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企业家》2005 > 正文
 

中国企业家:油价改革悬案(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0:46 《中国企业家》

  关于“直接接轨”的争论

  于是,改革的呼声自现行油价形成机制确立(2001年)以来逐渐高涨。

  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不久前向一家媒体表示,目前石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的重要内
容之一,就是改变现行滞后的石油定价机制(主要指成品油),建立一个即时的、市场化的石油价格发现机制。这就意味着,今后发改委可能要将参照国际价格制定指导价(有滞后性)改为直接与国际价格接轨(即时调整),这似乎是油价改革一个比较实际的切入点,但也是学者争论的焦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邓郁松坚持应该“直接接轨”。在他看来,“直接接轨”的好处主要是可以避免价格形成的滞后,杜绝囤积居奇的炒作行为,同时还可以减少两大集团惜售的动机,保证市场正常的供应,“油荒”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大为降低。

  不过,这种改革办法,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发改委这只控制价格的“手”被移开——今后国际油价上涨,周先生眼前的油价就会即时地往上窜,不会再拖那么久了。这样的话,他还敢买车吗?

  所以,对这种近似于“休克疗法”的改革建议,学界、商界更多地是心存顾忌。中国社科院工经研究所研究员史丹就认为,“直接接轨”后,因为缺少中国自己的价格形成机制,等于把国际上一些不稳定因素毫无阻挡地引入国内,干扰国内的能源供需关系。

  曾经参与过发改委举行的专家座谈会的中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吕东悦认为,缺少发改委定价这个环节,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国内成品油用户就可能直接面临高油价的冲击,其承受能力令人担忧。

  而邓郁松对此的解释是,直接与间接接轨的区别在于:油价是一年变动几次,还是365天每天都在变化。其实,以一年的涨跌幅度看,对用户的实际影响差别不大。所以,他认为目前实现“直接接轨”没有什么实质性障碍,大家难于接受主要是因为心理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