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铜价牛市格局将贯穿整年 期货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09:37 证券时报

  大连北方期货杨军

  如果说美元贬值是主导铜(资讯 论坛)价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那么供求方面的因素对于铜价中长期牛市能否得以在创纪录的高位持续运行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铜精矿加工费的持续上升,市场对于今年精铜将出现过剩的预期也一度与日俱增,但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并未看到精铜供求紧张状况的丝毫缓解,相反铜市场持续的低库存、
NEC创新科技 生活资讯 一网打尽
您知道干啥最赚钱? IBM笔记本创百万用户
高升水的局面显示去年以来全球铜精矿庞大的产量仍未能有效的演变为精铜的供应,或至少这种由铜精矿向精铜转化的步伐仍大大落后于全球精铜消费的步伐。从历史的角度看,矿山的产能利用率始终就高于冶炼的产能利用率,而且这种差距在过去两年还在进一步扩大,因此这也就是铜精矿产量的增加始终迟迟无法传递到精铜供应上来的根本原因。尽管目前精铜冶炼的产能利用率正在逐步提高,但要完全跟上矿山的产能利用率并且达到或超过精铜消费的增长率可能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全球供给依旧紧张

  据最新的ICSG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精铜供需缺口约为25.9万吨,2006年将缩小至9.3万吨。由于精铜产量增长滞后于矿山产量,目前的铜精矿过剩状况将在2005年内持续较长时间,矿山产量在2006年预计不会显著增加,因此累计铜精矿库存预计将在2006年出现减少。今年全球矿山产量预计将增长约8.0%,达到1570万吨,但在2006年将仅增加16万吨,至1580万吨。而包括原生和再生精铜的总产量今年预计将增长133万吨,达到1710万吨,2006年预计将增长96万吨,至1810万吨。在精铜需求方面,2005年消费量预计增长约5.3%,达到1740万吨,2006年消费量将成长4.6%,达到1820万吨。如果这一预测最终得以实现,则毫无疑问铜价的牛市将继续贯穿整个2005年。

  目前判断铜价牛市何时终结的关键,就是要判断铜供求格局何时能够逆转。此前多数机构对于铜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的时间预测都集中在2005年的下半年,因此市场对于铜价见顶的时间判断也都集中在今年第二季度。但是近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所体现出来的稳定性,我们有理由对全球铜消费在2005年的增长继续保持乐观的态度,而现实所体现出的高铜价也未对精铜消费产生实质的压制,特别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不仅在精铜进口上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而且国内铜现货升水的大幅上涨使得当前国内精铜供不应求的矛盾也趋于升级。我们依然认为,解决短期铜市场供需矛盾的唯一手段就是价格的不断上涨。上周国内铜现货价格有效突破所谓的天花板32000元/吨的事实表明,所谓高价对需求的抑制永远只能是暂时的,只要产不足需迟早会引发价格的上涨,不管价格处于所谓的高价区还是低价区。

  铜价继续高位运行

  ICSG的这份报告所提供的预测数据的重要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极可能使得我们对2005年铜价整体走势的分析和评估产生质的改变。虽然我们无法定量分析2005年铜的缺口对铜价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2006年铜市场仍然存在供需缺口,那么铜市场在2005年就仍无法出现供求关系的逆转。这也就意味着从定性的角度看,铜价的牛市格局不仅会贯穿整个2005年,而且这些缺口必然需要目前的库存来弥补,在全球铜库存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水平下,任何形式对库存的消耗都可能在铜价上掀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在目前宏观基金的大举参与,以及铜市场整体持仓量逐步递增的前提条件下,库存如果继续出现持续减少,其对空方的挤压力度将是空前的。因此我们认为,铜价于第二季度出现高位井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铜价将维持在3000美元上方运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铜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