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发行最大化重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6:11 和讯网-《财经》杂志

  广东发展银行重组竞标的情况清楚显示:最大化让渡控股权的前景,使外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最优报价

  □本刊记者于宁 卢彦铮 曹海丽/文

  11月10日,子夜12时,四组入围参与竞投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重组暨引资项目
的竞标团,向广发行递交了具有法律效应的标书。为防底牌泄露,四组投资者均拖延到最终时刻才递交了标书,气氛之激烈可见一斑。

  《财经》记者获知,早些时候,广发行从近20个参与者中选定了四组战略投资者,其中花旗集团、新加坡发展银行(DBS)单独竞标,荷兰银行和平安保险公司、法国兴业银行(下称法兴)和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旗下的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闻)则分别组合竞标。

  此次竞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财务重组与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进行,且战略投资者中必须包括一家外资机构。广东省政府聘请德意志银行和中银国际担任财务顾问,采取开放式的招标方式——在政府不承诺注资化解不良资产的情况下,让投资方首先提出重组方案。作为回报,广发行仍在争取监管层以“不具示范意义的特例”的方式,批准其外资持股比例突破单家20%的限制,甚至出让控股权。

  因此,最终竞标成功的战略投资者一方面须承担部分不良资产的化解,另一方面则有可能获得广发的绝对控股权。若最终获得控股权,则外资出价可望超过100亿元。

  由于外资持股比例是否可以突破现有的政策规定尚未确定,竞标方案变得尤其复杂;战略投资者提出的持股比例可以各有不同,也可自由提出愿意承担不良资产的规模。也就是说,战略投资者可以组合不同的附加条件,提出令政府动心的优化方案,以争夺入场门票。

  据悉,在四组竞标者中,花旗集团的出价最高。高于2.5倍的市净率(价格/资产净值)超出所有前此中国商业银行对外引资的估值水平,表现出花旗对广发行志在必得;荷兰银行和

平安保险的组合则可能是花旗的最大竞争对手。消息人士称,广东省邀请平安参与重组,以引来多家外资参与,抬高广发身价,最终形成多方竞争之势。

  战略投资者的出资将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入股资金,其次则是用以冲销部分不良资产的门票费。据广发行网站披露的信息,到2004年底,该行总资产3445亿元,贷款余额2157亿元。按照贷款余额粗略计算,新的广发行要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则其股东权益须达到160亿元。假使外资控股51%,则须出资约80亿元;假使外资入股30%,须出资约50亿元;假使入股19.9%,须出资约32亿元。

  目前

银监会、央行都没有明确表示会对广发行开“绿灯”以允许其突破单一外资股东入股不能超过20%的上限,但是从四家机构竞标的态势看,外方投资者是为控股权而来。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外资如果获得控股权,应该付出15%-20%的控股权溢价。而这部分溢价可能体现在入股的第二部分出资,即支付广发行削减不良贷款的部分成本。

  根据广发行年报,按照五级分类口径,2003年广发行不良贷款高达357亿元,而毕马威

审计之后的不良资产有可能更高。假使外资提出入股之后不良贷款比例要降低到5%(约100亿元),这意味着要剥离出250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

  据《财经》获知,广发行将把200亿-3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以往建行、中行和工行不良资产拍卖的回收率为30%左右,如果以此为依据,剥离的250亿不良资产大约能收回75亿元;再加上原有净资产全部用于核销不良资产,则仍剩余约117亿元不良资产。

  这些不良资产如何分担,一直是重组中的核心问题。央行和广东省政府仍希望借由战略投资者提交的方案,划出自己的最佳底线,因此至今没有明确说法。这也导致毕马威的审计报告直至目前都没有最终签字具结。

  消息人士称,广东省政府有可能承担大部分,其余则由外资承担。假使外资承担10%-20%,则须出资约在10亿-20亿元,是为“门票费”。

  广发行的财务顾问称,目前重组和引资正按照预定的进程推进,预计两个月内将可以完成和公布。按照原定计划,重组后的广发行还将在明年寻求上市。

  据悉,花旗集团此次出价最高,临近11月10日投标的关键时刻,9日晚,花旗集团全球CFO兼战略主管Sallie Krawcheck亦抵达上海,停留一日。 但是,花旗竞标广发行之始,花旗与浦发银行此前签订的排他性协议是否构成冲突,就成为关注的焦点——花旗倘若中标,要么修改协议兼有两者,要么就要移情别恋放弃浦发。毕竟,花旗在浦发银行即使增持到19.9%,也难以短期内获控股权。

  此外,华南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也颇具发展潜力,广发行在信用卡也颇具优势。对此,浦发行董秘沈思表示,目前双方表示愿意很好的合作,“如果花旗入股广发成为事实,我们要考虑修改排他性协议的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7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