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凭什么能够和平崛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19:45 中国经济周刊 | ||||||||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所保持的稳定的高速增长,使“中国要不要崛起”似乎已不是问题,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的和非经济的问题,使“中国能不能崛起”和“中国崛起对世界是福是祸”成为近几年一直令世界困惑而引发国内不断探讨的问题。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正式开幕前一天召开的“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可谓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试图找到答案的最为集中的解疑释惑的讨论。
背景 中国和平崛起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热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法悟 / 海南博鳌报道 “中国已不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一个正在书写世界经济历史的大国。如果说过去一个世纪是美国世纪,那么本世纪似乎应该是中国世纪。”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的“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上,欧洲政策中心的创建主席科洛斯克如是说。 就在两个月前,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就曾对此表达了欧洲的态度:“对于欧洲来说,没有什么比理解中国的急速崛起,以及推进与中国的关系构成一个对欧盟来说更大的挑战了”。 3月2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更是直言不讳:“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掩盖了许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加的贫富差距、蔓延的腐败问题以及反复无常的朝令夕改。因此,一旦中国经济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举步不前和蹒跚往复,那么中国的政治稳定就远不能说高枕无忧”。 “中国担忧论”并非现在才有。萌于1980年代中后期、后来被称之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在国际上一直就没有歇息过。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和1995年出版的同名专著,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反响。《纽约时报》曾对此表达了“恐惧”:“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布朗对他的这个10年前的观点似乎至今还固执己见,最近又发表了类似文章。 针对此种以西方史观和西方视角所得出的观点和论调,在200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指出:“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的崛起。”最先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东盟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主张,并于2003年11月首次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演讲中重申了这一主张:“中国必须更加完全和更加明确地依靠自身的结构性创新,依靠不断地扩展国内市场,依靠将巨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及依靠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创新来解决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他特别指出,中国发展战略的全部经济着眼点就是“中国相对和平崛起和发展的要义”。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11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一次讲话中也引述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个词语,还在200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体学习”中再次提到。 中国要和平崛起的主观选择已不是问题,但是,中国究竟能否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的客观依据是什么,能否为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才是更为世人关注的问题。 对话 中国必须也能够和平崛起 主持人:马世领 嘉宾: 普罗迪 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 李光耀 新加坡内阁资政 莫诺 法国政治创新基金会监管会主席 郑必坚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 李剑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科洛斯克 欧洲政策中心创建主席 裴敏欣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 牛文元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 首席科学家 刘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崛起让人担忧? 主持人: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中国的既定战略,为什么还会有人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刘吉:迄今历史显示,经济发达国家当年经济“崛起”都是仰仗军事武力和政治霸权取得。日本当年就是靠侵略韩国(朝鲜)和中国获取巨额资金和资源实现的。 李光耀:中国崛起让世界感到了震撼。面对中国增长的扩展,许多国家对自己未来的位置感到恐惧,思想家们预测世界均势将发生重大改变。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和政治排序中逐渐上升。 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复兴以及随之而来的军力增长最为警惕。中国的邻国韩国和越南也心神不安。但几个欧洲国家政府认为中国崛起创造了又一个权力中心,削弱了美国压倒性的优势。 “和平崛起”在中文中听起来让人放心,但是译成英文后,却会给外国人留下截然相反的印象,因为中国拥有13亿人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始终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这样一个国家的崛起让人产生的可能是忧惧而不是放心。有一个更合适的词可以用来描述中国正在取得的成就,那就是“复兴”。复兴是知识和文学、思想和艺术、和平与繁荣的复苏。只有在和平稳定和经济富足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才可能走向伟大文明的复苏和鼎盛。 普罗迪:中国的发展是世纪之交世界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近些年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高速地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能极大改变目前的世界贸易均衡、原材料供求状况以及地球的环境可持续性,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就更值得世人注目了。 近几个月来,各种新的忧虑出现了,许多国家担心中国企业和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升可能会造成贸易不平衡。 主持人: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与历史上其他经济体的崛起有什么本质区别? 莫诺:在近代史上,大国崛起经常以三种方式来实现:鹰派外交政策、持久冷战或靠外交增加国力。今天,中国展示出另外一种崛起于世界舞台的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承认互惠互利的世界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和平崛起”的真正含义。 科洛斯克:“和平崛起”现在已成为中国的一个标语——有人认为这个理念仅仅是“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没有称霸野心的国家”的再表述。无论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它已在事实上激起了热烈争论。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崛起”这个词往往同军事大国的崛起有关。但这些历史上曾经崛起的大国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衰落”了。经济实力能同军事实力相隔离吗?或者说,经济实力的膨胀是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使用武力? 郑必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待国际经验方面,有四个不能学:通过发动大战去掠夺别国资源的野蛮行径不能学;热衷于输出意识形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搞集团政治的党同伐异不能学;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人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不能学;向外大量移民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扩张行为不能学。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裴敏欣:持现实主义观点的战略家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有可能导致冲突,要么是与主导的超级大国(美国),要么是与中国的传统地区对手,例如日本、印度。除了中美之间导致竞争的结构性原因,这些分析家们还引用了历史上的例证,用以说明中美之间竞争甚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分析家们机械地、教条地观察人类历史。当然,历史上有许多大国冲突的悲剧,但对历史做更为仔细的研读便会发现,这种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表明,领导人最为重要,决定历史进程的不是结构性力量和内容,而是他们所做的战略选择。 谁阻碍了中国的和平崛起? 主持人:尽管中国倡导和实施的是和平崛起战略,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种种有可能阻碍这种战略实现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有人对和平崛起表示怀疑的原因,您认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和挑战? 郑必坚:一个13亿大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绝非易事。特别是21世纪上半叶,我们面对矛盾突显期,就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而言,带根本性的就是三大挑战:第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第二是生态环境的挑战。第三是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 莫诺:这条道路上可能会有不稳定的挑战。首先,中国应该证明自己不仅是一个“参与”国际秩序的国家,而且还在努力“设计”国际秩序且不带来敌对。第二,“和平崛起”必须克服中国国内体制和社会机制方面的某些缺陷。第三是节奏问题。太快会带来社会性和结构性的阻滞,太慢则会妨碍投资和未来经济的增长。第四,“和平崛起”意味着搁置国家间的分歧,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但这一行为的标准将受到中国战略利益的影响。最后是保持平衡的挑战。中国经济下滑会削弱地区安全,由此导致的政治不稳定则会激化经济动荡、社会混乱、暴力和地区内非法移民。 科洛斯克:中国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包括: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惩治腐败和打击其他经济犯罪;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银行体系;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确保有足够的能源供应;确保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将中国的贸易顺差降低到可持续的程度;降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实施法治原则;改善工人工作时的安全,并整体提高劳工标准;确保环境能适应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确保维持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所有条件都存在等等。 李剑阁:在今后十多年里,中国主要面对着如下挑战。第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到资源供给方面的制约。第二,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第三,比较优势转移的规律可能使我们原有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丧失。第四,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将长期存在。第五,就业压力始终存在。第六,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产生污染和治理污染可能处于胶着状态。第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更直接的方式和更强大的力量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最近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议论和频频发生的双边贸易摩擦,表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越来越多地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 牛文元: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六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的压力;国家整体生态环境态势“倒 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 凭什么和平崛起? 主持人:面对如此多的挑战,中国怎么样才能实现和平崛起? 普罗迪:我们真正想要了解的是中国的意识,中国将计划采用哪些价值观,相应的会采取哪些政策来发挥这种世界领导者的重要作用。当然,所有这些意味着中国在决策过程中,在同世界其它国家的关系中具有更大的责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并因此意识到政治决策的责任,这是中国要想在未来持续今天这种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李光耀: 中国快速增长最好不要表现在军事力量上,而是表现为一种文艺复兴,回归中国的黄金时代,即汉朝、唐朝和明朝时期。那时的中国社会富足,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允许各种流派的艺术、文化、哲学和政治学互相竞争,中国就将确保充满活力的文化繁荣。 这样,全世界就会看到,中国人在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后并不想征服世界,而是要用其富有活力的、高尚的大众文化点燃文明之光。这样的中国必将受到世界的欢迎,就连美国和日本也会得益于中国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注重人的利益和价值,强调个人的尊严。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与之如出一辙。 无论如何,关键取决于中国的行动而非言语。如果中国像在经济上那样,鼓励文化在自由市场中走向繁荣,那么全世界都将会欢欣鼓舞。中国不应忘记前苏联的教训——将资源大量投入重工业和军工技术,失去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与美国抗衡的能力。 牛文元:在这一充满挑战的背景下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但在中国能有效地克服发展路径上的障碍,而且能给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提供光辉的范例。 可持续发展要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与和谐,这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一例外地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在理论上称之为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唯此才能真正地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门槛。第一台阶要在30多年的时间即到2030年,把中国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为零,从而在人口数量“零增长”实现的前提下,迈入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级门槛。 第二台阶是在当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零增长”之后,再用10年的时间到2040年,在中国实现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速率的零增长。第三台阶是当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资源能源消耗速率两个“零增长”后,再用10年的时间,至2050年实现中国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后,中国将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合理门槛内,更加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刘吉:中国能够“和平崛起”,也必须“和平崛起”。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地和平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是举世第一的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一最根本的国情表明,中国有自己巨大的资源内需和市场,足以保证自己“和平崛起”。中国疆域广大,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正是这种差距,尚未发现和开发的资源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进,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总有自己“崛起”的地区和经济亮点。 中国还是一个传统小生产基础深广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努力实行向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因此,体制改革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经济近25年高速增长证明了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巨大动力。体制改一改,经济升一升,不竭地推进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后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落后,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就能大大加速经济的发展。中国实行全面开放,参加WTO,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建设,必将分享全球经济“共赢”发展的成果,有力推进自己的“和平崛起”。中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将经济发展纳入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先化人,科教兴国的效率和潜力都是无限的,是实现“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中国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必将把“和平崛起”提高到新水平新阶段。 资料: 自“中国威胁论”出现以来,有关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三种假设 发动战争 崛起国会 中国威胁论 作者类别:主要是外国人还有一些对国家怀有仇恨的流亡海外的中国人 核心内容:以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选择战争崛起的战略为依据,研究中国崛起对别国安全构成什么威胁,中国崛起将以何种方式威胁他国安全,以及为何中国会通过战争实现崛起目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遏制中国的崛起,以避免中国崛起威胁他国安全。 最有影响著作:《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搭车理论 作者类别:主要是中国人 核心内容:认为崛起国很可能选择战争方式挑战霸权国的霸主地位,而且依据德国和日本的历史经验认为凡采取武力崛起策略的国家都必然失败。核心是如何避免中国选择武力崛起战略而使中国崛起大业夭折。 最有影响文章:时殷弘教授的《国际政治的世界性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不发动战争 崛起国可以 时代不同论 核心内容: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冷战后的亚太国际形势如何使中国放弃了革命取向而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如何使中国变得和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有利和不利于中国选择崛起策略的客观因素,从而防止不利因素改变中国的和平崛起策略。 代表作:美国学者威廉·奥弗霍尔特 《中国的崛起》 新认识论 核心内容:从中国政府的主观认识入手,以中国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为依据,论证中国不会与美国争霸。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府选择的崛起战略是和平的,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 最有影响论述:郑必坚先生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 为战争对象 崛起国会成 核心内容:认为崛起国的不断强大,不可避免地被一些国家视为是对他们原有利益的威胁。霸权国要防范崛起国取代其霸主地 位,比崛起国实力强的大国担心崛起国赶超自己,与崛起国实力相当的国家则不愿被落在后面。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其他大国以战争遏制中国崛起,如何防止各种势力将中国逼入战争。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和平崛起的研究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