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企业家》2005 > 正文
 

中国企业家:油价改革悬案(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0:46 《中国企业家》

  国内、国际,油价该靠哪头?

  油价改革势在必行,一步到位的“直接接轨”又面临争论,这让发改委的官员们大伤脑筋。要知道,过去一两年间,他们制定的有关油价改革的方案曾屡屡被搁置。

  早在2003年9月,发改委官员就在一次论坛上透露了当时油价改革方案的思路。据介绍,当时正在研究的油价改革方案有三种:一是政府只管出厂价、到岸价,其余的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完全放开;二是政府只管零售价,在国际、国内批发价一定浮动范围内零售价不变;三是政府对军用、民航、铁路等领域以及国家储备油价实行管理,其余一律放开。三种方案都体现了一个“放”字。“彻底放开管制”本来就是油价改革的终级目标。

  到2004年6月,又有媒体披露,发改委召开内部会议,就国内石油市场的改革方案进行会商,会上听取并讨论了由价格司起草的成品油定价改革方案的汇报。据说在这次会议之后,国内成品油定价改革方案的初稿基本成型。

  参加过此次会议的吕东悦称,去年发改委组织研究油价改革,初衷是想对定价方式进行“改良”。因为现行机制下,国内成品油价格既不能反映国内供需关系(比如柴油需求量大但价格低,因此而导致短缺),也不能反映生产商的成本(原油依据国际市场价格每月一调,而成品油则不定期),“两头不靠”,所以他们考虑不如干脆在定价时“确保一头”:或者直接与国际价格接轨,或者主要依据国内市场定价。这个思路其中的“一头”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直接接轨”。

  而另一头:“依据国内市场定价”的方案,事实上面临诸多现实因素制约:

  一、成品油市场主要由两大石油集团垄断,各种市场主体没有充分发育。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宜放开价格管制。

  二、全国统一的成品油交易市场(期货和现货)没有建立起来,没有政府定价的风向标,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发地形成价格,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三、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尚未建立,市场放开后政府无法进行宏观调控。

  总而言之,就是客观条件不成熟。

  为了打造一个成熟的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提出的设想是:尽快建立成熟的石油交易市场;加紧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制度;打破两大集团垄断,促进国内石油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这也就是石油价格改革上的“渐进式”方案。显然,它不可能像“直接接轨”那样在一朝一夕实现。比如石油期货,1994年取消之后,直到去年才成立了一个小品种的燃料油期货市场。石油战略储备要达到平抑市场的目的则需要惊人的投入;而让那些还未成气候的民营石油企业成长起来,更是不知要等多久。

  看来,如果不选择“直接接轨”的方式,油价改革等待条件成熟的路还要走很久。

[上一页]  [1]  [2]  [3]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