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席中仅有两席做市商 中国外汇市场中资行失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10:04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马宜 北京报道 5月,中国外汇做市商制度首次被正式引入中国外汇市场。首期登台亮相的9家做市商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荷兰商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蒙特利尔银行7家外资银行和中国银行、中信实业银行2家中资银行。
同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将在5月正式推出包括欧元、美元、澳元、英镑、日元、加元、瑞士法郎、港币8种外币买卖业务。 在此之前,国内外汇市场只有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个结售汇品种。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加强外资行在外币业务领域的实力,而一旦人民币业务向外资行全线开放,外资在中国的业务全面布局将更加凸显他们的实力。 外资行作为积极 虽然没有对外发布过任何正式文件,但外汇交易中心从2003年底就开始通过各种非正式场合向许多银行发出担当做市商的邀请。外资银行响应最为积极。 “昨天渣打银行也向我们表示了愿意充当做市商的意愿,甚至高盛,这种在国内没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机构都向我们提出愿意加入到做市商的行列中去。”交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外资银行正在试图从各个可能的领域进行逐个突破。面对正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国内外汇市场,已经积累了丰富做市商经验的国际大银行自然是不会放过抢占市场的机会。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8个外币对的交易品种中,日元就涉及到两个品种,但在第一批做市商的名单中,人们却没有发现一家日资银行的身影。 “我们曾经向东京三菱银行发出过邀请。”外汇交易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日本中央银行相关人士在拜访我们时也问到,为什么没有日资银行的参与。” “日本的银行对风险控制得都比较严。在全球的分行就分为交易行和非交易行,目前在中国的分行都属于非交易行,只能跟总行平盘,没有权限自己做。”日联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我们做外币交易的需求也与其他外资银行有所不同,主要还是一个量的问题。我们目前在中国市场主要还是为一些大公司提供批发业务,而像汇丰银行这样的银行推出了一些针对个人的外汇理财业务。”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谨慎的中资行 为防备外资银行在中国人民币市场的逐步蚕食,中资银行起初对外资行对自己不熟悉的外汇市场的积极态度显然并没有充分的警惕性。 “去年外汇交易中心就做市商的事情问过我们,但被我们回绝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经理对记者说。 “各个银行的发展策略不一样,中信可能就比较看中外币业务,而我们则把力量主要投放在人民币业务上。所以当时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大。”工行一位从事外汇交易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市场开始的初期,树立品牌的意义更大于实际的物质利益,”中信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随着中国外汇市场的逐步放开,我们想提前在一个真正的市场化环境中积累报价经验,知道风险在哪儿以及如何控制。” “做市商的报价是一种有效报价。”中信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所以风险是很大的,有时眼看着市场要跌,也不得不被迫买入。” 有些银行则因为盈利前景比较小和成本原因而放弃申请的。“我们在境外平台做完全是免费的,而这里除了每年20万的年费外,每笔若成交还要收费。对商业银行来讲,肯定是追求成本收益最大化。”一位交易经理说。 据交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做市商的确定并不是行政指令行为,完全靠双方自愿。 在一年多的选秀过程中,一些银行开始对这项业务的认识有所改变。 但是,对于开始感兴趣的中资银行,可能无法在近期内加入作市商队伍。“为保证5月份系统可以顺利推出,我们在确定了第一批做市商名单后就开始进行诸如人员培训、系统安装测试等大量工作,所以短时间内不会再考虑新的做市商。”交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人民币业务伏笔 “我们也提出了请求,但外汇交易中心选择中资银行的原则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各挑一家作为试点。”农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而对于此次做市商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排名,是否具备交易系统等技术上的条件,是否有报价能力以及在国内外汇市场的参与程度。”交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我们的确没法确定刚开始时这个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如果吸收过多做市商是不是有这个必要。”交易中心这位工作人员也承认,“因为不涉及人民币业务,坦率地讲,我们认为在纯粹的外币交易中,国际大银行的优势更多一些。”所以,最后只有两家中资行做试点。 “做市商是要赚取点差的,还要冒敞口头寸的风险。”一国有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说,“在国际市场上,一秒钟成交3000万、5000万美元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这在国内市场还不可能。所以我们认为现在进场的时机还不成熟。” “毕竟做市商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对这块业务又不熟,所以打算先看看别人做的怎么样。”另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深表同感。 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钟伟看来,目前这一7比2的格局也是比较合适的。 钟伟认为,外币做市商制度要求银行持有比较充裕的外币头寸,能够有从事经验,要有比较多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中资银行在这三个条件上可能不完全具备。 而外资银行熟悉这块领域。成为做市商主要是做市场开拓者,由他们来开拓这片处女地,也未必不好。在这9家做市商中,马上能从做市商中获得可观盈利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在市场的培育期,由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到的、能够负担开拓成本的银行先去做。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国有银行以后肯定会成功,如果它们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如何盈利,最后做市商仍以外资银行为主,那只能说是国有银行咎由自取。”钟伟对记者说。 而更为重要的是,做市商的经验是需要在市场中通过不断地摸爬滚打逐步积累起来的。外资银行在曾经是中资银行地盘的人民币市场已经开始步步为营,慢慢蚕食了。 “外资银行对这8种外币业务的踊跃参与并不是在这个市场马上能掘到金矿,而是希望可以由此打通今后人民币兑外币做市商业务的通道。这只是它们为人民币业务全部放开所埋下的一个伏笔。”钟伟对记者说。 而这也许正是外资银行热情参与外汇做市商的真正原因。 |