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久必分 基金联盟瓦解投资由集中转向分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2:45 证券时报 | |
□程林 基金三季度报出台完毕,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天相统计数据显示,195只基金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共实现13亿元的净收益,平均到每只基金的净收益只有667万元,而考虑到浮动盈亏因素,基金业整体难言盈利。而从 周五G宝钢(资讯 行情 论坛)尾市上扬,收于3.94元,仅比其最新每股净资产3.93元高出一分钱,与其大股东承诺增持价4.53元更是相距20%左右,而G宝钢正是国内基金的核心重仓股。根据有关统计,到9月30日,71只基金持有宝钢股票市值达到59亿元,占其流通股比重的29.28%;而这个数据回转到6月30日,当时有134只基金持有宝钢股票市值达83亿元,占其流通股比重的47.51%,基金对G宝钢的抛售曲线清晰可见。 除宝钢外,按市值排列,可以看到G上港、华能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G宝钢、五粮液(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万科等20家老蓝筹公司正在被基金抛弃,而它们都是基金过去赖以压仓底的核心品种。基金的投资,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如果说过去市场对基金的高度集中持股颇有微词,那么在这种趋势开始减弱的时候,似乎难言乐观。 一些过去被基金忽视的小企业开始进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例如歌华有线、宝钛股份,小商品城等,相比较过去基金重点持有的宝钢等超级蓝筹来说,这些品种的市值和市场影响力并不突出。在人民币升值、十一五规划等因素影响下,基金开始关注新能源、环保、军工、消费升级和公共交通概念的个股,但这同样有喜有忧。 可喜的是,一些基金开始主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与以前市场诟病的缺乏个性、共荣共损相比是个进步;而令人担心的是,不少基金的新奶酪并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在见证了太多市场明星公司的陨落,有理由对新公司的业绩基础和未来潜力表示怀疑。 固然,旧蓝筹股的业绩过于稳定、缺乏惊喜,这是基金抛售的一大原因,但如果相应股票的价格并不高,这样的投资同样意味着安全,我们如何能认为一个市盈率只有6倍、每年分红率10%-20%的企业被“高估”?而同时认为一个40、50倍市盈率的新概念公司是“低估”的? 根据对中国股市的历史,基本可以认为,与股价大涨同步、与公司特定事件同步等敏感时点出现的高业绩未必是可持续的,它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股市十余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像长电、宝钢、万科、招行这样稳健的公司才显示出其可贵性。 可以理解基金经理的行为,如果简单持有大家普遍重仓的品种,难以获得超越同行的业绩,甚至连大盘都难以超越;而基金老重仓股又难以吸引市场新资金的加入,在短期行情中难以获利,因此,在各基金普遍雷同、基金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就成为必要。因此,一些基金开始选择适合市场流行主题的公司进行投资,并获得回报,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高收益同样意味着高风险,一旦风向转变,则新概念公司的下跌风险更值得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