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摆脱边缘化尴尬 九省通衢摆龙腰(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6:12 中国经济周刊 | |||||||||
湖北现象 对于湖北,省内外人士有一个共识:优势资源多,但现状堪忧。这种“应然”与“实然”的差距似乎构成了一个“似非而是”的“湖北现象”。 从地理位置看,湖北处于横贯东西的长江中游,纵穿南北的京广铁路,京珠、沪蓉高
从自然资源上看,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水电能源为湖北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动力;三峡大坝宜昌段和三峡前的中国第一坝—葛洲坝都在湖北境内; 从经济区位上看,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京广沿线经济带的中接点上,中部崛起带的核心,可对周边经济区形成强大的辐射与吸纳,极易产生扩散与积聚的经济传导效应。“这决定了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和较强的节点传导效应。”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说。 从第一产业基础看,湖北不仅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武汉是全国性的粮食、棉花、油脂大型中心批发市场。作为湖北的“二老”之一,“湖北是典型的老农业基地”。 从第二产业基础看,湖北是近代制造业的重要发祥地,当年“汉阳造”声名甚至远播海外。直到1980年代中期,以重工业为主的较完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在国内仍属领先。 从科教与研发实力上看,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综合科研与教育实力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是全国高校第三大聚集区,科研院所比肩而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是国家科技部批复建立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许多高新技术如光纤通讯、激光、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但是,所有原有和本有的优势背后都包含着相应的隐忧:“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本是吸纳外地要素资源的通道,现在却成了流失要素资源的坦途;旧时繁荣一时的工业重镇,现在却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双重压力;科研结构条件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却排在全国第11位;虽一直强调“开放市场”,地方保护受害程度却居全国第4位;曾几何时,湖北也有过风光的“名牌岁月”,可如今,除了武钢、东风汽车等特大型国有企业品牌外,“活力28”、“美尔雅”、“长江音响”等当年耀眼的名花,都已经黯然凋零,或者走向式微…… 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说,湖北与中部其它五省一样,是我国“二元结构”最为突出的区域,加快农业工业化的焦点,重点在中部:作为传统产业密集区,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难点和重点也在中部。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云彦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谈到湖北经济时不无感慨地说,湖北正在“边缘化”,其突出表现在制造业衰退、就业萎缩、劳动力大量外流、投资和内需不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们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我们是科教大省但不是科教强省,我们是人才大省但不是人才强省,我们是人口大省但却是财政穷省……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中部塌陷,不是别人强加于我们的评价,而是基于自我反思后我们对形势的清醒认知”。 事实表明,在多年来形成的区域经济格局中,湖北始终没有迈过这道坎:区位优势没有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在我国东西、南北发展无法连贯,很大程度在于湖北这一中国发展的战略大支点不够强,其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作用和“节点”传导效应没有充分地发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中国经济周刊》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