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改进行中的周小川总有清晰坚定下一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3:4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涛 发自北京 “每次参加这样的会,‘代价’都很大。” 这是周小川在一次演讲前向一位北京市领导发出的感慨,因为几乎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试图询问汇率制度改革的问题。但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周小川的两次采访际遇中,
肩负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重责的周小川,很清楚方方面面对于银行改革的看法,因此具有西学背景的周小川也乐意对外传递其对于银行股改“下一步”的认识,以化解改革的思维误区。 半年前,当舆论对工行股改方案猜测纷纷之时,周小川在“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上告诉本报记者:“这不仅仅是一个股改方案,而是一个整体改制方案,包括处置不良资产、注资、加强内控、公司治理和吸引战略投资者等等。” 半年后,当业界注意力集中在试点银行的不良资产、注资、加强内控、公司治理、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将来的公开上市之时,他又开始表示,目前银行改革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是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他认为在没有足额、真实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就很可能形同虚设。 他总会在适当的时机提示“下一步”,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与周小川密切共事的伊莲娜·拉罗什曾经在媒体上表示,周小川是一位少见的深思熟虑颇有天赋的人,他遵循自己思维力量的引导。 而这也可以看作是周小川对改革参与者施加“压力”的一种方式。在他看来,改革的难点是如何加大改革的力度,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动力。 宏观方面,周小川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金融生态。周小川说,改善金融生态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在法律体系中,《破产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涉及贷款人能否运用最后手段,使破产起诉成为制约借款人的最终底线。上月末,在人民大会堂东门,记者获得了单独访问周小川的机会,他对记者所问“这一轮政策性破产是否对银行改革产生影响”表示乐观,认为只是历史遗留的“尾巴”,集中在几个特殊行业,不会引发新一轮不良资产的增加。他对解决之道胸有成竹,因为他在一些关键点重复了两遍。 微观方面,周小川强调,“内部动力传导下去,有时候也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从而放慢改革的步伐。”从一个在北京金融界流传的例子中可见一斑:一家海外银行派员来华考察,对考察的这家银行总行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比较满意,但是到了分支行,规章制度要么不健全、员工要么不知道。该行行长也坦承,有些总行统一制订的内控制度,到分支机构时,有章不循的问题比较突出。 种种迹象表明,正像周小川成为国务院督促银行改革的重要“棋子”,汇金公司正在成为周小川推进银行改革的关键平台。汇金的直接上级就是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领导小组,按一位汇金高层的话讲,是在其“指导”下工作。 针对“汇金是中行、建行两家的控股股东,两家赴港上市会遇到法律障碍”的问题,周小川聘请了新的法律顾问,最终汇金被港交所界定为“准政府结构”,扫清了法律障碍。 针对“花钱能否买到机制”的质疑,汇金人士常引用周小川的一句话:“注资是央行资金,而不是财政资金。”言外之意就是注资要求回报率,且不能低于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每分钱收益都要上缴。 如今,银行改革棋至中盘,汇金履行其大股东的职责也愈加强势。这与周小川得力的助手之一的谢平出任汇金总经理不无关系。建行一位董事会成员告诉本报记者,谢平经常对汇金派驻的董事“施加压力”,敦促他们“发挥作用”。例如在审议中行2005年预算案时,就是因为中行的股本回报率无法达到汇金要求,接连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遇阻,其中中行有关建设银行大楼及信息化增加费用的解释被指为“概念错误”。汇金一位高层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在郭树清出任建行董事长过程中,汇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建行一位董事会成员也向本报记者坦言,郭树清到任后董事会“气象大变”。 总行层面的变化显然还不能令汇金满意,他们认识到“改革还仅仅停留在总行层面”,引用周小川的话讲需要“内部动力传导下去”。汇金的一位高层人士已经表态,下一步将重点抓人力资源改革和拨备力度。这番表态后两周,中行随即召开了全辖人力资源改革大会,布置了所辖一级分行的人力资源改革。 总的来看,周小川正通过不断地提示“下一步”,给银行改革注入方向感与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