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700天观察报告:宏观调控掀起震荡波(8)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00:17 中华工商时报 |
第四篇:调控并没有结束 就在国务院宣布处理铁本的第三天———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江苏开始了7天的考察。考察期间,胡锦涛强调,中央已经就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问题作出了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分析指出,胡锦涛此行主要是为了亲身体验和了解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和冲击,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而选择铁本项目所在的江苏,显然是别有深意的。 不管如何,从5月份的数据来看,4月以来的这一系列措施显然起到了作用。尤其是铁本事件的威慑作用,使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得到了遏制,不敢再和中央政府对着干。一直节节高攀的投资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由4月份的34.7%高位迅速降至5月份的18.3%。贷款的增幅也出现下滑。市场上的钢材价格明显回落。来自发改委、央行、国家统计局等各部门的通报都强调,“宏观调控已见成效?。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受到比较大冲击的行业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中央政府在搞“一刀切?,是“急刹车?。 中央强调,宏观调控采取的是“点刹车?的办法。5月初,出访欧洲的温家宝在向意大利总理介绍中国经济的情况时,将其比作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菲亚特汽车,不能采取急刹车的办法,而必须采取点刹车的措施,坚决有力又适时适度,区别对待。国家部委的相关负责人也一再强调,此次宏观调控并没有“一刀切?和“急刹车?,而是采取“点刹车?的方式,在“治热?的同时也“治冷?,比如在收缩一些行业信贷的同时,也向农业、西部开发、社保等倾斜。 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似乎并没有这样看。中央强调宏观调控政策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但是,具体到一些地方部门时,为了担负最小的行政风险,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和项目审批往往采取简单的停贷停批的方式,而对国有企业却依然情有独钟。这导致资金的体外循环加剧,“脱媒?现象突出。一些国有企业也趁机扩大规模。 5月,一位民营钢铁企业老板对记者说,现在他们从银行根本贷不到款了。2003年9月,记者在上海采访希望集团的刘永行时,刘曾对记者透露,要在包头上马一个超过100亿的稀铝项目。但是,今年5月底,从希望集团传来的消息却说,该项目已经压缩一半的规模。 一些民营企业主因此认为,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的,极端一些的甚至认为,之所以搞宏观调控是为了给国有企业创造机会,“一刀切?成了向民营企业“切一刀?。 来自学术界的不同意见也时有出现。5月下旬,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表示,政府目前依靠行政手段来打压过热的投资,在很多方面跟计划经济时代的手段相似,会增加操作的风险,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急刹车?、“一刀切?,所以应更多采取以市场为主导的间接的宏观调控措施。他认为,投资的过度归根到底是因为资本的成本过低,央行应该提高利率,投资的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抑制。 6月上中旬,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时以及和中南五省负责同志座谈时说,宏观调控已见成效,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一定抑制。这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但他同时强调,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地各部门必须巩固成果,防止反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