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跳槽故事频频上演 基金业人心浮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09:11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程林

  上海、深圳、北京,是中国基金公司最密集的三个城市,在这三个城市之间,基金从业者的跳槽故事频频上演。跳槽,是基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作为一个主要依重于人的智慧与经验的行业,基金公司之间必然会发生人员上的流动,而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来说,基金业还远未成熟,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已成为影响行业稳定的振动源。

  寻找新平台

  A君在基金行业的跳槽轨迹带有一点共性,5年前,他是国内一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人员,2年前,他跳槽到一家内资基金,现在,他来到一家合资基金做基金经理。

  A君的主要业绩来自于在内资基金时对该基金公司旗下老基金业绩的提高,在他操盘之前,那几只老基金产品业绩都很差,排名居后;而在A君接管之后,仅用大半年就将其排名从第40多位提高到10位左右;而后他又管理一只

开放式基金,同样将其业绩提高到同类基金领先水平,有这些业绩做基础,在某合资基金成立的时候,A君就被挖去做基金经理。

  谈及跳槽的原因,A君更多地表达了对新公司的向往,他认为将去的新公司更给人以稳定感,外方股东很有背景,显然准备长期在国内做下去,而基金公司就是唯一的平台;A君还表示,新基金公司的管理层也很懂得放权,让他有机会放手投资,合资公司的管理更透明、更开放,这些都给了他在内资公司没有的稳定感,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与A君类似,记者也接触到一些从内资券商、内资基金跳槽到合资基金、或者银行系基金的人士,他们的普遍感觉是到这类基金相对更稳定一些,外方股东实力、银行大股东实力都能给基金以信心,而且这类基金对短期业绩不会过分强调,在合规性上更严格一些,这样基金经理压力就没那么大,感觉更有前途。

  内部矛盾

  B君是一家内资基金的基金经理,新近去了另一家内资基金,B君出走的原因主要是内部矛盾和压力过大。

  B君以前所在的基金公司,实行的是严格的内部竞争制度,也就是各部门之间、各基金之间,严格按每年、每季度的业绩来考核,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或所在部门人士,会得到奖励、晋升的机会,而业绩排名靠后的部门或基金,其管理人时刻有下课的危险。

  竞争压力过大使得该基金公司内部并不和睦,基金经理时刻有下课之忧也使得他们缺乏稳定感,另一个矛盾在于该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非常强势,基金经理并没有多少自主投资的权利,一旦投资品种获利,功劳往往归于投资总监个人;而一旦亏损严重,责任却又会归结到基金经理个人。

  矛盾和压力由此产生,在今年,B君所在的部门人士已走得七七八八,而在他个人的努力下,终于如愿转会到国内另一家基金公司。

  “新基金公司待遇可能还比不上以前那家,但感觉挺稳,内部也比较和睦,作为基金经理,我们要求的并不是简单的高薪,而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B君表示。

  弃“小”投“大” 

  当前最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小基金人才流失越来越重,仅记者接触了解的,就有一批生存困难的小基金公司员,跳槽到大基金公司或新基金公司,可以想象,这类基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C女士是某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员,该基金公司规模较小,近来,C女士所在部门人员流失大半,而C也去了一家正在筹建的基金公司就职。

  C女士表示,之所以跳槽,还是因为稳定感不够,原基金由于管理规模偏小、又没有

封闭式基金做支持,业绩也做得不好,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开放式越做越差、规模越来越小;而新基金又发不出去,即使新发也不足以维持发行费用;长期以来基金的收益不足以维持成本,而且大股东也没什么实力,看不到什么前途。

  根据记者了解,基金业人才流动新的循环正在产生,以前,小基金公司成立的时候,都是从老基金公司那里允诺以更高一级的职位挖人,而现在,由于基金公司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小基金公司已很难从老基金公司挖到合适的人才;相反,小基金公司的人员成熟之后、或者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后,许多都会计划跳槽到大基金公司,而这反过来会影响小基金的产品运作,部分小基金运作偏激、明显追求短期利润和同类排名,不排除有基金经理追求个人名声因素的存在。

  综合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基金经理或者基金人士的跳槽,没什么可以指责的,他们也有个人的追求和发展;但在基金行业不成熟、整体基金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不够的背景下,有一点还是应该指出,基金从业人员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都要对其当下管理的产品负责,对持有人负责,不要为了个人的排名急功近利,去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这才是维持其职业生涯的根本。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