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再思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 15:4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人民大会堂空气凝重。 审计长李金华的报告每年都牵动了无数的神经,今年毫无例外。 “令人震惊”、“难以置信”,面对审计结果,有委员们如此感慨。
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本部门坐收坐支等问题都发生在中央直属部委和部门之内。 你想象不到每年高达几十亿的媒体盈利并不缴纳所得税,而是部分进入了广电总局,那么最终这笔钱到哪里去了? 你还想象不到违规动用的巨额中国奥委会资金,整改至今毫无下文,体育总局干什么去了? 李金华每年都要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揣测不出他的心情,但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的确有些愤怒。 “既有长期积累形成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根源,也有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等方面因素”,李金华总结财政收支诸多问题的原因。 公共财政,作为国民财富分配的基石,在多数经济制度成熟的国家,其收入和支出受到严格的监督。20多年来,中国的财政收支体系却问题重重,我们为制度的变革付出了巨大代价。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诸多经济制度开始调整,面对百废待兴的经济,财力的严重不足,统收统支的财政体系开始解体。此时,中央政府启动了一轮改革,将财政的分配权交给了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但这一个安排迅速暴露出缺陷。直接的后果是预算外资金越来越膨胀,一发不可收拾,并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此后,尽管国务院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几轮财税调整,但后遗症仍未彻底根治。 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各级政府部门拥有的权力过重,是难以遏制公共收入的根源;而对权力监督的弱化和缺失,天平一直未能真正的平衡。 历史的沉疴积重,短期努力尚难以迅速消除机制的根源,明年你也许还将耳闻目睹这些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无论如何,中国正在为建立良性的公共财政体系而不懈地努力,每年审计署对预算和财政收支审计和结果的披露,正表明中央政府的雄心和决心! (文/振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