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中国经济700天观察报告:宏观调控掀起震荡波(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00:17 中华工商时报

  
天观察报告:宏观调控掀起震荡波(10)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目前的高增长是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对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仍要高度重视,但是从全局看,没有必要讨论过热不过热的问题。

  同时,在2003年7月的非典总结会上,中央领导向地方打招呼,要求大家清醒地看到钢铁、水泥和房地产等产业过热的情况并采取措施予以降温。200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

  货币供应量也在发生显著变化。2003年上半年,广义货币M 2余额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高出同期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之和12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连续高企的数字让央行的压力徒然增大。2003年7月14日,周小川在人民银行工作座谈会上说,要高度重视目前贷款的快速增长可能引发的风险。次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第一次公开指责中国的货币政策,认为中国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

  接下来的7、8月,信贷规模依然不管不顾地走高。2003年8月23日,央行终于出手,宣布自9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提高到7%。分析指出,这一举措将大体冻结1500亿元资金。2003年9月,银监

  会对国有银行展开全面检查,以控制过快的信贷增长。

  伴随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物价开始上涨。进入2003年,CPI结束了多年的长期低迷状态,开始回升。一季度,CPI同比上涨0.5%;二季度,CPI上涨0.7%。相对于居民消费价格的温和上涨,水泥、钢材等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

  物价的上涨是大多数人乐于见到的。毕竟,中国经济几年以来一直陷于通货紧缩而不能自拔。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强调,物价上涨意味着经济开始走出通缩的阴影,这是多少年想求而未得的局面。况且,这种上涨幅度并不大,远远不到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来说,CPI指数在3%以内算正常,而现在还不到1%。作为评价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指标,CPI有着特殊的分量。这也正是许多官员、学者不认为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还是坚持认为经济出现了过热苗头,或者说正朝过热趋势发展。他们把这种状况形容为“没有温度的高烧?。尽管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不大,但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却上升很快。他们以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的香港为例,指出这种状况的危险性。当时的日本正是因为在消费物价没有怎么上升的情况下,货币大量超发,最终在1990年经济崩盘。而香港也是港币大量超发,消费价格没有上涨,但是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很快,最后由于房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严重下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