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顶尖公司速写中国台湾前五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6:09 《财经》杂志

  《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SJ/CAIJING 200)

  1.台积电

  2004年的台积电,全年营业收入约为新台币2559.92亿元(约合80亿美元),同比增长26.8%,缔造了年度营收历史最高纪录。如果以美元计算,2004年公司收入比2003年增长30.3
%。台积电的年增长率和半导体市场整体增长率基本持平,仍然保持了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台积电也同样面临着竞争的压力,至少,它在2004年的业绩依然落后于其对手联华电子公司(简称“台联电”)。但是,台积电在2004登岸大陆设厂的梦想终于实现,这将使它有可能很快改变这一竞争局面。

  2004年4月,台湾“经济部”以及工研院宣布,允许台积电将其8英寸芯片生产设备转移到上海。消息公布当日,台积电股价就上涨了4.1%,台湾媒体也纷纷将其视为“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当年5月,台湾“经济部投审会”通过了台积电赴上海投资8英寸晶圆厂第二阶段审查。

  终于,抢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台积电与中纬积体电路(宁波)有限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由中纬取得台积电在产能外包上的授权。协议计划在2006年,中纬将实现为台积电月产晶圆3万片的产能。

  2.华硕电脑

  华硕电脑业务涵盖笔记型电脑、服务器、显示卡、光盘机、DVD等电脑资讯相关产品。在全世界售出的台式计算机中,平均每四台就有一台是使用华硕的主板。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称,2004年上半年,华硕电脑在台湾地区市场销售了约4万台笔记本电脑,使其在当地市场排名第一。2004年,华硕在美国《商业周刊》“2004年全球IT100强”中获居第16位。

  据高盛分析师预估,华硕2004年第四季度获利将有机会达54亿元新台币,而华硕去年前三季税后纯益已达114亿元新台币,这样,全年获利有机会达168亿元新台币,不但远优于市场预期,也将创下历史纪录新高。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更喊出2005年营收将达4000亿元新台币的目标。

  高盛并宣布,将华硕2004年的每股纯益由原预估的6.52元新台币,调高至7.2元新台币,对今年的主机板出货量预期达5100万片;并顺势调升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自91元新台币调高至101元新台币。这是去年以来第三家调高华硕目标价至百元新台币以上价位的外资券商。

  3.宏碁集团

  宏碁的下一个目标,是超过富士康、西门子电脑集团和IBM,从而成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为了达到这一宏伟目标,宏碁打算在台式机上做文章。目前台式机只占宏碁销售额的18%,笔记本则占去了58%的份额。

  但是,年届花甲的施振荣已于2004年底辞去宏碁集团董事长一职。这一变动对于雄心勃勃的宏碁而言,无疑是一个震荡的潜在因素。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上半年,宏碁已经超越竞争对手惠普公司,成为欧洲笔记本电脑市场大的品牌。但进入三季度后,宏碁遭受到了在2004年的最大打击——在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其利润下降了63%。

  2004年前9个月,宏碁公司净利润为38.3亿新台币,只完成全年预期净利润任务的52%;同时,公司营业利润为26.2亿新台币,与其2004年全年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相比,只完成了80%,下滑趋势相当明显。

  4.鸿海精密

  由郭台铭创立的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几乎包办所有信息科技类产品代工,并在2001年超越台积电,成为台湾业绩最高的民营公司。2003年公司收入近110亿美元,郭本人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年度“亚洲之星”。

  鸿海精密还是台湾手机代工业的后起之秀,目前手机出货量占台湾总产量的20%左右。

  为了降低成本,郭台铭早在台湾制造业掀起大陆热之前,就率先于1988年跨海投资,现今鸿海精密已成为中国大陆台商的第二大出口商。鸿海连续五年销售成长62%,业绩骄人,其中公司大陆厂的生产贡献了相当重要部分。

  目前,鸿海精密的生产重心已经移至大陆。设立于1996年的深圳龙华科技工业园占地1500亩,员工3.3万,为鸿海大规模生产个人计算器硬设备奠定了基础。

  据鸿海精密预计,2004年营收可达415亿元新台币,税前盈余25.83亿元新台币,税后纯益20.48亿元新台币,每股纯益4.04元新台币,营收与获利表现都超越财测目标。

  5.中信金控

  中信金控为台湾著名的辜氏家族拥有,现任董事长为不久前去世的台湾政商名人辜振甫之侄辜濂松。中信金控2003年5月成立,以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简称中信银)为主体,并包括中国信托证券、中国信托保经、中国信托创投、中国信托资产管理等子公司。

  为拓展银行网络及扩大营运规模,中信金控于2003年12月完成购并万通商业银行,再于2004年1月完成系统整合,创下岛内银行合并以来最快速成功案例,被称为岛内金融同业最佳的合并典范。

  2005年年初,中信金控宣布,2004年录得未经审计非综合纯利从上一年的77.2亿元新台币增加到153.9亿元新台币,每股盈利从上一年的1.42元新台币增加到2.60元新台币。辜濂松表示,预计2005年获利目标至少220亿元新台币;若政策开放,中信金控考虑参股大陆银行。此前中信金控曾评估过参股深圳发展银行,但并未成功。

  2004年中信金控得到惠誉评级的认定,其中外币长期评级为“BBB+”,本地货币长期评级维持在“A+(twn-英商惠誉国际信用评等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评级)”。这些评级的前景均为“稳定”。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2005封面秀

《财经》杂志2005年2月21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经济放慢无碍股市寻宝
上海飙地内幕 财经调查
上海土地囤积之谜 《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
房地产信贷:升温中的火药库 公司与产业
外来者的游戏? 1.2亿违规电建清查记
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和房地产盛衰 波音空客订单之秘
财经观察 美国电信新版图浮现
阜新矿难再逼煤矿改革 卡莉向左,惠普向右
经济学家 民资外资盛宴中国电影业
李剑阁:跳出窠臼看股市 财经速览
斯蒂格利茨:老年生活何以更缺安全感? 事件
文萃 中国周边
观点评述 科技风尚
高西庆:资本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人物志
评之评:寻找中国股市的支点 焦点
财经论衡 惩处金融诈骗力度加大
人民币汇率风云辨——哈继铭、胡祖六、麦金... 读者来信
经济全局 谁在违背市场“游戏规则”?
阜新矿难悲剧 环保执法:制度化面临考验
国有资本预算开局 向《金融腐败求解》作者建言
国资预算北京试水 中国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市场与法治 本刊记者于宁获IWMF世界女记者奖学金
汪丁丁:走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财经专栏
背景:“王直墓”命运 随笔
法治·动态 说时容易做时难
资本与金融 文化与制度
华夏证券生死之间 “举国体制”的尴尬
姜建清纵论工行改革 读书
保险公司交易席位争议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书评:天才与机心
商界·动态 《拉维尔斯坦》书评:分成两半的政治哲学教授
沪深股市 逝者
中国股市“边缘化”了吗? 阿瑟·米勒
香港股市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