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俄互信 夏日共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 16:26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张举玺 臧文茜 本报记者 刘波 莫斯科、北京报道

  莫斯科连日来的暑热被一夜猛雨浇得无影无踪。

  “胡锦涛主席今年二度来访,普京总统担心热着中国主席,下令空军进行人工降雨呢。”莫斯科时间6月30日中午,当地《消息报》的记者瓦列里同本报记者开着玩笑,共同驱车

赶往伏努科沃机场迎接胡锦涛主席来访。

  当天晚上,普京和夫人柳德米拉以丰盛的家宴盛情款待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温情的开始预示了此次访问的美好前景。家宴上,胡锦涛和普京均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访问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造福两国人民。

  当地时间7月1日下午2点55分,中俄两国元首结束会谈,共同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共同会见记者时,胡锦涛主席说,这个联合声明阐明了中俄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立场,显示出两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坚定决心,声明对深化两国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促进国际形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京总统也高度评价了这一联合声明的签署,他表示俄将继续在双边与多边渠道与中国继续进行合作。胡锦涛表示,双方一致认为,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莫斯科大学多年研究俄中关系的玛丽娜博士告诉记者,“俄中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在于政治互信。有了互信的基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中国主席胡锦涛今年二度来访,将把俄中关系中的各项合作推入快车道。”

  对俄罗斯的访问,只是胡锦涛主席在这个夏天系列外事活动的第一站。之后他将于7月3日至4日访问哈萨克斯坦,5日出席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7日,胡锦涛将出席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对话会议,讨论包括国际贸易及国际发展合作等在内的全球经济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

  而从一国的访问到地区性合作组织峰会,再到全球主要政治经济大国之间的对话,胡锦涛主席在这个夏天的外交攻势,势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更好的发挥大国的作用。

  西伯利亚能源重心

  早在6月初,新一轮中俄合作的热浪就已经被俄罗斯媒体的大量提前报道掀起。而其中,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更是热点。

  西伯利亚以丰富的石油资源著称。据俄罗斯《总结》周刊报道,“一项关于东西伯利亚大开发法律草案正在编制当中。政府拟以国际公开招标方式,大力吸引外资,开发本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首批拟开发清单中,有近40个储量罕见的大型油气田。”

  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主席这次亲赴西伯利亚考察,与俄罗斯政府欢迎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参与西伯利亚大开发有直接关系。

  “开发东西伯利亚,可以把远东和俄罗斯其他地区以紧密的经济联系捆绑到一起,有效地吸引周围消费国家的能源储备基金。”俄罗斯能源动力研究所所长、俄罗斯动力发展学会主席M·加泽耶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加泽耶夫所长认为,“政府借助开发远东石油天然气能源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计划,对缩小国家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大有帮助。”他解释说,“根据‘泰纳线石油管道’设计方案每年的良性输油量为8000万吨的要求,凭俄罗斯石油企业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能力,已经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扩大产量,需要借助外力,即用国际招标的方式,吸引国际力量。”

  同时,俄罗斯国际文传社认为,中国是俄罗斯油气最持久和最稳定的市场,俄罗斯远东石油天然气开发计划无论选择什么方案,必须考虑中国。事实上,中国石油企业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提供的60亿美元的石油贷款,已经为中国企业进军西伯利亚的开发奠定了一些互信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沈骥如研究员认为,中俄加强能源合作是双方的共识,但这次不一定能就中俄管道修建达成一个非常确定的承诺。“领导人的会晤只是确定一个原则上的方向,具体还要经过双方的勘探,包括储油量、管道走向、环保等都要通盘考虑。这些问题技术性、专业性很强,具体的落实需要实际部门的操作。”

  沈骥如认为,中俄能源合作不限于石油,天然气、核能、大型水电站、火电站、磁流体电站、可再生能源等方面,俄罗斯技术也很先进,双方也可以进行合作。

  突破经贸瓶颈

  商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中俄双边贸易额为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7%。自1999年以来,双边贸易额连续六年以年均近30%的增幅稳定增长,2004年达到21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4.7%。在今年6月圣彼得堡第二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上,双方新签了总额约15亿美元的7个投资项目协议。

  但是,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商务参赞王俊文认为,“我们应该看到,中俄经贸合作目前缺乏大型项目支撑,而大型项目不但需要双方有实力的大型公司投入,更需要有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支持。”

  同时,俄罗斯经济贸易发展部一位官员日前也向媒体表示,“相比俄中2004年200亿美元的贸易额,双方在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可以说不成比例,这已成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

  不过也有不同的观点。6月30日记者在伏努科沃机场迎接胡锦涛主席时,一位叫卢达科夫的商贸专家告诉记者,“真正影响两国商贸进一步发展的并不在于金融和投资领域,而在于双方之间的贸易品种和贸易渠道。”而7月1日上午,记者在莫斯科市西南区鲁日尼基集贸市场采访时竟然又遇到一位持这种观点的俄公司经理——列奥尼特。

  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俄罗斯目前对华出口商品主要为石油、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原料、木材等。而中国对俄出口的主要是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轻工业产品,这些商品占了双方贸易额的60%。由此不难看出,中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目前还比较单一,特别是轻纺产品,尽管总量很大,但单笔贸易额零散。

  列奥尼特认为,“要想使俄中贸易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俄中两国政府需要尽快摆脱传统贸易模式(即‘包机包税’、‘包箱包税’、‘灰色清关’等不规范的贸易行为),制定新的贸易政策,调整贸易品种,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份额。”

  沈骥如研究员则告诉记者,提高中俄双边贸易水平也取决于两国国内的改革进程,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过去俄罗斯注重军事工业,中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在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加剧,要提升两国企业产业结构,生产高端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创造名牌,这些都要双方继续努力,包括完善市场体系和框架。另外还要通过相互投资解决,胡锦涛主席说到2010年中国对俄投资要达到120亿美元,也欢迎俄到中国投资。”

  目前,两国边境和地区间经贸合作日趋活跃,2004年中俄边贸额达42亿美元,占同期双边贸易额的19.8%,2005年1至4月,该比重升至21%。此次访问中,加强中俄两国地方合作问题得到了进一步关注。

  6月30日下午,胡锦涛主席会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胡锦涛说,中俄地方尤其是毗邻地区的合作发展迅速,已建立了友好城市和省州67对、经贸结对省州9对。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俄方也提出了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战略。中俄要协调两国区域发展战略,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实际上,中俄贸易瓶颈的突破,胡锦涛主席6月21日在北京接受俄罗斯俄通━塔斯社和俄罗斯第一电视台联合采访的讲话中已经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中俄双方商定,到2010年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双方应从五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第一,要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第二,要深化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三,要积极推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第四,要扩大在投资领域的合作。第五,要提升边境地区经贸合作水平。”

  俄中军事合作升级

  胡锦涛主席此次访俄的另一关注重心在于加强中俄的军事合作。俄罗斯《军事独立报》认为,俄中军事合作是两国建设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分析家伊弗列夫指出,“俄中升级军事合作的意图,从两国即将举行的军事演习规模不断得到升级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先从演习的规模来看,由最初的200人左右逐步扩大到目前的计划参演人数8000余人。从参与演习的武器装备来看,俄军已经从常规武器,扩大到了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再从演练的科目来看,已经由先前的“反恐”格斗,扩大到了“登陆”作战。

  伊弗列夫认为,“俄罗斯正面临着北约东扩和‘颜色革命’的挑战和威胁。而中国周围,台独势力的挑战、中日海疆的争端等因素,影响着中国外部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面对共同的严峻形势,两国的共同语言就是合作,进一步扩大核能、航空等军事合作范围。”

  沈骥如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在武器销售上有密切合作,中俄军备合作对于缩短中国军事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我们的国防现代化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