源地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安阳宣介整合力度还不够。目前,正与深圳某公司合作,做安阳整体旅游规划,预计明年初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