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中国经济700天观察报告:宏观调控掀起震荡波(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00:17 中华工商时报

  
天观察报告:宏观调控掀起震荡波(10)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问题,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突破。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央政府的态度没有根本变化,但是对一些行业和一些现象的担忧更加明显。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指出,当前经济总的形势很好,但是要重视一些行业存在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地方投资的冲动,中央政府一再警告。

  2003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发改委关于经济工作的汇报。会议提出了10项要求,其中一条是加强信贷管理。当天,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见中央驻港机构和在港中资企业负责人时说,现在有人提出中国经济再次出现过热问题,国际上也有专家提醒注意。他表示,中国现在经济形势很好,但喜中有忧,需要注意纺织、钢铁等一些行业。他坦言对贷款过快增长有些担心,还批评了有些地方开发区建设太多太滥。

  2003年11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经济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但是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强调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会议也提出了一些局部性苗头性的问题,比如,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有所抬头,盲目兴办各类开发区,信贷投放偏快等。

  不管如何,中央认为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中国经济并不存在“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不需急刹车,也不需踩油门。

  央行加强了窗口指导,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也开始发生作用。自2003年9月以来,贷款增幅连续3个月下降。央行有关负责人说,这表明货币政策效应越来越明显。但是,总体来看,货币供应增长仍然较快。截至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为19.6%,高于全年GDP增幅和CPI增幅之和近10个百分点。

  令中国领导人感到焦心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日俱增。中国出口的低价产品对国际市场形成了冲击,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此起彼伏,中国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随着中国成为第四大贸易国,连续多年的对华贸易逆差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施压,要求中国调整汇率,改变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2003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其主要任务就是希望中国改变汇率。但是,温家宝总理告诉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斯诺带着“人民币不升值?的信息离开。实际上,在此前和此后,中国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同一观点。

  中国经济就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中走过了2003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声音说,2003年,中国GDP达11.7万亿元,增长9.1%(后来修正为9.3%),高于原来普遍预测的8.5%,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财政和税收双双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历史性地突破1000美元。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中国经济2003年出现了多年期盼的良好局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2003年中国经济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具活力的一年。一些分析机构指出,尽管中国经济现在存量意义上只是排名全球第六,但在增量意义上,已经是全球第二,200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达16%,仅次于美国。媒体用《中国经济完美告别2003》的标题来报道这些令人兴奋的成就。

  但是,在学术界,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并没有消失。随着时间的推进,争论反而变得更加激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