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大连年度经济报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09:53 大连电视台 | |||||||||
以下为大连电视台第一访谈节目脚本: 杨:你好,观众朋友,这里是《第一访谈》的两会特别报道。就在这个星期五,也就是1月21号的下午,两会议程已经全部结束。经济指标,百姓的腰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民营经济发展,这些都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2004年的大连经济究竟划出了一道怎样的轨迹,又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呢?今天
首先来介绍一下光临我们今天演播室的嘉宾,大连市经济学会会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杜辉教授。欢迎你杜辉教授,那么在2004年我想知道您个人感到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杜辉教授 大连市经济学会会长:2004年,作为一个学者来说,我所最高兴的是主要是完成两个项目,一个是关于中国经济周期50年的追踪性研究;第二个是完成了大连经济增长机制这么一个项目研究。这个项目研究既追踪了过去大连经济发展脉络,同时对今后的大连经济增长的机制也做了些探讨。 杨:应该向您表示祝贺,在一年中完成了两个重大的经济选题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每个人在2004都有各自值得高兴的事。那么我们的记者刚刚采访了一位2004的大连年度经济人物的获得者,他就是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2004都有哪些事值得高兴。 小片一、杨玉洪的2004 解说:2004年,杨玉洪最高兴的事就是以神奇的速度在新家——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起了9800平方米的数控基地一期工程。 采访: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玉洪 其他人都说是一个奇迹,3月1号开工,8个月能够搬进新厂进行投产。 解说:杨玉洪告诉我们,数控基地的二期工程将在今年开工,竣工后,这里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数控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作为大森数控的当家掌门,杨玉洪显得很自豪,因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用了不到九年时间。当中高档数控机床还是国外企业的天下的时候,杨玉洪创业之初便毅然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九年磨一剑”,如今,大森已经成为“中国数控第一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同日本和德国企业三分天下。走进大森,另一个让人称奇之处是员工少,年销售收入接近两亿的企业只有37名员工,连清洁工都没有,靠大家自己打扫和自觉保持。记者想,杨玉洪应该是个精打细算的人,没想到他竟然不知道自己一年得交多少行政性费用。 采访: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玉洪 垃圾费一年能省两万四,档案费一年省个五六千元,仅这两项就3万块钱,我在园区内办厂和其它地方办厂就差3万块钱,那么其它的还有20项还是18项,我能省多少钱我没计算过,因为没有人朝我收费。 解说:其实,杨玉洪所享受到的正是新家的一项优惠政策。自2004年5月1日起,高新园区正式取消了园区内企业的全部行政性收费,这一举措使高新园区成为大连市首家无行政性收费区。 采访: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服务局局长 侯希立 这23项收费一年可以为园区带来1000多万的收入,那么这个费用不收了之后,园区就要从财政拿这笔钱来补助这些收费的单位,以便于这些单位更好地为园区的企业进行服务。 解说:其实杨总更看重的并不是一年少交几万元钱,而是园区政府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 采访: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玉洪 我们在施工过程当中,园区派人一边知道施工,一边领着办手续,所以非常快。 解说:2004年,高新园区将43项审批项目一下减少到16项,现在,园区正着手建立代办制服务大厅,让企业来一次就可以办理完所有手续。服务角色的归位,使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汇集地,2004年,新增注册企业近300家;入园较早的企业则不断追加投资和扩大规模。 采访:通用电气(大连)行政管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田寒梅 GE这个公司2000年到大连的时候,当时是几个人您了解吗? 那个时候我还不在,13个人可能是。我到大连是2002年6月份,那时候可能有 350多个人,现在有1200多了。最近我们公司的商业计划改变一下,更快,要扩大, 可能要扩到明后年的3000多个人。 演播室—— 杨:实际刚才的片子,我感觉就是大连经济的横断面,我看完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能体现出一个快字,无论是大森数控的产业发展的速度,还是它背后的这个政府服务透出这样的一种高效率,都能体现出这样一个快字,我想知道从您个人的眼光来看,2004大连的总体经济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杜:2004年大森数控实际上是大连2004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起码地体现了一个追求更快,同时追求标准更高,同时也要求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这一点我想是大连2004年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杨:一个是更快,第二个是更高,第三个是更强,实力更强。 杜:或者是竞争力更强。 杨:那么我知道这三个词实际上是我们的奥林匹克的一个精神的体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先说说快。那么说到快我一下想到了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我们的中国运动员刘翔以12秒91的这样一个成绩,平了跨栏的110米栏的这样一个世界纪录,夺得了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短跑的金牌,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中国速度,那么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中国乃至大连2004年的经济,它又能创造一个怎么样的速度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短片。 小片二、更快 ——解说 体育奇迹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从1998年至今,我国经济走出了一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新轨迹。(曲线图:1998—2004中国经济增长率:7.8%、7.1%、8%、7.3%、8.3%、9.3%,2004预期增长9.3%)。在这样的上升趋势中,大连经济也划出了一条强劲的上升曲线(曲线图:1998—2003大连经济增长率:12.2%、11.1%、11.8%、14.1%、15.2%。)2004,大连经济全面提速,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纷纷提前竣工投产。 5月,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提前具备投产条件,带动港口吞吐量实现建港以来的最快增长; 7月,大连航运交易市场提前两个月竣工,并于11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在我国航运交易史上率先实现了口岸通关及物流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一网式”交易,使大连口岸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12月,大连最大的填海造地工程——保税区填海工程提前半年竣工,它让5平方公里的大海变成了陆地,大连保税区的面积也因此扩大了3倍,2005年这里将建成我国首个国际化标准的汽车专用滚装码头; 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工地现场,我们看到的是紧锣密鼓的“大连速度”。 ——同期声 夏德仁:2004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解说 2004年,活力四射的大连留下的是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6.2亿元,增长41.3%;实现外贸自营出口101.5亿美元,增长22.5%,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亿美元,可比增长1.1倍;农村经济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经济创10年来最好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103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5106),分别增长14%和13.1%。 2004,大连用16.2%走过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开局之年。 演播室—— 杨:那么我们看到在2004年大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900亿元,接近了2000亿元这样一个关口,那么增长速度达到了16.2%,那么对于这样的速度,您个人认为这个速度算不算快? 杜: 这个事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从大连本身自身发展过程来说,应该是大连近些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分别从2002年以后11点几到12点几到14点几,到2003年的15点几,今年达到16.2,应该是连续多少个年度中最快一年。 杨:稳步增长的曲线。 杜:稳步增长的曲线,这是一条。第二从横向看,横向看比如说同全国平均水平来说,全国的平均水平,咱们平均是从7%、8%到9%,今年9.3%,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出了将近7个百分点;相对于其它城市来说,大连也是咱们近几年,其它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第一梯队,包括咱们沿海的一些先导性城市,比如像上海,上海2003年是12%左右,还有其它城市有的基本是在12%、13%,因此大连从纵的和横的来说,都算是比较快的一年。 杨:那么取得这样的一个增速,它主要的拉动点在哪? 杜:大连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之所以这么快,有它的几层原因。其中一层原因是属于经济的基本走势所决定的。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到第五个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个上升阶段可能一直延续到2005年左右,所以大连这个快速增长是顺势而为。第二也取决于大连本地经济增长的潜力的发挥,从2003年开始,大连逐渐就开始起步建设老工业基地,大批的国债项目在大连落户,同时大连建设航运中心的一些重大项目也相继开工,那么这些形成现实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杨:实际上就是现实创造了很多机遇,我们在2004年恰恰是有效地把握住了这些机遇。 杜:大连2004年用一句话说叫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杨: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一种感觉。那么我知道2004年从国家的宏观的经济走势来看,是处于一种宏观调控的这样一种状态,那么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我们取得这样一个高速的增长,能不能说这个经济是有一些过热的成份?或者说在您个人看来,这中间有没有一些,其它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杜:这个问题是辩证地看问题。首先从全国来说,虽然国家强调宏观调控,但是不等于说国家全面过热,它仅仅是一些部分行业,比如说像煤、像钢、像水泥、像电解铝,这些行业比较过热,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重点是调控这些行业,这是一;第二来讲的话,国家宏观调控也不等于说全面紧缩,一些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有增长潜力的城市,继续保持它比较高速的增长速度,只要是不违背中央宏观调控紧缩的一些部门和行业,应该说也是符合整个国家的整个宏观调控的基本战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连本身具备自己的增长能量和增长体量,因此大连本身发展过程中还不属于经济过热的板块和城市。 杨: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去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个增速是属于一种既好又快的这样一种态势? 杜:准确地讲应该说是大连从15%到16%这样一个快速增长过程,那么是在逐渐着向一种健康良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高速度,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高速度。 杨:那么在夏市长今年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提出来要不低于14%这样一个目标,在您看来这个数字是可以怎么样来理解? 杜: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有保障的增长率,我想夏德仁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他的预期也是建立在有保障的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之上,而且不管从国内也好还是咱们大连市来说,14%为基础的快速增长也仍然是一个健康的快速度。 杨:那您预期会不会高于去年的速度? 杜:如果是说2005年的各种投资项目都能够如期完成,那么超出14%在2005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杨:那您对2005年大连整个的经济还是保持十分乐观的这样一个态度。 杜:对,而且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片花—— 演播室—— 杨:这里是《第一访谈》两会的特别报道,欢迎继续收看,那么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大连2004年的经济的第一个亮点就是更快,那么第二个亮点就是城市功能的定位更高,接下来我们先一起看一下一个短片。 小片三:更高 ——解说 2004年12月的一天,陈维忠来到烟大铁路轮渡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因为工程大连端的起点就在旅顺,作为旅顺口区发展计划局副局长的他每周都必来这里协助解决问题。 ——采访 旅顺口区发展计划局副局长陈维忠 烟大轮渡项目使旅顺由陆路交通的末端变成一个枢纽,而且特别是在东北振兴过程中,大量的东北货物和到华东市场的货物通过这个通道来回运输,必然会带动大量的人流、物流汇聚在旅顺,这样对旅顺下一步的仓储业、物流业和临港产业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解说 烟大铁路轮渡工程10月27日宣布全面开工,预计2006年建成运营。工程完工后,东北与山东、华东地区间的铁路客货运输不用再绕道京山、津浦、胶济等铁路,可节省运输距离600到1000公里,不仅使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备,而且开辟了一条贯通东北、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经济圈的最便捷通道。 2004年,在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征程中,大连正在成为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 型功能平台的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和国内外地位日益提高。 这里是已经投入运行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如今,它的业务已经覆盖东北及环渤海地区七大石化企业;与之几乎同时运行的,还有30万吨级矿石码头,随着来此接卸和中转的船只日益增多,这里正在改写东北钢铁企业进口矿石在其它港口中转的历史,如今,这里不仅承担着东北6家钢厂六成的进口矿石业务,还将业务辐射到了山东。 还是在这片沸腾的海岸,“区港联动”正在成为一个令人振奋的词汇。2004年11月24日,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大连保税区又获得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可以将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覆盖到港区,成为继上海之后启动的全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这将大大拓展和提升大连的港口功能,降低东北外向型经济的物流成本,加快国际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东北腹地的延伸和辐射。 随着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连作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进一步凸显。2004年,大连保险业继续保持在东北地区最为发达和率先开放的优势,同时又有4家保险公司和4家保险中介机构落户大连;7月下旬,大连被国家确定为第一个保险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大连由此确立在5年内成为服务和辐射东北的北方保险中心城市的目标。 与保险市场的一路高歌相对应,大连商品交易所在2004年也成为新闻热门,继9月22日,玉米期货上市后,12月22日,黄大豆2号期货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由此,中国在国际期货市场中将拥有更高的定价话语权,而有了这两个品种助阵,大连期货交易量已占全国期货交易市场交易量的58%,大连在东北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也便有一个重要的砝码。 演播室—— 杨:那么看完刚才的短片,您认为2004年大连在提升城市功能这方面效果如何? 杜:2004年咱们大连市的一些重大项目开工,比如说包括烟大轮渡这个项目开工,也包含了咱们30万吨的原油码头、矿石码头,也包含了咱们一些金融项目落户大连,这些构成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志性项目,而这些标志性项目就把大连作为一个中心城市这种功能夯得更为结实,进一步明确了。咱们一般讲航运中心,特别是国际航运中心,它不同于一般的口岸功能,因为口岸可能比较侧重纯粹是一个集疏运这么一种功能。但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它所要求的不仅是口岸的集疏运能力,还包含了它的金融,离岸金融,也包含了它的高级技术服务业、信息业以及会展、旅游等等全面一种功能,这是一;第二还需要体现为更强和更广泛的幅射能力。咱们的烟大轮渡,它的开工,那么使大连由原来的铁路末端变成一个枢纽,从哈尔滨一直连到上海,构成整个大陆桥的一个枢纽港。 杨:这样就使大连区域的这种幅射能力更强。那么我知道大连有一个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东北区域中它是处于一个最南端,那么在整个东北亚经济区中它又处在一个中心位置,那么同时它也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这样一个交汇点,可以说它的区位优势是得天独厚的,那么通过我们2004年这样一系列的运作,实际上大连市在城市功能这个地位上,得到了一个进一步的提升。 杜:这种定位当然不仅仅是中央给它定位,是我们大连在各种项目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定位。这种功能定位来说,比我们传统一般意义上讲的作为东北经济区的口岸的窗口和轴心提得更高。那么我们2004年这些项目的开工,包含了咱们保险的试点城市,包含了玉米期货和大豆期货的上市,更明确地表明了大连作为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不可替代的这么一个中心城市的作用。这一点来讲,我想在我们2004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标志性的一些项目的落成,体现得更为充分了。 杨:那么2004年大连整个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会为大连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杜:起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完善化,那么对造就新兴产业,对大连地区形成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杨:具体的会有哪些新的产业? 杜:与航运中心相关联的一些相关服务业,比如说包括物流,包括集装箱运输,这些都会推动大连的经济实实在在地去增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这个功能进一步地完善和提升,那么对于我们大连向腹地进行幅射,向大连进行集聚资源,那么做大大连的体量也有实际价值。比如说大连的集装箱运输能力的提升,比如说要突破1000万标箱,1000万标箱的话本身就需要腹地提供1000万标箱的货运,那么对我们大连的集聚能量和集聚腹地的产业,也会起到很好的凝聚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说大连的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那么不仅会集聚大连的高端产业,推动大连的更快速增长,同时来讲提升大连向腹地进行幅射,和从腹地集聚能量的这样的作用,我想这一点对大连的年度发展和大连的今后发展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杨:而且我认为随着航运中心这些相关举措的进一步落实和到位,这种带动能力会进一步体现出来。 杜:是的,就是说随着大连口岸能力的发展,和大连的相关配套产业和功能齐备的一些高级服务业的发展,那么大连不仅是对东北区,甚至对环渤海经济区,包含了东北亚地区,它的金融的幅射能力,以及物流的幅射能力,还包含大连本地的这些信息制造业的幅射能力,这恐怕都会更强,影响更远。 ——片花—— 演播室—— 杨:这里是《第一访谈》的两会特别报道,欢迎继续收看,那么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大连市2004年经济的两个突出的亮点,就是速度更快、城市功能定位更高,那么大连市在2004年第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强,接下来我们先一起看一个短片。 小片四:更强 ——解说 (2004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 2005年1月15日,在2004大连年度经济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荣获特别贡献奖的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大连分公司总经理冈本忠士表示,去年他已经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将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区域总部设在大连,希望能够尽快得到批复。2004年,大连正越来越多地发出总部经济的声音:中远船务将地区总部迁到大连,中海川崎汽车船公司、美国罗宾逊公司将总部注册在大连。作为东北地区最开放的城市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大连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聚集力。2004年,大连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63家,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投资兴办企业,一批国内国际著名公司进入大连造船、软件、物流、保险等行业。 2004年,大连结构竞争力突显。两大石化企业扩能改造开工建设,船舶制造基地新一轮调整改造进展顺利,装备制造业基地基本完成规划布局,我市被确定为国家6个软件出口基地。四大基地实现产值15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0%,为大连发展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四大基地再加上重点培育中的船舶制造、重型装备和通用机械等八大产业集群,大连新型工业雏形已经显现。 2004年,大连科技投入突破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89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第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受理专利申请超过4000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5亿元,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劲动力。 演播室—— 杨:那么在这两年我们会经常提到城市竞争力这个词,可以说是一个热门词语,2003年2004年这两年,我们国家的各种各样的城市竞争力的评选也非常多,那么在您看来,这个城市竞争力它都有哪些主要的指标? 杜:城市竞争力,顾名思义,竞争力简单来讲实际上就是竞争优势。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究竟在什么地方,人们可能选取的方面和指标可能各有不同,服从不同需要。咱们一般讲城市竞争力可以大体从两套,一套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讲,就是说GDP,然后增长速度,和哪些产业的规模,这个是比较明确的一些规模性的指标;再一类来讲,属于技术含量内涵性的指标,技术标准、发明专利有多少,科学家、合格公司有多少。当然城市竞争力中它有时候也提出一个综合城市竞争力,把各种各样的指标,包括我说的规模性指标和内涵性的指标,都给它加权权重,形成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当然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它是一个集成的概念,包涵了一个城市的动员能力,城市的文化力,以及城市市民的素质、城市的教育方方面面的一个集成。所以咱们一般讨论城市竞争力的时候,要么是侧重于讨论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包括各不同产业;要么讨论的是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2004年大连的城市竞争力应该说突出在几方面的产业上,应该是表现比较突出。 杨:哪几方面? 杜:比如说像2004年大连的几个重要的科技项目和企业发展得比较快,比如说刚才看到的大森数控,中高档的数控机床拿到了全国第一,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的,那么这是一种技术含量,技术高地。 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杜:咱们大连的软件出口,去年是两亿美金,技工贸出口好像是70个亿,这个是大连历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在全国来讲也算是名列前茅的。那么这也体现了大连的产业中的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它本身内含的一种增长能量,这应该是这个产业竞争能力很突出的特点。 杨:您刚才提到了是高新技术方面,而且您把它列为第一点,说明您非常看重它。 杜:除此之外,如果说产业竞争力2004年进一步加强的话,也包含了咱们大连的四大基地建设也有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包含了咱们刚才说到的30万吨的码头,30万吨的油码头,30万吨的矿石码头,也包含了咱们大石化的2000万吨的炼油能力,它的形成。 杨:包括造船能力的提升。 杜:造船能力的扩建,还包括咱们电子产品,也包括咱们装备制造,这四大基地的一些项目的开工,那么就体现了体量更大、企业更强,同时集群效应更为明显。 杨:那么在2004年这个集群效应更为明显,但是从横向的比较来看,我们在集群的集聚度上是不是还稍微弱了一些? 杜:这也是我们大连今后2005年要突出做的一项工作。那么大连现在包括咱们四大基地,咱们说造船、石化、软件和装备制造,一些龙头项目、龙头企业都很明确;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是怎么把它们在空间上更加集聚,同时在产业链上、在配套环节上更为完善。那么以少数几家大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横向的企业成群,纵向的产业成链,这样构成一个完备的产业集群。那么大连如果是说这些产业群逐渐形成以后,对于增强大连的城市的产业竞争能力恐怕是更为突出和明显。 杨:那么我注意到在2004年,大连市有一个更明显的突出特点,就是很多公司的外国公司的中国总部或者地区总部陆续地落户到了大连,这应不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杜:那么这种集聚能力是城市竞争能力中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吸引投资,吸引外国的研发机构,吸引外商的一些投资总部落户大连,那么对大连本身形成咱们城市的对外幅射和集聚资源、集聚产业、集聚能量,对于整个提升大连从规模上和技术水平上,都会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杨:好,谢谢杜教授,那么我们刚才一起回顾了整个2004年大连经济走过的路程,可以说2004年对于大连经济来说是非常值得回味的一年,那么在新的一年已经来到的时候,对于新的一年我们都会有很多新的期待,前不久我们的记者就采访了这样一位创业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2005年都有哪些期待。 小片五:姜同滨2005的期待 解说:(同期声) 2005年1月13日这天上午,姜同滨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面试日语翻译,担任主考官的是来自日本最大的团体餐公司——北柳会的板垣部长。春节过后,姜同滨就要和这家公司签署合资协议了。这是姜同滨2005年最期待的一件事。他说,从一名下岗工人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他的企业创建于2002年,当时只是一家给学生加工配送营养午餐的小公司,如今公司已经在营养午餐市场站稳了脚跟,还吸纳了100多下岗职工;2004年还跟日本企业达成了合资意向。不过,在发展的途中他也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 采访:大连融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同滨 银行人家是要抵押贷款,因为我们公司都是锅碗飘盆,没有太多的可抵押物,所以说贷款是很困难的。 解说:2004年,市政府推进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工作,姜同滨和公司的几十名下岗职工一起申请了100万捆绑式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采访:大连融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同滨 我们的流动资金增强了,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血液增多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就更迅猛、更快捷了。 解说:2005年,姜同滨除了与日本合作伙伴携手进军团体餐市场,还要涉足其他领域,他期待2005,他的小企业在大展拳脚的过程中能够少一些困难,多一些帮助。 演播室—— 杨:那么刚才姜先生的期待,代表了大连市很多中小企业的心声,那么杜教授您认为2005年大连的经济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 杜:归纳起来讲我想就三句话,一个是更多的创业,就像姜先生这样更多的创业者,通过我们大连市进一步地改善我们的软环境,强化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大连,这对我们壮大大连经济实力是非常有好处的。第二需要总结的就是说更多的创新,大连2004年的轨迹延续到2005年,要使大连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那么我们需要扶植更多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扶植更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发明专利的创新,以及包括引进技术创新,类似像大森数控这样的项目更多一些;第三个属于更高的质量,更高的质量就是说按照我们大连的更多的创业和更多的创新的基础之上,那么使大连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涵增长,靠着技术创新来增长,使大连的2005年的高速成长,能够建立在更高的质量上,从粗放向集约更快地过渡,这是我们想的应该更多的创业,更多的创新,更高的质量,这是我们的期望。 杨:更多的创业,更多的创新和更高的质量,好,让我们共同期待2005年大连经济的更加精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大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过,与机遇相伴的往往是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2005年,大连将继续抢抓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大连经济的上升曲线也将继续延伸。那么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谢杜教授光临我们的演播室,非常感谢,也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