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期铜风波是危险对决 国储局不可泥足深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3:42 和讯网-《财经》杂志

  国储局不可泥足深陷于伦敦金融交易所期铜交易大战

  本刊记者 何华峰 李箐 卢彦铮/文

  从11月13日以来,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正成为国际期货市场的焦点。由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副处长刘其兵“失踪”引发的一场发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即
London metal exchange,下称LME)的期铜交易大战,正到了关键时刻。

  对阵双方,分别是作为多头的国际基金与作为空头的国储局。市场分析,业已消失数周的刘其兵在今年八九月间建立的空头远期部位大约在10万至20万吨之间,交割日期应在12月21日左右。由于多方的挤压,伦敦期铜不断上扬,刘其兵的仓位出现了巨额亏损;倘若国储局被迫代其平仓,当导致上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倘若如此,这将是继1996年住友商事交易员滨中泰男炒期铜亏空26亿美元以来,LME发生的最大的亏损案。

  然而,由于整个交易距交割期尚有近一个月时间,交易双方的策略虚实相间,相关细节仍如堕五里雾中。

  卖空疑云

  被传失踪已达数个星期之久的刘其兵,今年37岁,现任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副处长。刘曾在LME培训半年,是国储系统着力培养的交易人员。

  调节中心是国家物资储备局下属的全民所有制单位,进出口处的职责则主要是从LME采购铜,且无论国储局还是调节中心,均无从事期货业务的资格,遑论大规模卖空投机。即便调节中心有套期保值的需求,也只能通过有期货执业资格的企业来操作,但断不能进行投机。

  然而,20万吨期铜的卖空巨量,无论如何均不能以套期保值来解释。一位接近刘其兵的人士向记者解释,刘其兵陷入LME空头泥淖的起因,是参与了跨境套利;即同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做多,同时在LME做空,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走势间的波动进行套利。

  据悉,刘其兵在跨境套利之初一度收获颇丰,但旋即受挫。为了掩盖损失,刘铤而走险,开始在LME单边卖空,且一再加码,风险敞口越做越大。另据一名伦敦交易员称, 刘还参与了一些结构性产品的投机,其风险更甚于空单。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刘其兵做上述交易,从来都没有得到官方正式授权。伦敦有三家金属交易会员经纪公司在做了合规性审查后,拒绝与刘其兵做生意。刘其兵进行大规模投机的资金从何而来,目前不得而知。

  在LME,90%以上的期铜都是三月远期合约。由于刘的大部分仓位到期日都是12月21日,其建立空头部位的时间,应在9月19日到9月23日左右,约为8000手(每手25吨);以当时每吨3700美元计算,共需要出具5120万美元的保证金。刘其兵个人显然无力支付这一巨款。

  更何况由于刘其兵受到多方攻击,三月期铜节节上升,刘必须不断追加巨额保证金。事实上,由于刘其兵看空,其期货合约较现货价格低120美元左右,即使现货价格一直维持原状,他的8000手空头部位每天也会被蚕食掉25万美元的保证金(每天每吨1.25美元);其初始缴付的保证金,在每吨亏损268美元时,就将损失殆尽,而至今年11月24日,期铜价格已经超过4100美元/吨,刘其兵每吨亏损已经超过400美元!

  按照LME对补充保证金的规定,只要客户的保证金亏损20%,期货经纪公司必须通知客户补足保证金,否则就要强制平仓。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往往被突破。遇到资信良好的大客户,经纪公司往往不会立即平仓,而是经常会给其一至两天的垫款。

  为了安全起见,期货经纪公司有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让客户的法人代表或董事会出具委任状或担保函。另一个办法是为客户提供授信额度,相当于贷给客户“赌资”,但一般只有具有银行背景的期货经纪公司才会如此操作。

  实际上,在发生于十年前的“滨中泰男事件”中,滨中一方面即伪造了住友商事董事长的委任状,另一方面也获得了来自UBS和美国大通银行的贷款,从而逃过了公司的监管,最终将整个公司亏光。

  前述接近刘其兵的人士称,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刘是否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他是代表国储局操作的”;对于这样的“优质客户”,经纪公司一般不愿轻易得罪。

  11月1日,国储局通过媒体否认刘其兵为其下属员工,并称其卖空为个人行为。倘若如此,国储局确乎存在着无需为其埋单的可能,这样,受损失的将是为刘提供融资的机构。当然,由于国储局内控不严,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信用将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事后国储局的举动,表明其意并不在此,更倾向于通过打压铜价挽回损失。有分析人士指,这不啻于接过了刘其兵的“赌牌”,继续与国际炒家搏斗。

  残局险棋

  早在11月13日刘其兵失踪消息外泄的前一周,国家物资储备局一反常态,开始大张旗鼓进行在国内平抑铜价的行为。

  11月9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在其网站挂出公告,委托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家储备铜,以“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接着,根据中国每月对铜的需求量,国储局安排了均匀抛售的方案:11月采取拍卖现货方式,12月和2006年1月采取期货交割方式,均匀地放出库存。此后,11月16日和11月23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又连续两次公开拍卖2万吨国家储备铜。

  国储局频频拍卖储备铜的同时,亦高调宣布其库存远超出市场想像(130万吨)。此举一方面意在打压铜价减少空头损失,另一方面则向多方显示其有能力以现货交割,因而不会爆仓。“虽然国储局的抛售行为发生在国内市场,但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平抑国内铜价进而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中国期货业协会的一位人士说。

  然而,这种调剂和震慑只在11月23和24日引起了一定波动,LME三月期铜一度回落到每吨4060美元左右,但旋即再被拉高至4170美元。

  对国储局这种操作,市场人士反响不一。看好的人认为,国储局的这种操作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对的人士则担心国储局最终可能会“泥牛入海”。

  在打压铜价的同时,国储局也显示出以现货交割的决心,即将铜运往LME的仓库。LME在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有仓库,其中韩国的釜山离中国最近。市场传言,国家物资储备局已将2万吨铜发往LME仓库,11月将出口3万吨,12月可能出口5万吨。

  前途未卜

  时至今日,针对刘其兵事件,即使没有足够的现货进行交割,国储局仍有多种选择。

  其一,倘若刘其兵的做空行为并未得到单位的授权,属私人欺诈行为,国储局可以不必承担其卖空损失。事实上,期货经纪公司如果严格执行LME的合规性规定,是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这一丑闻的,因此期货公司需要为此负责。

  瑞富环球期货有限公司市场及投资者培训高级副总裁丁世民称,期货经纪公司在给客户开户时,通常会非常小心,会核实客户的资料,对来自中国的客户尤其如此。然而,刘其兵却成功地在八家期货经纪商成功地开户;而且,这些经纪商在刘其兵的保证金不足时,很可能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刘其兵及时补足保证金,与LME的规定相违背。

  如果国储局不理会此事,期货经纪商们可能只有认赔,损失金额可能会高达几千万美元。期货经纪商也深为此忧虑。有媒体报道称,八家期货经纪公司近日曾专门来过北京,与当局协商相关解决方案。

  在此前的一起期货丑闻“株冶事件”中,中方选择了承担责任。

  1998年,湖南省株洲冶炼厂原厂长曾维伦不顾“开展国外期货投机业务需报总公司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定,未经批准违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株冶进出口公司经理徐跃东则利用曾维伦授予的权力,超出既定期货交易方案,大量卖空锌期货合约,卖空量超过其年产量,最后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从1994年5月17日至1998年12月31日,株冶亏损额达1.758亿多美元,折合人民币14.591亿元。

  其二是强行平仓,止损出局。刘其兵的大部分空头将于12月21日到期,而国储局库存量是一个保密数字,国际上有估计认为可能约有十几万吨铜。将这些库存运到LME的仓库,既要支付运输成本,且需要很长时间。同时,LME的铜库存目前只有6万多吨,远不足以抵空头的仓位。现在强行平仓,一次性解决问题,然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可视作一种“务实”的选择。国储局的职责在于战略储备,不应与国际炒家对赌;损失倘若已然铸就,尽量止损当是最高的原则。

  其三是展期,继续与炒家博弈。11月23日,彭博资讯援引中国交易员的话说,国家物资储备局计划将部分远期合约展期。这一举措也被伦敦的期货经纪商看做一个信号,即国家物资储备局“继续玩下去”。

  展期的意思就是延期交割,是远期交易中一个常见的做法,其目的是寄望于此后价格回落,浮亏消失。合同展期,首先要交易的期货经纪商同意展期;其次,由于目前有比较大的浮亏,一般都会要求提供比较高的财务保证。正常情况下,国家物资储备局如果要求展期,一是要打足保证金,二是拿到发改委或者其他高层的授权,表示国家愿意承担风险。

  “这就相当于给一个负债累累的人再贷款,银行要求更高的利率。”一位熟悉期货业务的香港投行人士解释说。

  然而在丁世民看来,展期只能是“饮鸩止渴”,因为目前的铜价已严重背离生产中的供求关系,其价格高企完全是由国际基金在与作为空方主力的国储局进行博弈的结果。何况多方资金雄厚,控制库存并非难事。换言之,这相当于国储局与整个市场作对,其结果可想而知。假定展期至一年后即2006年12月进行交割,除了市场风险依旧,还增加了每天交易的风险;也就是说,即使现货的价格保持不变,每吨远期铜每天也会有1.25美元左右的成本。如果展期4000手即10万吨,每天成本就是12.5万美元,这也是不小的数目。

  在发生于2004年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事件”中,中航油新加坡公司CEO陈久霖因违规炒作航油衍生品造成巨亏。为隐瞒亏损,陈也曾三次展期,寄望市场翻转,但其结果是越陷越深,酿成大祸。因此对于国储局来说,展期实为下下之策。

  就目前的形势看,国储局似乎正在采取一个综合方案,即结合平仓、展期和实物交割等手段。11月24日,路透社报道称,刘其兵的空头部位已减至17万-18万吨,即已有部分平仓。同时,国储局也在积极部署数万吨铜出口,应是为12月21日的交割做准备。

  显见,国储局的一切努力都意在减少损失。目前胜负远难预料,然而即使侥幸得手,其教训亦十分惨重;倘若不断展期,泥足深陷,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本刊记者林靖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